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作品中的《圣经》影响

论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作品中的《圣经》影响

论文摘要

托妮·莫瑞森是著名的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小说中丰富的神话原型因素,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不过从总体上研究的还不多。本文根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由浅入深,从《圣经》词句的引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叙事模式四个部分对托妮·莫瑞森的作品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探讨小说中《圣经》神话原型所揭示的深层意义,把它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未来结合起来,说明托妮·莫瑞森所企图表达的思想观点。论文对原型批评理论的运用重在阐释文学作品,不在理论探讨;重在分析该理论所揭示的政治意义,而不在美学价值。论文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是关于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简介。第二章是探讨《圣经》作为文学及其影响。第三章进行文本分析,对莫瑞森作品中出现的《圣经》原型分类,逐一分析。首先,《圣经》词句的直接引用,书名、人命、地名的引用为读者阅读创造了联系《圣经》神话原型的一个场,为深入地引用《圣经》原型创造前提。小说中也出现了十字架、大炉灶、伊甸园等意象。其次,对人物原型进行分析。秀拉的形象体现了撒旦原型,夏娃则体现了上帝原型,还有宠儿、塞丝、彼拉多、康瑟雷塔、夏德拉克等人物的原型分析。第三,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保罗·D对应大洪水神话原型,撒迦利亚带领黑人长途跋涉寻找安居的地方对应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话原型。第四、对叙事模式的分析。《秀拉》的主要故事情节围绕秀拉和奈尔的友谊展开,她们之间友谊的发展遵循着U型模式:友谊从她们幸运地碰面开始,然后因为秀拉和奈尔的丈夫裘德通奸而破裂,最后以恢复友谊终结。《宠儿》里存在着《圣经》的传统叙事模式:恬静的伊甸园生活→残酷的惩罚→不懈的抗争和奋斗→上帝的恩泽→融入黑人社区。第四章是分析原因和意义。从微观上看,莫瑞森作品从词句到情节到文本结构,都可以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去阐释,在黑人苦难追寻的文本下面重新创造了一个文本。《圣经》神话原型因素构成了对莫瑞森作品双重文本结构的解读,增加了文本的美学价值。从历史上纵向分析,莫瑞森作品是黑人历史和当下生存的艺术体现。莫瑞森的作品体现了黑人从与《圣经》碰面的尴尬和无奈到主动接受。因为《圣经》神话表达事物中包含的普遍特质和明显的社会功能,所以莫瑞森曲折地表达了两种文化的并存和互相借鉴的观点。还有,《圣经》神话叙事模式喜剧性表明莫瑞森对黑人文化发展的信心。总之,第四章着重分析《圣经》神话原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体现了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对待黑人文化的态度。结语概括了本文论述的内容和观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 第二章 《圣经》作为文学及其影响
  • 一、《圣经》作为文学的特征
  • 二、《圣经》与白人西方文学
  • 三、《圣经》与美国黑人文学
  • 第三章 莫瑞森小说中的《圣经》影响
  • 一、小说对《圣经》的表面引用
  • (一) 《圣经》中词汇、语句的运用
  • (二) 书名、人名、地名的引用或变形置换
  • (三) 作品中出现的意象
  • 二、人物形象分析
  • (一) 《秀拉》中的秀拉、夏娃和夏德拉克
  • (二) 《宠儿》中的宠儿和塞丝
  • (三) 《所罗门之歌》中的所罗门和彼拉多
  • (四) 《天堂》中的康瑟雷塔和米纳斯
  • 三、故事情节分析
  • (一) 《宠儿》中的“大洪水”神话原型
  • (二) 《天堂》中的“出埃及”神话原型
  • 四、叙事模式分析
  • (一) 《秀拉》中的U型叙事模式
  • (二) 《宠儿》中的U型叙事模式
  • 第四章 莫瑞森作品中《圣经》影响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 一、莫瑞森作品是黑人历史和当下生存的艺术体现
  • 二、《圣经》神话与美国黑人经历的暗合
  • (一) 黑人从与《圣经》碰面的尴尬和无奈到接受
  • (二) 《圣经》神话表达事物中包含的普遍特质和明显的社会功能
  • (三) 运用《圣经》原型表明两种文化的并存和互相借鉴
  • (四) 《圣经》叙事模式的喜剧性表明莫瑞森对黑人文化发展的信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作品中的《圣经》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