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及吉西他滨耐药相关microRNAs的实验研究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及吉西他滨耐药相关microRNAs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评估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探索有效的胰腺癌介入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59例胰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病史资料,并对影响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和治疗模式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59例患者总随访中位生存期(MST)为10.32个月,总的介入治疗后MST为8.11个月。总1年累积生存率27.0%,2年累积生存率11.0%,3年累积生存率2.0%,5年累积生存率为0.6%。根据临床反应率(CBR)评估判定介入治疗后能缓解症状的介入次数平均值为2.6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MST的主要因素有:初次介入治疗前CA199值,第一次介入术后CA199的变化,初次介入前KPS评分,初次介入前症状,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分级,介入治疗前有无手术史,介入治疗次数。而年龄,性别,初次介入前血红蛋白值,肿瘤分期(Ⅱ-Ⅲ期与Ⅳ期),初次介入时CEA的值,初次介入前后CEA的变化,治疗药物(是否含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方案(TAI和TACE),术前是否存在糖尿病,肿瘤部位(是否为胰头部),病理是否为导管腺癌,均显示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介入治疗后生存期有影响的独立因素是:开始介入治疗时肝功能分级,初治时KPS评分,有无原发灶手术切除史。结论:介入治疗包括TAI和TACE对于胰腺癌患者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中位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介入治疗后生存期与患者的体力状态,存在症状和有无早期手术治疗有关。早诊早治和降低胰腺癌对化疗的耐药性研究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目的:应用21G细针穿刺抽吸及空芯切割(FNAC)活检方法,与用18G空芯穿刺活检枪相比在肝肿瘤穿刺活检中的安全性和诊断效率,并探讨21G FNAC在胰腺肿瘤穿刺活检中的安全性和诊断效率。资料与方法:1.94例CT或MRI及肿瘤指标临床诊断为肝恶性肿瘤,无法行手术切除拟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欲明确其病理类型的患者,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随机分为18G TCN组和21G FNAC组.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进入肿瘤组织内,对照组18G TCN组直接用18G True-cut活检枪取材;21GFNAC组用21G穿刺针穿刺入肿瘤组织内后,拔出针芯,接注射器,用空心针于肿瘤组织内反复切割抽吸数次,将切割抽吸所得组织和穿刺液送病理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穿刺结束后,行肿瘤动脉血管造影,明确有无穿刺道出血表现。并根据肿瘤病情给予TACE治疗。统计比较分析2组穿刺方法的总阳性率及安全性有无差异。2.用21G FNAC法对18例胰腺肿瘤穿刺活检,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总阳性率。结果:1.2组肝穿刺患者均完成穿刺活检,结合穿刺组织病理和细胞学检查得出总阳性率,其中18G TCN组总阳性率为89.1%(41/46),造影显示穿刺道肝包膜下出血率6.5%(3/46),与穿刺有关的疼痛率78.3%(36/46),穿刺后小动静脉瘘形成8.7%(4/46)。21G FNAC组总阳性率81.3%(39/48),2组总阳性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穿刺后造影无包膜下出血,无动静脉瘘形成,与穿刺有关的疼痛率为22.9%(11/48),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所有与穿刺有关的疼痛患者均为轻微疼痛(VAS<3)在术后第2-3d好转,无需使用镇痛剂。无一例患者出现气胸、胸腔积液、腹膜炎。随访3个月后两组均无穿刺道种植。2.18例胰腺肿瘤患者用21G FNAC法均穿刺成功,TPR为61.1%(11/18),穿刺有关疼痛率为27%(5/18),胰腺炎发生率0.56%(1/18),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21G FNAC与18G TCN都能在肝穿刺中获得足够用于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21G FNAC与18G TCN相比在TPR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安全性方面优于18G TCN。21G FNAC的安全性和诊断率可适用于胰腺肿瘤穿刺活检。目的:通过体外模拟胰腺癌细胞接触化疗药物,形成耐药的过程,寻找与胰腺癌耐药形成过程中的相关microRNAs(miRNAs),并探索兴趣miRNA对胰腺癌耐药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的调节情况,以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BxPC-3胰腺癌细胞株建立吉西他滨耐药株,用浓度递增和短时作用法诱导,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吉西他滨作用48小时,从低浓度2ng/ml递增至30ng/ml,作用后,换液清洗敏感死亡细胞,再加药筛选,如此反复诱导,得到耐药株细胞。取BxPC-3胰腺癌细胞与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进行miRNA芯片检测,对比找出下调的mi RNAs,并分析其主要调控的基因。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olt)检测这些基因在耐药形成中的表达情况,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吉西他滨耐药的BxPC-3胰腺癌细胞系。通过芯片检测和分析,找到和亲本细胞相比,耐药株细胞表达显著上调的miRNAs有11条,显著下调的miRNAs有23条。对结果进行网络调控分析表明:has-mir-20a在调控网络中的度为最高,其调控的靶基因中ABCG2的度为最高。Real-time PCR的结果表明,和亲本细胞相比,耐药株细胞has-mir-20a表达下调,验证了芯片结果。而Western bolt检测出ABCG2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通过芯片检测和分析,has-mir-20a可能是在吉西他滨耐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miRNA,它的下调表达导致ABCG2的上调表达,与胰腺癌耐药形成及恶性演变息息相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前言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一部分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21G细针穿刺抽吸及空芯切割活检法诊断效率和安全性回顾性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吉西他滨耐药相关microRNAs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BxPC-3胰腺癌细胞株的体外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生长曲线绘制,IC50计算
  • (一). 试剂与仪器
  • (二). 材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二. BxPC-3细胞吉西他滨耐药株的筛选和检测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胰腺癌细胞系BxPC-3吉西他滨耐药形成相关的microRNAs的检测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四、胰腺癌细胞系BxPC-3吉西他滨耐药形成相关的兴趣microRNA(has-mir-20a)的验证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五. 讨论
  •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后记(一)
  • 后记(二)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回顾性生存分析及吉西他滨耐药相关microRNAs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