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叠叠沟坡面生态水文过程与植被承载力研究

六盘山叠叠沟坡面生态水文过程与植被承载力研究

论文摘要

考虑林水矛盾和优化林水相互关系是在西北半干旱地区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时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处于半干旱区的六盘山北坡叠叠沟小流域研究了当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生长及其耗水规律,有关结果充实了半干旱地区林水关系研究中植被和水分相互影响的内容,利于促进发展半干旱地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提高林水协调管理水平,为当地植被恢复与植被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主要研究结论为:1.典型植被样地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 0100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为华北落叶松(0.92 g/cm3)<虎榛子灌丛(1.03 g/cm3)<阳坡草地(1.12 g/cm3)<半阴坡草地(1.15 g/cm3)<沙棘灌丛(1.16 g/cm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是阳坡草地(10.45%)>华北落叶松(7.49%)>沙棘灌丛(5.86%)>虎榛子灌丛(4.86%)>半阴坡草地(4.84%);土壤毛管孔隙度大小顺序是虎榛子灌丛(52.9%)>华北落叶松(51.1%)>半阴坡草地(48.38%)>阴坡草地(46.85%)>沙棘灌丛(44.65%);土壤总孔隙度大小顺序是华北落叶松(58.59%)>虎榛子灌丛(57.82%)>阳坡草地(57.29%)>半阴坡草地(53.22%)>沙棘灌丛(50.5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持水性能:土壤毛管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511.01 mm)>半阴坡草地(492.73 mm)>沙棘灌丛(485.69 mm)>虎榛子灌丛(476.60mm)>阳坡草地(468.46mm)。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阳坡草地(104.49 mm)>半阴坡草地(78.74 mm)>华北落叶松(74.81mm)>沙棘灌丛(52.17mm)>虎榛子灌丛(43.74mm),其中阳坡草地土壤非毛管持水量远大于其它样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土壤石砾含量远高于其它样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华北落叶松(585.82mm)>阳坡草地(572.94mm)>半阴坡草地(571.47mm)>沙棘灌丛(537.87mm)>虎榛子灌丛(520.34mm)。地形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土层厚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随坡度增加而变薄。土壤容重随土深增加而逐渐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坡位下降和坡度增加逐渐减少,并可看出总孔隙度随植被覆盖度加大而升高。非毛管孔隙度受多因素影响,但从坡向角度考虑时,阴坡非毛管孔隙度要高于阳坡,这主要是植被根系和土壤生物的影响造成的。阴坡和半阴坡的土壤物理性质明显好于阳坡。2.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水分变化分期和分层:结合研究期间降水分布比较了不同典型样地(0180 cm)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消耗期和恢复期;不同样地(0180 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大致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利用层、次要利用层和稳定层4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的坡面变化:0~1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CV%)在阴坡从坡下部华北落叶松林样地(22.4%)向上呈波浪式增加趋势,到坡顶草地样地(3-8号样地)最大(35%),较大的波动对植被生长十分不利;坡下部的华北落叶松样地(3-3号样地)变异系数也较大,这是因该样地位于林缘附近导致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增加;其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相似,变异系数范围在16%22%之间,变化也较平缓;阳坡草地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沿坡面从下向上呈波浪式增加趋势,坡底1号样地最小(22%),坡顶样地最大(38.5%),而坡中下部1-3号样地较小;阳坡坡面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范围在22.1%38.5%之间。半阴坡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的范围为23.5%43%,在坡面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即坡中部的2-3号样地最大(43%)。不同植被类型均处于土壤水分亏缺状态:由于本区降雨是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土壤水分消耗量(植被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量之和)远大于降水量,导致了土壤水分长期亏缺状态。土壤亏缺量的值是指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值,其中,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的亏缺依次为:虎榛子灌丛>半阴坡草地>沙棘林>华北落叶松林>阳坡草地。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分有效性依次为:阳坡草地>华北落叶松>沙棘林>半阴坡草地>虎榛子灌丛。3.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特征及影响因素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内和季节变化:在整个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0.22 cm/min),最低值出现在10月份(0.013 cm/min)。