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角颗粒抗缺氧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角颗粒抗缺氧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脑血管病的防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和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黄角颗粒是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在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研制的治疗脑卒中的有效院内制剂。本课题拟针对脑缺血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神经细胞凋亡为切入点,通过在体和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观察黄角颗粒对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以及非caspases介导的AIF凋亡途径的作用来深入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旨在深层次探索中药复方的药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在体实验:取清洁级Wistar大鼠若干只,参照文献采用longa改进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简称西药组)、黄角颗粒10g/kg、5g/kg、2.5g/kg组(简称大、中、小剂量组)。第一部分观察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测定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第二部分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bcl-2,bax,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等,观察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的影响。2.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即第三部分,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利用黄角颗粒含药血清分别对神经研究中的常用的工具细胞PC-12细胞分化的类神经元缺氧缺血离体模型进行干预,再进行观察凋亡通路中AIF的变化,并与西药丁咯地尔盐酸盐进行比较,探讨黄角颗粒对细胞缺氧缺血保护作用实为拮抗凋亡通路的分子机制。结果1.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组一般状态差,进食量锐减,逐渐消瘦,毛色灰暗无光泽,无脱毛,偏瘫症状明显,表现为左侧肢体废用或力弱,以前肢为重,行走呈逆钟向追尾状。黄角颗粒各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动物一般状态较模型组好,治疗3天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尤以大剂量治疗组为佳。2.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梗死体积的变化:假手术组脑组织含水量无显著变化,未见梗死灶;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均出现梗死灶;而尼莫地平组和黄角颗粒不同剂量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且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皮层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神经元呈缺血性改变,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出现空泡,表现为胞体缩小呈三角形,胞浆为伊红性,核固缩深染,核仁消失等;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稀疏紊乱,有不同程度神经元脱失现象。黄角颗粒组、尼莫地平组缺血侧皮层神经细胞亦呈缺血改变,但只有部分细胞固缩,且深染程度较轻,细胞无缩小,细胞周围间隙改变不明显。3.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神经细胞bcl-2,bax阳性细胞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及ba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bcl-2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及bax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bcl-2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中药大剂量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及bax、bcl-2阳性细胞数与西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神经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的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黄角颗粒大、中剂量组与西药组均可减少脑缺血诱导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尤以大剂量组为显著。5.利用黄角颗粒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分化的类神经元缺氧缺血离体模型进行干预,经过24小时的缺氧缺血复氧复血清1小时后,对照组仍可观察到明显的AIF核移位,而黄角颗粒组和盐酸丁咯地尔组则未观察到AIF的核移位;缺血缺氧复氧复血清1小时与复氧复血清3小时相比,盐酸丁咯地尔和黄角颗粒含药血清均可同样阻止AIF的激活释放。结论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环节,针对急性期标实为主的临床证候特点,醒神定惊,祛除痰浊瘀血,通导腑实不失为适宜有效的治疗措施。由水牛角和生大黄两味药组方的黄角颗粒能够改善实验性脑梗死大鼠的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中,黄角颗粒通过上调脑缺血诱导的Bcl-2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ax蛋白表达,使Bcl-21Bax比值升高,促使Bax-Bcl-2异源二聚体形成;有效抑制Caspase-3的激活,从而直接抑制缺血神经元的凋亡,减轻脑缺血所致的脑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同时,在AIF介导的caspase非依赖信号通路的研究中发现,黄角颗粒可有效防止AIF的激活释放,使细胞无法进入非Caspases介导的AIF凋亡途径。以上结果为黄角颗粒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分子机制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 实验一 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实验二 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 第二部分 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的影响
  • 实验三 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原位细胞凋亡的影响
  • 实验四 黄角颗粒对实验性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三部分 黄角颗粒对拟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非caspases介导的AIF凋亡途径的影响
  • 实验五 黄角颗粒含药血清对缺氧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诱导的核转位的影响
  • 第四部分 理论探讨
  • 1 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黄角颗粒治疗中风的理论探讨
  • 3 黄角颗粒抗缺氧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作用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中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综述(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论著及主持科研课题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与脑血管变化的动态研究[J]. 影像视觉 2016(Z3)
    • [2].基于最小模型组最优模型扩展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J]. 现代雷达 2015(03)
    • [3].淫羊藿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区域炎症反应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20(01)
    • [4].慢性光照联合氢醌诱导小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9(06)
    • [5].基于“鼻-脑”通路细胞模型组探索相对分子质量及粒径因素对药物制剂经鼻入脑的影响[J]. 中草药 2020(22)
    • [6].背根神经节8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J]. 上海医学 2013(06)
    • [7].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02)
    • [8].轴向负载诱导肾虚小鼠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01)
    • [9].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筛选[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01)
    • [10].丙戊酸抑制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机制研究[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02)
    • [11].海藻多糖的促排铅药效初步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20(01)
    • [12].参与教学:编外学员的追梦[J]. 新课程(综合版) 2015(05)
    • [13].内脏大神经切断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03)
    • [14].补阳还五汤加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07)
    • [15].四神丸对伊立替康所致小鼠迟发性腹泻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6)
    • [16].高脂喂养联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18)
    • [17].心痛贴贴敷对大鼠心肌梗死影响的实验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20)
    • [18].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浅低温动物模型的建立[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01)
    • [19].黄连素灌胃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02)
    • [20].加味甘麦大枣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J]. 广州医药 2019(06)
    • [21].淫羊藿苷干预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02)
    • [22].寒证和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0(01)
    • [23].口服恒古骨伤愈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 [24].强心一号复方对脓毒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中医杂志 2019(24)
    • [25].香连片预防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2)
    • [26].参麦注射液对线粒体毒素致豚鼠药物性耳聋模型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7(13)
    • [27].双合汤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05)
    • [28].低分子肝素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5)
    • [29].通心络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11)
    • [30].叶酸对母婴分离引起小鼠成年焦虑样行为影响的初探[J]. 神经药理学报 2019(01)

    标签:;  ;  ;  ;  ;  ;  ;  

    黄角颗粒抗缺氧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