新型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新型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领域中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物活性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DNA结合的研究对新发展的治疗试剂寻找DNA探针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血清白蛋白(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运输,缓冲,营养等。这引起了科学家研究金属配合物生物化学特性的兴趣,包括配合物与主要目标分子DNA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介绍了DNA、蛋白的结构、功能和性质,综述了金属配合物与DNA、蛋白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第二章:合成了四种含硫氨基葡萄糖金属配合物(M-GLUS,M=Co,Cu,Ni,Zn),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含硫配体与这四种二价金属离子均形成了2:1型非电解质配合物。在pH=7.08 Tris缓冲液中,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发现随着金属配合物量的逐渐增加,DNA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呈增色效应,对配合物DNA-EB体系也能产生荧光猝灭作用,说明四种金属配合物均可与DNA发生相互作用,结合方式为部分插入;进而在近似生理酸度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对金属配合物与HSA/BSA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配合物均能猝灭HSA/BSA的荧光强度,利用Scatchard方程计算了四种金属配合物与HSA/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结合且只有1类键合位,其中Co-GLUS与蛋白的结合力最强。第三章:合成了N,N’-联苄基-1,2-二胺(L)及四种过渡金属配合物,ML2(OAc)2·2H2O(M=Cu,Ni,Zn,Co,并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摩尔电导,NMR及IR进行结构表征。另外,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Cu(Ⅱ)和Ni(Ⅱ)金属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有相似的分子结构。Ni(Ⅱ)配合物为一个规则的正八面体配位环境,但受典型Jahn Teller效应影响,Cu(Ⅱ)处于一个拉长的八面体环境。利用UV和荧光光谱法分析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为插入。在近似生理酸度条件下,研究Cu(OAc)2L2·2H2O和Ni(OAc)2L2·2H2O与蛋白相互作用的情况。应用荧光分析法对其与HSA的结合特征以及热力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根据Scatchard’s方程计算,Cu(OAc)2L2·2H2O、Ni(OAc)2L2·2H2O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11.533 kJ·mol-1和46.339 J·mol-1·K-1,-11.026 kJ·mol-1和46.396J·mol-1·K-1。第四章:苯甲醛与二乙烯三胺浓缩反应得到的Schiff碱,经KBH4还原得到一个新配体,N-苯甲基-N’-[2-(苄氨基)乙基]乙烷-1,2-二胺,其与过渡金属氯酸盐合成金属配合物,通式为M2L2Cl3(M=Cu,Ni,Zn,Co)。利用摩尔电导,元素分析,IR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Ni(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氯原子为桥联原子。应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小牛胸腺DNA与配合物的相互作用,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为静电作用,结合力为Cu(Ⅱ)配合物>Zn(Ⅱ)配合物>Ni(Ⅱ)配合物>Co(Ⅱ)配合物。通过Scatchard方程分析金属配合物与人血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结果表明配合物与HSA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热力学作用分析,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核酸简介
  • 1.1.1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1.1.2 DNA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 1.1.3 DNA与其靶分子的作用方式
  • 1.1.4 常用的研究方法
  • 1.1.5 配合物与DNA的反应
  • 1.2 蛋白质简介
  • 1.2.1 血清白蛋白的结构
  • 1.2.2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 1.2.3 血清白蛋白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 1.2.4 荧光法在研究蛋白质与小分子结合反应中的应用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含硫氨基葡萄糖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和蛋白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和试剂
  • 2.2.2 含硫氨基葡萄糖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 2.2.3 配合物对DNA紫外光谱滴定
  • 2.2.4 配合物对DNA-EB荧光光谱影响
  • 2.2.5 配合物对DNA-EB荧光猝灭方式的判断
  • 2.2.6 配合物对人(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 2. 3 结果与讨论
  • 2.3.1 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氨基葡萄糖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 2.3.2 配合物对DNA-EB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 2.3.3 荧光猝灭方式的判断
  • 2.3.4 配合物与人/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相互作用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N,N’-联苯基-1,2-二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与DNA和HSA相互作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DNA储备液的配置
  • 3.2.3 HSA储备液的配置
  • 3.2.4 N,N'-联苯基-1,2-二胺(L)的合成
  • 3.2.5 四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3.2.6 X-ray晶体结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 3.3.2 晶体结构描述
  • 3.3.3 配合物与DNA的电子与荧光光谱分析
  • 3.3.4 配合物与人血白蛋白的荧光相互作用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N-苯甲基-N'-[2-(苯甲基)乙烷基]乙烷-1,2-二胺过渡金属氯化物的合成与构表征及与DNA和HSA相互作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N-苯甲基-N’-2-(苯甲基)乙烷基]乙烷-l,2-二胺(L)的合成
  • 4.2.3 四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4.2.4 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 4.2.5 配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研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 4.3.2 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 4.3.3 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工作成绩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新型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