不同月份的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启动时间、上升过程、到达高峰时间、下降过程和到达低谷的时间)规律趋于一致,基本呈单峰型曲线。生长季内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大小顺序为:5月(0.27 cm/min)>6月(0.25 cm/min)>8月(0.21 cm/min)>7月(0.2 cm/min)>9月(0.13 cm/min)>10月(0.054 cm/min)。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不仅影响树干液流速率的峰值,也影响其日进程(启动时间、上升过程、下降过程等)。干旱条件下的液流启动时间和速率峰值比湿润条件下延迟1 h,液流速率变化曲线比较陡峭。无论土壤是干旱还是湿润,单位边材面积的日累计液流量的变化过程趋势基本相同,呈“S”型增长曲线。充足的土壤水分供给可促进植株蒸腾耗水,而在干旱条件时,植株可通过减少蒸腾来维持其生存。树木生长特征的影响:不同径阶样树的液流速率变化过程基本一致,其生长季平均值(0.113 cm/min)也相差不多。但是,由于不同径阶样木边材面积相差很大,造成样木液流通量相差很大。建立了单株液流通量最大值与边材面积的回归方程(R2=0.8848)。林分日蒸腾量和叶面积指数(LAI)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当LAI小于4时,日蒸腾量大致随LAI增加而加大;但当LAI继续增加时,日蒸腾量增大很小,逐渐趋于最大值。气象条件的影响:在59月份,太阳辐射对树干液流速率有极显著影响,是主导因子;空气温度仅在5月份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如气温显著;空气湿度则呈极显著负相关;降水过程中的瞬时树干液流速率显著降低;但在阵性降水的日期内,日均液流速率同降水量呈正相关,可能是对降水输入提高土壤水分的响应;大气水势和饱和水汽压差同树干液流速率均呈正相关,但6和8月份的影响不显著;风速对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不明显。4.典型植被的降雨截留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林冠的次降雨截留率变化在1.25%63.5%,截留量变化在0.06 mm9.20 mm,总截留量为57.22 mm。林冠截留量在低雨量级时随降雨量增加而加大,但增加幅度有限,越来越趋于饱和截留量;华北落叶松林外降雨与林内穿透雨的关系可表示为一元线形回归模型(R2=0.9384)。次降水的树干茎流量所占比重较小,变化在0.001 mm0.383 mm,平均茎流率为0.2%,树干茎流率随次降雨量增加呈线性加大(R2=0.5347)。灌木:虎榛子灌丛的次降雨林冠截留率变化在1.68124.3%,平均为13.21%,表现为随雨量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次降雨的灌木茎流量变化在0 mm2.95 mm,平均茎流率为8.52%;沙棘灌丛的次降雨林冠截留量变化在0.51116.23mm,平均截留率为43.5%;次降雨的沙棘灌丛树干茎流变化在0 mm5.26 mm,平均茎流率为14.64%。可见灌木的茎流是水量平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分。枯落物截持:对降水量和枯落物截持量进行线性回归,拟合方程为:I l = 1. 229×P0.582 R 2 =0.546;一般情况下它的吸水作用是自身的的4倍,持水量相当于4 mm的降水。能很好的涵养水源,增加地表入渗的作用。同时,枯落物在释水过程的6 d后,基本达到分干状态,而这个过程可以持续6 h左右,枯落物这种缓慢释水的这种特性,能起到很好发挥枯落物的涵养水源功能。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的有效拦蓄深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地(3.22 mm)>虎榛子灌丛(3.18 mm)>半阴坡草地(1.53 mm)>阳坡草地(0.56 mm)>沙棘林(0.17)。5.样地水量平衡分析在综合生长季内降雨截持、植被蒸散和土壤水分变化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水量平衡中乔木蒸腾量最大,占同期降水量的50%80%;林下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及林冠层降水截留量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2%、10%和10%左右;茎流量、降水产流量均较少,不到同期降水量的1%。5月、9月和10月份土壤水分存在亏缺,而6月、7月和8月份同期降水量则可满足林地水分需求。总体上说,整个生长季降水量基本可满足林地植被的蒸腾耗水,1号样地(阳坡草地)和2号样地(半阴坡草地)群落的蒸散量分别为237.8mm和204.2mm,两个样地平衡项均为正值。6.坡面典型植被的生长特征华北落叶松高生长:对本研究涉及的阴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以其年高生长速率可划分为缓慢生长期(栽植后5年)和迅速生长期(5~20年)。栽植后前10年的平均生长速度以坡上位的6-8号样地最缓,为0.248 m/a;坡中位的6-5号样地居中,为0.472 m/a;坡底部的6-1号样地最高,为0.483 m/a。连年高生长有多种影响因素,相同立地同龄林木的高生长受林木生长和空间特征影响;不同立地同龄林木的高生长同土层厚度呈正相关,其次受林分密度影响。林分密度与林木高生长相关性不很高,说明密度不能很好映林木间竞争关系。阴坡草本植被:阴坡坡面共出现29种植物,各月的物种丰富度均随坡长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呈明显的单锋格局,峰值在坡中部出现。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生长季中期,而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最小。阴坡落叶松林下的草本生物量在生长季变化在21.3 337.9 g/m2之间,平均149.9 g/m2。阳坡草本植被:阳坡坡面共出现23种植物种类,物种丰富度从坡脚向坡顶呈波浪式逐渐较少趋势。总生物量随沿着海拔的增加在坡面,生物量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其中在坡脚的1-1号样地最大,生物量最大为2437.5 g/m2;其次是坡中部的1-5号样地,生物量为1951.3 g/m2,而位于坡下部的1-3号样地生物量最小,为1230.1 g/m2。地下生物量以则在坡中下部的1-3号样地最大,坡中上部的1-7号样地最小。随着从坡脚沿海拔向坡顶的延伸,5个不同样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依次分别为:11.36%、25.61%、12.48%、10.64%和20.35%。半阴坡草本植被:半阴坡坡面共出现26种植物,物种丰富度从坡脚向坡中部呈波浪式变动趋势,而由坡中部向坡顶则逐渐降低。总生物量沿海拔增加呈现波浪式变化,其中在坡中上部的2-7样地最大,为2617.8 g/m2;其次是坡底部的2-1号样地,为1968.3 g/m2;位于坡下部的2-3号样地最小,为1330.7 g/m2。