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论文-李会娟,申鹏飞,高鹤,刘佳琳

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论文-李会娟,申鹏飞,高鹤,刘佳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针刺,血压变异性

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娟,申鹏飞,高鹤,刘佳琳[1](2019)在《针刺对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脑梗死伴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穴取人迎、合谷、曲池、足叁里、太冲,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40次)。监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昼SBP、DBP,夜间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白天、夜间及24h的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配穴针刺法对改善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7期)

张培,张晓营,李辉东,袁帅芳,刘敏[2](2019)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性纳入郑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该7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周期3年。分析随访前后蛋白尿和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蛋白尿基线为阴性末线为阳性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较前增加高达23.5%(P<0.05);蛋白尿可在临床上作为高血压人群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44,95%CI 1.320~3.814);新发蛋白尿患者人群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增加至原来的2.739(95%CI 1.168~6.424)倍,同时,年龄与颈动脉斑块均构成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5, 95%CI 1.022~1.09;OR=2.446, 95%CI=1.266~4.723)。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蛋白尿发生应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培[3](2019)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背景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蛋白尿和腔隙性脑梗死叁者之间关系密切,在高血压人群中,约10%-30%的患者伴有蛋白尿~([1])。已有研究显示,尿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是肾脏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标志物,肾脏和脑血管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蛋白尿可显着增加脑梗死的患病风险,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2])。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住院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30例,其中男性353例(48.4%),女性377例(51.6%)。纳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别收集该730例患者2013年和2016年均住院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蛋白尿发生的情况,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基线(2013年)蛋白尿阴性末线(2016年)蛋白尿仍阴性组(A1),基线蛋白尿阴性末线蛋白尿阳性组(A2),基线蛋白尿阳性末线蛋白尿阴性组(B1),基线蛋白尿阳性末线蛋白尿仍阳性组(B2)。对该73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吸烟史、同型半胱氨酸、血清钠、总胆固醇(TG)、甘油叁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红细胞数量、蛋白尿、颈动脉斑块、脑卒中等进行对比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高血压患者尿蛋白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2013年和2016年两组资料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肌酐、脑卒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基线蛋白尿阴性且末线阴性、基线蛋白尿阴性而末线阳性、基线蛋白尿阳性而末线阴性、基线蛋白尿阳性且末线阳性的四类人群而言,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均呈显着增加趋势(P<0.05);尤其基线蛋白尿阴性末线阳性的A2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较前增加最明显,高达23.5%(P<0.05)。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患者相较于这群人中的其他人,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增加2.244倍。对于基线蛋白尿阴性而末线蛋白尿阳性患者而言,在控制颈动脉斑块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情况下,其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增加至原来的2.739倍。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对于四种类型高血压人群,随着时间的进展,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而基线蛋白尿阴性而末线蛋白尿阳性组即新出现蛋白尿组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蛋白尿的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呈显着增加趋势(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蛋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黄黎明,廖智勇,罗凯[4](2019)在《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D-二聚体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D-二聚体的影响,以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麻葛丹仲饮与马来酸依普利片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NISHH评分以及Hcy、D-二聚体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cy、D-二聚体水平以及舒张压、收缩压、NISHH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D-二聚体水平以及舒张压、收缩压、NISH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葛丹仲饮可进一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Hcy、D-二聚体水平,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加以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12期)

徐家萍,徐巧绒,崔小芬,郭爱红[5](2019)在《APOE基因多态性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5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A组,6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B组,11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比较叁组APOE基因型分布情况和APOE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A组ε3/3基因型占比明显低于B、C组,且B组明显低于C组(P<0.05);A组ε3/4基因型占比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5);A组ε3基因频率显着低于B、C组,且B组显着低于C组(P<0.05);A组ε4基因频率显着高于B、C组,且B组显着高于C组(P<0.05)。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可能会提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风险,APOEε3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该风险。(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杨国芳[6](2018)在《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间窗降压方式在临床中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以及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择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5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n=77)、乙组(n=77),均进行降压治疗,但甲组患者在发病之后的1~3d进行,乙组患者在发病之后4~7d进行,统计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均优于甲组,经比较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在其发病之后的4~7d内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同时需要对影响预后的因素采取措施干预,进而帮助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34期)

孔艳玲,冯硕旦,刘晓燕,焦凤有,黄勇谋[7](2018)在《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卒中,ACI)患者的效果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66例,于发病后1~3 d开始启动降压治疗;B组患者69例,在发病后4~7 d开始启动降压治疗。比较卒中发生后30 d、90 d和180 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并发症、脑梗复发、病死)发生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51%和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81.16%)显着高于A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8.84%)显着低于A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降压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降压治疗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ACI发病后4~7 d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8年03期)

郑璇[8](2018)在《晨峰血压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晨峰血压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39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5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比、病程等基线资料,分析2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年龄、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患者的比例、IMT、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晨峰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压晨峰现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08%比7.55%,χ~2=4.44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晨峰血压是中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χ~2=5.809、6.168,P<0.05)。结论晨峰血压是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积极预防,合理降压治疗,以降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丁春红,王追琴,郭艳宏[9](2018)在《肢体康复锻炼辅助常规对症干预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急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及饮食习惯改变,其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逐年升高,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已有研究显示,初次发病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极高,且风险与血压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合并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损伤程度较未合并者更为严重~([2])。近年来肢体康复锻炼开始被逐渐用于老年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孙晓洁[10](2018)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颅脑CT、MRI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有59例(A组),其余51例组成B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4h动态血压。比较2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日间SBP、DBP,夜间SBP、DBP,收缩压标准差(SSD),舒张压标准差(DSD),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结果 A组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SD、DSD、SBPV、DBPV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相比于无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更高,这表明腔隙性脑梗死可能与血压变异性升高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1期)

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性纳入郑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该7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周期3年。分析随访前后蛋白尿和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蛋白尿基线为阴性末线为阳性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率较前增加高达23.5%(P<0.05);蛋白尿可在临床上作为高血压人群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44,95%CI 1.320~3.814);新发蛋白尿患者人群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增加至原来的2.739(95%CI 1.168~6.424)倍,同时,年龄与颈动脉斑块均构成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5, 95%CI 1.022~1.09;OR=2.446, 95%CI=1.266~4.723)。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蛋白尿发生应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会娟,申鹏飞,高鹤,刘佳琳.针刺对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9

[2].张培,张晓营,李辉东,袁帅芳,刘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9

[3].张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黄黎明,廖智勇,罗凯.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cy、D-二聚体的影响研究[J].智慧健康.2019

[5].徐家萍,徐巧绒,崔小芬,郭爱红.APOE基因多态性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杨国芳.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智慧健康.2018

[7].孔艳玲,冯硕旦,刘晓燕,焦凤有,黄勇谋.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内科.2018

[8].郑璇.晨峰血压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8

[9].丁春红,王追琴,郭艳宏.肢体康复锻炼辅助常规对症干预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

[10].孙晓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

标签:;  ;  ;  ;  

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论文-李会娟,申鹏飞,高鹤,刘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