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

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是在句法语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有关描写性状语的具体研究,以现代汉语虚词“地”的研究为切入点,试图从认知语义的角度对描写性状语的结构特征、语法分布以及与定语、补语等相关句法成分的关系做出详细的阐明和描述,并使用句式转换、对比、义素分析等语法分析方法对描写性状语的认知语义特征进行解释和说明。本文通过对“地”在句法、语义、语用各层面上表现出的功能和意义的描写,对现代汉语的“地”的隐现动因作了认知上的解释,对人们是如何描写动作行为的过程、怎样利用非典型句法成分实现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等认知范畴做出尝试性的系统解释。同时,借助与日语状语的比较研究,证明本文的某些观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通过对现代汉语状语的研究情况的梳理,指出对现代汉语状语、尤其是描写性状语研究的不足,说明本文的选题价值、研究思路和框架、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方法等。 第二章:“地”与描写性状语 本章首先分析了必带“地”状语、必不带“地”状语和可带可不带“地”状语的区别,讨论“地”的句法分布,通过对“地”在语义、语用层面上表现出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对状语带“地”与不带“地”情况的对比分析,认为“地”能使它前面的状语具有描写性或增强描写性的功能,带“地”的状语是现代汉语典型的描写性状语,“地”是描写性状语的标志性特征。以此确立了本研究的核心话题。 第三章:描写性状语的语义指向及其分类 本章首先对描写性状语的语义指向和描写性的关系进行说明,指出描写性状语和它的语义指向对象的关系其实就是描写性状语对语义指向对象的描写。描写性状语的语义指向是复杂的,既有指向句内的,也有指向句外的。但是只从语义关系来确定描写对象会含有分析者较主观的因素。所以,本章首先通过语义指向把描写性状语分为外指名写性状语和内指描写性状语,再运用描写性状语所具有的事物性和状态性作为本文对内指描写性状语分类的理论依据,对内指描写性状语的描写对象进行分类。指出内指描写性状语可分为描主、描宾、描谓、描主/谓、描谓/宾五大类。 第四章:描主状语 描主状语指的是对主语进行语义描写的状语。本章对描主状语进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的分析。对句法结构上充当主语、谓语和描主状语的语言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概要
  • 1 绪论
  • 1.1 现代汉语状语研究综述
  • 1.1.1 现代汉语状语的研究概况
  • 1.1.2 现代汉语状语的分类方法
  • 1.2 目前对状语研究的不足
  • 1.2.1 分类标准不够统
  • 1.2.2 状语研究的认知性解释不足
  • 1.2.3 描写性状语研究的重要性
  • 1.3 本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 本研究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1.5.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1.5.2 本研究的实用意义
  • 1.6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
  • 1.7 本文的几点说明
  • 2 “地”与描写性状语
  • 2.1 什么是描写性状语
  • 2.1.1 前人的研究综述
  • 2.1.2 “地”与描写性状语的关系
  • 2.1.3 带“地”状语的描写性
  • 2.1.3.1 对比性与带“地”状语的描写性
  • 2.1.3.2 祈使性与带“地”状语的描写性
  • 2.1.3.3 修饰性与带“地”状语的描写性
  • 2.1.3.4 带“地”状语的连带属性
  • 2.2 描写性状语的标记“地”
  • 2.2.1 “地”的语法分布
  • 2.2.2 “地”的功能分析
  • 2.2.2.1 “地”的句法功能
  • 2.2.2.2 “地”的语义功能
  • 2.2.2.3 “地”的语用功能
  • 2.3 小结
  • 3 描写性状语的语义指向及其分类
  • 3.1 语义指向与描写性的关系
  • 3.2 描写性状语语义指向的特殊性
  • 3.3 描写性状语分类的理论依据
  • 3.3.1 状语语义指向分类法综述
  • 3.3.2 描写性状语语义外指和内指的区别
  • 3.3.3 内指描写性状语分类的理论依据
  • 3.4 小结
  • 4 描主状语
  • 4.1 描主状语的定义及其验证方式
  • 4.2 描主状语的句法分析
  • 4.2.1 描主状语句中主语
  • 4.2.2 描主状语句中主语的类型
  • 4.2.3 描主状语句中描主状语的类型
  • 4.3 描主状语的语义分析
  • 4.3.1 描主状语句中主语和状语的选择限制关系
  • 4.3.2 描主状语句中描主状语和谓语的选择限制关系
  • 4.3.3 描主状语与语篇中其它成分的语义呼应
  • 4.3.3.1 描主状语与语篇中其它成分的显性呼应
  • 4.3.3.2 描主状语与语篇中其它成分的隐性呼应
  • 4.4 描主状语的语用分析
  • 4.4.1 描主状语是突出主体状况的信息焦点
  • 4.4.2 增强句子表达效果
  • 4.5 描主状语与日语相关成分的比较
  • 4.6 小结
  • 5 描宾状语
  • 5.1 描宾状语的定义及其验证方式
  • 5.2 描宾状语的句法分析
  • 5.3 描宾状语的语义分析
  • 5.4 描宾状语的语用分析
  • 5.5 小结
  • 6 描谓状语
  • 6.1 描谓状语的定义及其验证方式
  • 6.2 描谓状语的句法分析
  • 6.2.1 描谓状语句中主语的类型
