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驾驶行为评价方法研究

攻击性驾驶行为评价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攻击性驾驶行为是指有意识的对驾驶环境中他人进行身体、心理或情感伤害的行为。它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驾驶员个体性格、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心和生活环境恶劣等都可能会引发车辆驾驶中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驾驶行为在道路交通中的主要表现有跟车距离太近、超速、咒骂、违章驾驶、阻止他人超车等。研究表明,攻击性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表现角度出发,确定了速度控制行为、跟车驾驶行为、变换车道行为和不良驾驶行为四个指标作为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一级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问卷法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分析,得到了攻击性驾驶行为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从转向灯信号、方向盘信息、踏板信息、速度控制信息、跟车驾驶行为信息、变换车道行为信息和不良驾驶行为信息等方面提取了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二级评价指标,并依据试验和观察得到的基础数据,研究确定了具体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和分值。最后,结合三个驾驶人的城市道路驾驶试验数据,分析了驾驶过程中车辆操纵和车辆运动行为特征,并应用所建立的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评价方法,对三个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攻击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评价方法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可行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背景及提出
  • 1.2 攻击性驾驶行为
  • 1.2.1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概念
  • 1.2.2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评测方法及不足
  • 1.2.3 攻击驾驶行为研究方向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
  • 1.3.2 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表征指标
  • 2.1 速度控制行为指标
  • 2.2 跟车驾驶行为指标
  • 2.3 变换车道行为指标
  • 2.4 不良驾驶行为指标
  • 2.5 车辆操纵指标
  • 2.5.1 方向盘
  • 2.5.2 档位
  • 2.5.3 踏板
  • 2.5.4 转向灯
  • 2.6 车辆运行指标
  • 2.6.1 跟车行为表征指标
  • 2.6.2 换道行为表征指标
  • 第三章 攻击性驾驶行为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3.1 层次分析法
  • 3.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 3.1.2 AHP层次结构模型
  • 3.1.3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层次排序
  • 3.1.4 计算单一准则下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3.1.5 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 3.2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层次分析评价法
  • 3.2.1 层次分析法模型建立
  • 3.2.2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及计算权向量
  • 3.2.3 一致性检验
  • 3.2.4 各层次中元素的权重和组合权重
  • 3.3 攻击性驾驶行为单一评价指标的评判分标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驾驶人车辆操纵及车辆运动行为指标分析
  • 4.1 试验数据采集介绍
  • 4.1.1 CAN通道采集数据概况
  • 4.1.2 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概况
  • 4.1.3 车身运动模块测量数据概况
  • 4.2 驾驶人操纵性表征指标分析
  • 4.2.1 转向灯提前开启时间
  • 4.2.2 转向灯未开启次数
  • 4.2.3 油门踏板开度
  • 4.2.4 油门踏板开度增长率
  • 4.2.5 踏板频次
  • 4.3 车辆运动性指标分析
  • 4.3.1 速度
  • 4.3.2 超速频次和超速持续时间
  • 4.3.3 纵向加速度
  • 4.3.4 跟车距离与跟车时距
  • 4.3.5 变换车道持续时间及频次
  • 4.3.6 横向加速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驾驶人攻击性表征指标评价
  • 5.1 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车辆操纵指标评价
  • 5.1.1 转向灯提前开始时间
  • 5.1.2 最大横向加速度
  • 5.1.3 驾驶人变换车道时转向灯未开启频率
  • 5.2 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车辆运动指标评价
  • 5.2.1 车头间距和跟车时距
  • 5.2.2 平均速度标准差
  • 5.2.3 变换车道持续时间和变换车道频次
  • 5.2.4 平均超速持续时间和超速幅度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危险货物运输风险驾驶行为聚类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0(01)
    • [2].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驾驶行为研究[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0(08)
    • [3].一种驾驶行为评价系统的开发[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22)
    • [4].电动自行车风险驾驶行为因子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 [5].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8(10)
    • [6].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探究[J]. 南方农机 2018(14)
    • [7].分心驾驶如此危险 为何屡禁不止[J]. 汽车与安全 2016(10)
    • [8].基于大数据驾驶行为分析系统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23)
    • [9].考虑延迟驾驶行为的跟驰模型(英文)[J]. 机床与液压 2016(24)
    • [10].我国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区域差异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6(06)
    • [11].考虑预估驾驶行为的跟驰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 2016(06)
    • [12].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高速公路异常驾驶行为检测技术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9)
    • [13].基于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数据的驾驶行为识别建模与应用[J]. 汽车与配件 2017(17)
    • [14].系统聚类法在机动车司机违法驾驶行为中的应用[J]. 公路与汽运 2017(04)
    • [15].生态驾驶行为特征甄别及反馈优化方法研究[J]. 交通工程 2017(04)
    • [16].港湾式紧急停车带间距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7(04)
    • [17].汽车不良驾驶行为研究[J]. 南方农机 2017(16)
    • [18].性别、年龄和人格特质对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6(06)
    • [19].私家车驾驶者节能驾驶行为研究——基于环境行为视角[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5(05)
    • [20].醉酒驾驶行为的刑法问题研究[J]. 祖国 2016(13)
    • [21].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驾驶行为预测方法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21)
    • [22].机动车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模型构建[J]. 人类工效学 2013(04)
    • [23].职业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人类工效学 2013(04)
    • [24].驾驶行为的心理解读[J]. 知识就是力量 2012(10)
    • [25].论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J]. 考试周刊 2013(26)
    • [26].车联网环境下信息交互形式对驾驶行为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9)
    • [27].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J].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28].青年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J]. 吉林交通科技 2013(03)
    • [29].公安部发布十大不文明驾驶行为 公民举报交通违法或将得到法律确认[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9(12)
    • [30].公交车驾驶人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倦怠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J]. 中国公路学报 2020(06)

    标签:;  ;  ;  ;  ;  

    攻击性驾驶行为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