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两国语“零助词”现象的对比

日韩两国语“零助词”现象的对比

论文摘要

日本人和韩国人对语言的态度和认识有很大的差异。虽然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结构比较相似,但两种语言在交流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人们对两种语言的态度和认识的差异而引起的。因此,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反过来也会体现在语法范畴里。 众所周知,日语和韩国语都属于黏着语,这是对照考察两国语时的重要要素。助词在日韩两国语的语法体系中都属于独立词范畴,对句子的构成是不可缺少的。而在助词的诸多作用中格助词的零助词现象尤其引人注目,近几年零助词现象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论文在此基础上对日语和韩国语的格助词的零助词现象进行了对照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简单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对象及先行研究的成果。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围绕着日语和韩国语的零助词现象进行了对照研究,并且分为自律性零助词现象和他律性零助词现象。 第三部分,是在日韩两国语零助词现象的对照研究基础上,进行了零助词现象的功能分析,并分为脱焦点化功能和前提的功能。 第四部分,是终章部分,在这里总结了本文的内容。 日语和韩国语是零助词现象非常丰富的语言,有无助词对句子意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如果想流畅地用日语进行对话,那么就不应该拘泥在单纯的字面意义,而是应该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把重点放在学习和掌握日本的文化、历史、风土和生活、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行动规范及语言意识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の方法、对象
  • 1.2 先行研究
  • 1.2.1 助词の位置と下位区分
  • 1.2.2 格助词の特徵、定羲と下位区分
  • 1.2.3 格助词の无助词化现象
  • 第二章 日·韩両国词にぉけるゼロ助词现象の对照研究
  • 2.1 《ゼロ助词と助词の省略は異なるか
  • 2.2 日本藉のゼロ助词现象について
  • 2.3 韩国语のゼロ助词现象について
  • 2.4 日·韩ゼロ助词现象の分析
  • 2.4.1 格助词の自律的无助词化现象
  • 2.4.2 格助词の他律的无助词化现象
  • 2.5 まとぬ
  • 第三章 日·韩両国语におけるゼロ助词の机能分析
  • 3.1 脱焦点化机能
  • 3.2 前提の机能
  • 3.2.1 信号性
  • 3.2.2 缓和性
  • 终章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纵横码多维互动在国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19(89)
    • [2].“民间”传统的确立与国语文学发展困境——以1920—1930年代国语报刊为中心[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6)
    • [3].国语教学在新疆职业院校的现状与反思[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5)
    • [4].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刍议[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0(02)
    • [5].《国语与国文的离合》[J]. 语文建设 2018(33)
    • [6].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若干问题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10)
    • [7].韩国国语课程评价的体系与特点述评[J]. 中学语文教学 2008(12)
    • [8].20世纪40年代澳门国语运动述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 [9].“打折”的统一:中国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J]. 社会科学研究 2017(02)
    • [10].历史上的国语讲习所[J]. 新文学史料 2016(02)
    • [11].民初国语研究会[J]. 黑龙江史志 2015(05)
    • [12].《大众教科书国语》评论[J]. 教育界 2020(11)
    • [13].中职少数民族国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0(06)
    • [14].国语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与培训[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9)
    • [15].浅析给少数民族学生用国语授课的技巧[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7)
    • [16].论国语的想象与建设——以《国语周刊》(1925.6-1925.12)为中心[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1)
    • [17].论商务印书馆为推动国语运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J]. 文教资料 2011(13)
    • [18].论日本教授法对于国语教授法的影响研究——从日本国语教授目的出发[J]. 语文学刊 2016(04)
    • [19].晚清民初“国语”概念的演变[J]. 新文学评论 2018(03)
    • [20].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夜校国语培训情况探究[J]. 考试周刊 2017(96)
    • [21].安藤正次《国语学通考》(1931):日本昭和初期国语学建构[J]. 厦大中文学报 2020(00)
    • [22].1920年代的中小学国语教育与新文学[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6)
    • [23].新疆中职学校国语教学策略探讨[J]. 福建茶叶 2020(04)
    • [24].简论民国初期小学国语教学参考书与学生读物[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03)
    • [25].国语的确立与学术审议委员会的导向[J]. 读书 2018(02)
    • [26].民国时期东南亚华校国语课程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18(03)
    • [27].语言统一的奋斗: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育实际效果评价[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8].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J]. 学术月刊 2016(11)
    • [29].“看”的文学革命·“听”的文学革命——1920年代中国的听觉媒介与“国语”实验[J]. 长江学术 2017(01)
    • [30].国语罗马字社会推行状况考察[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标签:;  ;  ;  ;  ;  

    日韩两国语“零助词”现象的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