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24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24例临床分析

张钰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大滩乡中心卫生院甘肃武威733299)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13-02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可能体检时发现,有的则来势凶险,需要在几分钟内完成抢救。本组24例病例,及时就诊者占1/2,对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自发性气胸的诊治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就24例自发性气胸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2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自发性气胸发生在右侧10例,左侧1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29.2岁。﹤20岁3例,20~40岁18例,40岁以下3例;有吸烟嗜好13例。临床表现:呼吸困难21例,胸闷20例,干咳16例,心慌13例,胸痛13例,哮喘5例。

1.2X线检查

气胸线:肺被压缩,占胸腔比例≤50%9例,﹥50%15例,其中压缩95%10例。

1.3病因分析

未发现明显肺部疾病的青壮年外表健康者及女性月经期2例,被列入原发性自发性气胸19例(79.2%);有明显气肿大泡,肺结核、肺气肿列入继发性气胸5例(20.8%)。其中有明显诱因13例(54.2%)。其中提重物者9例,剧咳或喊叫嚷者3例,用力屏气1例,无任何诱因11例(45.8%)。

2.结果

单纯胸腔穿刺抽气1~2次2例,穿刺无效或直接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者22例,分别6~14天拔管,平均7天。闭式引流持续负压,深呼吸和咳嗽无漏气3天为拔管指征。本组22例闭式引流拔管后肺完全复张者19例,4例伴少量胸水,除1例行胸腔穿刺抽水,其余胸水全部自行吸收。拔管时气胸线仍≤15%者3例,1个月后复查肺完全复张。有2例肺结核肺大泡多次发生自发性气胸,经闭式引流加负压吸引并用化学粘连剂治疗痊愈。

3.讨论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大都是青壮年肺组织内周围腺泡的大泡破裂所致,约占所有自发性气胸的80%,典型患者是20~40岁的瘦高无力型体质的男性,有吸烟史者。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潜在的肺部疾患[1],如胸膜下结核、囊性纤维化等(通常伴有后天性免疫缺陷症)亦有非空洞性球霉病、葡萄球菌肺炎所致的自发性气胸,多见于儿童和儿童感染性疾患。月经性气胸则发生在月经期。完全健康者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大多数并非发生在患者用力的时候,一般在气胸占据胸腔﹤15%时,而临床检查也可能发现不了,应提醒临床医生引起重视。有的患者则有明显的诱因,如负重用力,高声呼叫,便秘屏气时发生。这些显然是由于气压变化不均等地传到肺脏不同的部位所致。发生缓慢的气胸,其症状不太明显,而且随着改变的生理状态得到调整,一般就会适应。本组病例中有50%发生气胸后1~3天才来医院就诊,而且步入医院,亦未见严重的呼吸障碍。物理检查所见,取决于气胸的含气量,空气量小时无体征,空气量大时,即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胸部鼓音,语颤减弱或消失,心界和心尖搏动移位。

自发性气胸的病理生理,由于大部分自发性气胸来自胸膜下气肿大泡破裂,多为后天性,常多发于肺炎、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因非呼吸性终末支气管炎症、水肿形成局部阻塞性活瓣作用,使其远端肺泡内压力增高,最后使肺泡内壁间隔断裂形成一个大泡或称之为肺囊泡。有时大泡的肺泡壁破裂后其内的气体进入局部的胸膜下,大泡破入胸腔,便形成自发性气胸[2]。肺大泡的大小数目及其两肺分布范围因人而异,有的病变呈串珠状排列在1个肺叶或1个以上的肺叶边缘,直径在1~2cm,临床上称之为肺小泡,胸膜下大泡也可能先天性病变,常伴有因肺部炎性病变所形成的瘢痕。胸痛一般局限于患侧,并被认为胸膜腔内压突然增加和牵引可能存在的胸膜粘连所致,胸痛常颇剧烈,呼吸和咳嗽时加剧,然而有时仅是钝痛,不适。如剧痛,则可伴休克、恐惧和寒战,由于刺激胸膜腔或萎陷的支气管壁内的神经末梢,也可引起刺激性咳嗽。肺功能障碍是由于胸腔内压力递增时,肺脏则逐渐萎陷,而胸廓因弹力特性逐渐膨大,肺活量随着进入胸膜腔的空气容量成正比例的降低。如萎陷肺内肺循环尚存在,则产生静脉血混合,低氧和血碳酸过多的病理生理作用,肺弥散功能和肺萎陷的多少成正比例。因此,在活动时可产生低氧,只要余肺肺泡得到过度通气,不致产生血碳酸增高,胸部反常呼吸出现时,空气在病肺与健肺之间往返对流,已经通过气体交换的空气又被吸入,因此死腔增大,则可造成低氧和血碳酸过多。只要胸膜腔与大气之间没有交通,即肺破口愈合后,气胸内的气体常能慢慢的吸收。气体吸收是通过胸膜腔下静脉系统,其吸收速度决定于胸膜的健康程度,正常胸膜吸收气体最快,而增厚和纤维化的胸膜吸收气体的速度减低,胸膜钙化时几乎没有气体吸收[3-5]。

正确的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诊断,轻微的自发性气胸无须特别治疗,几天后空气即可吸收,较大气腔,完全吸收需要2~4周的时间,如果证明胸膜漏口未闭合,经过胸穿抽气无效时,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最好手段,闭式引流可以缩短吸收期限,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侧两次发生气胸,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采取小切口剖胸,缝合肺部漏口或行肺大泡切除术,均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炳主译.卖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76.

[2]张效公.胸外科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66.

[3]吴善芳等译(加拿大)R.M却尼爱克,L却尼爱克.呼吸系统病理生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208.

[4]刘昌启主编.呼吸疾病治疗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9-252.

[5]初乃惠.肺结核致自发性气胸的诊治[J].中国医刊,2001:36(10):13.

标签:;  ;  ;  

自发性气胸24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