  • 6.2.2 描谓状语句中状语的类型
  • 6.3 描谓状语的语义分析
  • 6.3.1 描谓状语句中谓语和状语、主语的语义关系
  • 6.3.2 描谓状语与相关成分的显性呼应
  • 6.3.3 状语、补语认知上的同一性
  • 6.4 描谓状语的语用分析
  • 6.5 描谓状语与描主、宾状语的关系
  • 6.6 小结
  • 7 描主/谓状语
  • 7.1 描主/谓状语的定义及其验证方式
  • 7.2 描主/谓状语的句法分析
  • 7.3 描主/谓状语的语义分析
  • 7.3.1 描主/谓状语句中主语、谓语和状语的语义关系
  • 7.3.2 定语和状语的同一性
  • 7.4 描主八胃状语的语用分析
  • 7.4.1 描主/谓状语在句中充任的语用角色
  • 7.4.2 描主/谓状语的语义蕴涵
  • 7.5 小结
  • 8 描谓/宾状语
  • 8.1 描谓/宾状语的定义及其验证方式
  • 8.2 描谓/宾状语的句法分析
  • 8.2.1 描谓/宾状语句中谓语的类型
  • 8.2.2 描谓/宾状语句中宾语的类型
  • 8.2.3 描谓/宾状语句中状语的类型
  • 8.3 描谓/宾状语句的语义分析
  • 8.3.1 描谓/宾状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
  • 8.3.2 描谓/宾状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
  • 8.3.3 描谓/宾状语和补语的移位
  • 8.4 描谓/宾状语句的语用分析
  • 8.5 小结
  • 9 “地”的认知解释与描写性成分的同一性
  • 9.1 “地”的认知解释
  • 9.1.1 “地”与距离像似性
  • 9.1.2 “地”与句法结构的强制性
  • 9.2 描写性成分的同一性
  • 9.2.1 定、状、补认知功能上的同一性
  • 9.2.2 定语和状语同一性的汉日比较
  • 9.3 小结
  • 10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一次,写出不一样的感觉[J]. 快乐作文 2017(35)
    • [2].简议描写性翻译研究[J]. 考试周刊 2014(75)
    • [3].描写性语言在记叙文中的作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28)
    • [4].浅析汉语中的描写性量词[J]. 青年文学家 2018(05)
    • [5].汉诗英译的描写性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6].《海上花列传》描写性语篇英译特征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描写性沉默语用观[J]. 镇江高专学报 2010(03)
    • [8].在诗歌中完成自身的碰撞、分裂与重组——访谈[J]. 星星 2017(33)
    • [9].Dawn两种中译本的描写性翻译研究[J]. 海外英语 2016(11)
    • [10].“意外之抱”[J]. 湖南教育(A版) 2019(02)
    • [11].英语世界中的“花间美人”——《西厢记》英译历程的描写性研究[J]. 河南农业 2008(24)
    • [12].郁达夫翻译特色评析——以译《一女仕》为例[J]. 黑河学刊 2017(04)
    • [13].描写性翻译研究及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J]. 文教资料 2011(19)
    • [14].描写性语段的艺术特色[J]. 新课程导学 2013(07)
    • [15].思考 形象 收获[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01)
    • [16].叶君健儿童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04)
    • [17].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05)
    • [18].康达维汉赋描写性复音词的英译策略与方法论启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9].从描写性翻译研究看“林译小说”[J]. 课外语文 2014(20)
    • [20].老伴缘何爱上“它”[J]. 养生大世界 2008(01)
    • [21].平铺直叙,难以感人[J]. 小学生(新读写) 2009(06)
    • [22].平铺直叙,难以感人[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1(06)
    • [23].关于汉语定语功能的重新分析[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4(05)
    • [24].扮靓素材的语言[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 2017(11)
    • [25].浅析《鲁迅全集》中具有描写意义的名词谓语句[J]. 商 2015(51)
    • [26].试论音乐作品的描写性与抒情性[J]. 当代音乐 2015(13)
    • [27].散文诗写作示例[J]. 文学教育(下) 2009(12)
    • [28].刘宓庆译学思想中的描写观——兼谈翻译理论的描写性与规定性之关系[J]. 外文研究 2019(01)
    • [29].文学翻译批评本质探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 [30].汉语定中结构“的”字隐现问题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 2020(13)

    标签:;  ;  ;  ;  ;  

    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