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阴离子与温度对Fe(Ⅲ)与ClO~-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影响

外加阴离子与温度对Fe(Ⅲ)与ClO~-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影响

论文摘要

高铁(Ⅵ)酸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在水和污水的处理、环境友好的选择性氧化剂和“绿色”高能电池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是高铁(Ⅵ)酸盐不像液氯那样稳定,其不稳定性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为了更好地利用高铁(Ⅵ)酸盐,对它的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铁(Ⅵ)酸盐在碱性溶液中分解的产物为O2和Fe(OH)3沉淀,近来被证明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该论文研究了部分无机盐对制备和储存高铁(Ⅵ)酸盐的稳定性的影响。论文还跟踪观察了在不同温度下Fe(Ⅲ)盐和次氯酸钠强碱性溶液的反应过程和Fe(Ⅵ)向Fe(Ⅳ)的转化反应过程,发现在Fe(Ⅲ)盐和次氯酸钠强碱性溶液的反应过程中存在着新的反应。实验结果丰富对高价铁(Ⅳ、Ⅳ)化学的认识,发展了传统的湿法氧化法制备高铁(Ⅵ)酸盐,提供了可能的湿法氧化法制备高铁(Ⅳ)酸盐的方法。首先,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制备高铁(Ⅵ)酸盐的过程中加入不同无机盐物质(Na2SiO3,Na3PO4,Ti(SO4)2,Na2SiF6等),探讨所制备的高铁(Ⅵ)酸盐溶液的稳定性,找出使其变得较为稳定的物质。结果表明,在制备高铁(Ⅵ)酸盐的反应中加入Na3PO4可以大大提高反应进行的速率,而对反应所得溶液高铁(Ⅵ)酸盐中的Fe(Ⅵ)的稳定性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在反应体系中掺杂氟硅酸钠,硫酸钛,硅酸钠虽然对反应的速率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可以提高反应后的高铁(Ⅵ)酸盐中的Fe(Ⅵ)的稳定性,其中加入氟硅酸钠,硫酸钛可以使溶液在短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浓度,硅酸钠则可使高铁(Ⅵ)酸盐溶液处于一个平缓的分解过程,从而更利于高铁(Ⅵ)酸盐较长时间的保存。其次,本文用分光光度法跟踪不同温度下Fe(Ⅲ)盐与次氯酸钠强碱性溶液的化学反应过程。实验结果发现:在45℃~95℃温度范围内,Fe(Ⅲ)盐与次氯酸钠高碱性溶液反应最终得到绿色的Fe(Ⅳ)溶液;在每个温度下的反应中,都明显的存在着一个Fe(Ⅲ)转化为Fe(Ⅵ),然后Fe(Ⅵ)在分解为Fe(OH)3沉淀的同时,Fe(Ⅵ)又转化为Fe(Ⅳ)的反应;温度对Fe(Ⅲ)盐与次氯酸钠高碱性溶液反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温下整个反应过程明显加快,其中Fe(Ⅵ)生成的快,分解的也快;并且,Fe(Ⅳ)绿色溶液在85℃以上温度下不稳定。最后,为了确定Fe(Ⅲ)盐与次氯酸钠强碱性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最终生成的绿色Fe(Ⅳ)溶液是由Fe(Ⅵ)分解产生的,而不是次氯酸钠氧化Fe(Ⅲ)盐的直接反应产物,本文用分光光度法跟踪在不同温度下Fe(Ⅵ)向Fe(Ⅳ)转化反应的过程。实验结果发现:在65℃~95℃温度范围内,将确定浓度的新制Fe(Ⅵ)溶液加热分解,最终得到绿色的Fe(Ⅳ)溶液;在每个温度下的反应中,都明显的存在着一个Fe(Ⅵ)转化为Fe(Ⅳ)的过程。结合常温下Fe(Ⅵ)的相关研究,可以肯定温度对Fe(Ⅳ)溶液的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温度越高,分解也快。这个反应过程的跟踪监测也证明在Fe(Ⅲ)盐与次氯酸钠高碱性溶液反应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转化反应,即Fe(Ⅲ)先转化为Fe(Ⅵ),Fe(Ⅵ)又转化为Fe(Ⅳ)的反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高铁(Ⅵ、Ⅳ)酸盐的性质
  • 2.高铁(Ⅵ、Ⅳ)酸盐的制备方法
  • 3.高铁(Ⅵ、Ⅳ)酸盐的分析方法
  • 4.高铁(Ⅵ、Ⅳ)酸盐的应用
  • 5.高铁(Ⅴ)酸盐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无机盐对高铁酸盐制备和稳定性的影响
  • 1.实验内容
  • 2.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不同温度下Fe(Ⅲ)盐与次氯酸钠热溶液化学反应分光光度法跟踪
  • 1.实验内容
  • 2.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不同温度下Fe(Ⅵ)向Fe(Ⅳ)转化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跟踪
  • 1.实验内容
  • 2.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无机盐对高铁(IV)酸盐制备和稳定性的影响
  • 5.2 不同温度下eF(III)盐与次抓酸钠热溶液化学反应的分光光度 法跟踪
