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制度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跟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制定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以经济改革和经济改革过程中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融合为背景的。在本文揭示了在改革的不同阶段上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协调”和“趋同”的总体态势与特征,在持续趋同的大背景下寻求一种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定位,以推动中国会计改革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变迁;国际趋同

一、我国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变迁

(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阶段

1.局部借鉴国际惯例阶段(1978-1992.11)

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我国对外开放制度的实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外资企业大量涌现,而我国当时的国有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难于适应和满足其进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难于适应其经营方式的要求。我国财政部于1979年就开始着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草拟了《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1985年3月,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自198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2.实施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会计制度(1992.11-1997.4)

在这一时期,我国会计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较为广泛借鉴国际惯例的会计制度,以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1992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自1992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试点企业施行。1992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结束了我国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逐步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新的会计模式。

(二)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阶段(1997.5-2006.1)

自1997年我国首份具体会计准则发布以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就一直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发布和实施

1997年,财政部针对上市公司舞弊案,及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此后,又陆续发布了15项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架构。

2.《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和实施

1998年财政部对1992年制定发布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于1998年1月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一制度强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引入了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制度,大大缩小了旧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谨慎性原则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2002年,财政部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自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是在总结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改革力度大、起点较高,更为积极地贯彻了国际通行的稳健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规定企业对不实资产必须计提减值准备等。因此,《企业会计制度》被认为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改革的深度远远超过了1993年的会计改革。

(三)我国会计制度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阶段(2006.2至今)

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同年10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构成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又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提高了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效率。

二、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

(一)政府是会计制度的单方供给主体

我国会计制度历来以政府为供给主体,会计制度变迁是在财政部领导下有步骤地进行的。具体地讲,会计制度要不要变迁、变迁什么、以及如何变迁都是由财政部职能部门会计司最后定夺,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

(二)会计制度变迁有很强的路径依赖

会计制度变迁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即制度的惯性依赖。在新旧制度交替的时候,从传统制度中脱胎出来的会计主体,对旧的制度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在传统的惰性力面前,要推行新制度而改变会计处理,其内在动力是不足的。

(三)会计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增量”改革

从80年代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和稳健的方式,即按照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的。与此相对应,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也基本上是一种渐进性的。

(四)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的并存

从国内的视角,国内已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团,会计制度又是一种利益计量和利益分配的重要工具,会计制度供给者与会计制度执行者之间,更多表现为会计制度在博弈面前的诱导性变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贸易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会计制度上不得不做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战略选择,因此制度变迁带有强制性变迁的色彩。

三、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策略

(一)坚持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参照

(二)积极发挥我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

(三)结合国情实施会计制度的变迁

(四)会计准则趋同以国家利益为重

四、总结

随着“趋同”概念的提出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不懈努力,国际会计准则已在会计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跟踪关注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甚至更确切地说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及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发展动态,扩大我国政府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力,进一步研究如何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面对不可阻挡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怎样维护我国的利益,是需要不断努力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书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变迁与启示[J].财政研究,2009(8):58-60.

[2]陈毓圭.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5(10).

[3]冯巧根.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70-74.

[4]刘玉廷.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J].财会通讯,2005(2).

作者简介:韩宇赛(1994—),女,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2017(会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标签:;  ;  ;  

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