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总生物量一致,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坡面上不很明显,可见半阴坡草地的总生物量变化趋势取决于地下生物量变化。由坡脚沿海拔向坡顶延伸,5个不同坡位样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依次为19.15%、28.65%、25.91%、13.21%和44.67%。同时也发现半阴坡草地各样地的地上生物量也均明显小于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现存量: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枯落物现存量大小顺序为虎榛子灌丛(2985 g/m2)>华北落叶松(948.5 g/m2)>半阴坡草地(567.4 g/m2)>沙棘林(498.1 g/m2)>阳坡草地(204.5 g/m2)。枯落物数量的坡面分布规律为:半阴坡草地,坡底的2-1号样地枯落物现存量最高(567 g/m2),而坡顶的2-8号样地则较少(110 g/m2);在阳坡草地,坡底的1-1号枯落物现存量最大(398 g/m2);在阴坡华北落叶松坡面,枯落物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坡中部的3-5号样地(1486 g/m2),最小值出现在坡顶的3-9号样地(82 g/m2),这于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坡面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初步研究:通过降水与叶面积指数建立方程,联合求解出,阴坡可以承载的叶面积指数为2.79,阳坡和半阴坡可以承载的叶面积指数为0.58。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比较可行,也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提供一条更加符合生物学特性的计算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4.1 土壤水分研究
  • 1.4.2 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 1.4.3 树木蒸腾的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
  • 1.4.4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方案
  • 2.1 研究概况
  • 2.1.1 六盘山自然概况
  • 2.1.2 叠叠沟小流域概况
  • 2.1.3 典型坡面与典型样地特征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气象特征监测
  • 3.2 坡面、样地水分动态监测
  • 3.3 土壤特性调查
  • 3.4 植被调查
  • 3.5 样地与坡面蒸腾耗水测定
  • 第四章 典型样地和坡面的土壤物理性质
  • 4.1 典型样地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 4.1.1 典型样地的土壤物理特征
  • 4.1.2 典型样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4.1.3 典型样地的土壤持水性能
  • 4.1.4 典型样地的土壤入渗过程
  • 4.2 典型坡面的土壤物理性质
  • 4.2.1 坡面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规律
  • 4.3 小结
  • 第五章 土壤水分动态
  • 5.1 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
  • 5.1.1 典型样地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
  • 5.1.2 典型样地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
  • 5.1.3 土壤含水量的坡面变化
  • 5.2 土壤水分有效性动态变化
  • 5.3 土壤水分亏缺状态的坡面变化规律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典型样地及典型坡面植被蒸散特征分析
  • 6.1 阴坡华北落叶松蒸腾耗水特征
  • 6.1.1 树干液流速率的季节变化
  • 6.1.2 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树干液流速率变化
  • 6.1.3 树木胸径对液流速率的影响
  • 6.1.4 不同样木的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受样木个体差异的影响
  • 6.1.5 液流通量与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
  • 6.1.6 气象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
  • 6.2 生长季内林内外蒸发皿的水面蒸发
  • 6.3 阴坡华北落叶松林下蒸散特征
  • 6.4 阴坡华北落叶松总蒸散特征
  • 6.5 草地蒸散特征分析
  • 6.6 小结
  • 第七章 典型样地水量平衡研究
  • 7.1 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
  • 7.2 枯落物层截留
  • 7.3 降雨产流
  • 7.4 不同样地水量平衡分析
  • 7.4.1 华北落叶松林地水量平衡
  • 7.4.2 草地水量平衡
  • 7.5 小结
  • 第八章 不同样地及坡面植被生长研究
  • 8.1 植被生长分析
  • 8.1.1 阴坡坡面落叶松生长动态
  • 8.1.2 阴坡落叶松林下草本生长动态调查
  • 8.1.3 阳坡草地植被生长动态调查
  • 8.1.4 半阴坡草地植被生长动态调查
  • 8.2 土层厚度、水分条件与生产力的关系
  • 8.2.1 不同坡面的土壤厚度特征
  • 8.2.2 不同坡面土壤水分与草本生物量的关系
  • 8.3 枯落物层现存量调查
  • 8.4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初步研究
  • 8.4.1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计算方法
  • 8.4.2 典型坡面的植被承载力计算
  • 8.5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1.1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 9.1.2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 9.1.3 不同植被类型蒸腾耗水规律及影响因素
  • 9.1.4 不同植被类型水量平衡研究
  • 9.1.5 植被生长分析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六盘山叠叠沟坡面生态水文过程与植被承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