  • 5.3 不同温度下Fe(VI)向Fe(IV)转化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跟踪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SO_2与含ClO~-的溶液反应方程式的书写[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23)
    • [2].自由基ClO和ClO_2的解析势能函数[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0(03)
    • [3].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方法分析[J]. 中国商论 2019(14)
    • [4].蒽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ClO~-检测中的应用[J]. 广州化工 2017(02)
    • [5].密度泛函理论研究SiN与ClO反应的产物通道[J]. 化学通报 2014(08)
    • [6].一步法合成D-青霉胺稳定的铜纳米团簇用于ClO~-的检测[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0(07)
    • [7].离子色谱法测定液碱中Cl~-、ClO~(3-)、SO_4~(2-)含量[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7)
    • [8].美国CLO市场与杠杆贷款风险联动的机理研究[J]. 金融与经济 2020(09)
    • [9].首席法务官(CLO) 一个崛起的法律职业群体[J]. 法人杂志 2009(01)
    • [10].基于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ClO~-纳米探针[J]. 分析科学学报 2016(03)
    • [11].外资银行首单CLO“投石问路”中国市场[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Z1)
    • [12].BrO与Cl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 广州化工 2014(21)
    • [13].ClO自由基与CN自由基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9(11)
    • [14].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ABS和CLO信用利差差异的比较[J]. 东岳论丛 2016(11)
    • [15].测定ClO~-的水溶性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6].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简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30)
    • [17].Ca(ClO)_2消毒剂对高羊茅种子的消毒效果[J]. 作物研究 2016(05)
    • [18].PFS混凝组合Ca(ClO)_2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6(02)
    • [19].Fe(Ⅲ)与ClO~-共热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跟踪[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1)
    • [20].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征和支付结构机制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08(05)
    • [21].我国贷款抵押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国际比较[J]. 金融市场研究 2018(09)
    • [22].资产证券化:我国金融发展的下一个引擎[J]. 商 2015(28)
    • [23].离子色谱法测定难降解高含盐废水中ClO~-浓度[J]. 广东化工 2013(14)
    • [24].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Ca(ClO)_2催化氧化甲基葡糖苷制备葡醛酸[J]. 应用化学 2012(05)
    • [25].CH_3SH与ClO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6].几种双船地震施工方法[J]. 物探装备 2014(05)
    • [27].贷款担保权益凭证市场研究[J]. 债券 2019(05)
    • [28].浅析以“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以Ca(ClO)_2溶液与CO_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为例[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03)
    • [29].CLO技术在珠宝首饰虚拟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2020(05)
    • [30].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方法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4)

    标签:;  ;  ;  

    外加阴离子与温度对Fe(Ⅲ)与ClO~-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