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孳息的归属

论孳息的归属

论文摘要

收取孳息是人们获得财产所有权的一条重要渠道。孳息归属历来为各国或者地区的法律所重视。由于孳息形式和产生方式的多样性,孳息归属问题也较为复杂。天然孳息的归属存在着“原物主义”和“生产主义”两大原则在对立,而法定孳息的归属往往依据债法来确定权属。我国现代孳息立法起步较晚,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孳息归属的总原则。之前我国法律对孳息归属立法较为分散,只是在《担保法》及《担保法解释》、《合同法》中就部分孳息归属问题进行了规定。简单且分散的立法能否解决复杂的孳息归属问题呢?这还有待实践验证。本文旨在就孳息的归属原则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就我国当前的孳息立法现状和实务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除引言和结论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论述了孳息的概念、类型和认定条件等。孳息认定是确定孳息归属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孳息是权利人基于物之属性或者某种权利而获得的财产性收益,但不是全部收益都是孳息。尽管历史上存在过未分离孳息,但现代法上与原物相分离是判断孳息独立存在的法定条件。我国《物权法》把孳息划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两种类型。第二部分论述了确定孳息归属的立法原则及其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孳息归属的立法原则,通过历史考察,阐述了孳息归属原则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其次就取得孳息的行为进行法理分析,以此探求确立孳息归属原则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孳息归属的立法进行考察。立法考察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了我国古代和现代孳息归属立法;其次,从横向角度,就当代中国不同法律文件的孳息归属立法进行比较,以此整理出我国孳息归属立法发展的脉络。本部分第二项重要内容是就当前我国孳息立法在实务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在具体法律关系下孳息的归属问题,发现孳息立法的不足。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孳息归属立法的建议。本部分前文论述的基础上展开,就完善我国孳息归属立法提出建议,主要内容是对孳息概念进行立法解释、完善孳息归属的立法体制、健全孳息取得的救济制度、保护用益物权人和善意占有人的孳息取得权等。论文最后是结论。本文通过考察、论证认为:孳息归属立法应区分各种取得孳息的原因,保护取得权人的利益,实现孳息分配的法律公平。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确定孳息归属的前提——孳息的认定
  • (一) 关于孳息定义的分歧
  • (二) 孳息的类型
  • (三) 孳息的认定意义和条件
  • (四) 小结
  • 二、确定孳息归属的立法原则和理论基础
  • (一) 确定孳息归属的立法原则及其演变
  • (二) 确定孳息归属立法原则的理论基础
  • (三) 小结
  • 三、我国有关孳息归属问题立法与实践的分析
  • (一) 对我国有关孳息归属立法的考察
  • (二) 我国孳息归属立法存在的几个难点
  • (三) 小结
  • 四、完善我国孳息归属立法的建议
  • (一) 对孳息进行立法解释,树立权威概念
  • (二) 完善孳息归属的立法体制
  • (三) 健全法律救济制度,确保孳息的取得
  • (四) 适当扩大用益物权人取得孳息的范围
  • (五) 赋予善意占有人取得孳息的权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相邻关系与相关纠纷的处理依据——兼评《物权法》第85条[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2].关于涉外物权法适用中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探讨[J]. 法制博览 2020(11)
    • [3].《物权法》与我们息息相关[J]. 山东农机化 2019(05)
    • [4].刍议论辩式教学方法在物权法课程中的运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1)
    • [5].物权法定缓和的可能性及其边界[J]. 比较法研究 2017(01)
    • [6].论物权法文本中“不得”的多重语境[J]. 清华法学 2017(02)
    • [7].涉外物权法的产生与适用发展趋势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1)
    • [8].浅议物权法定缓和原则[J]. 法制博览 2017(18)
    • [9].从《物权法》中“自动续期”看公私法分权[J]. 法制博览 2017(16)
    • [10].物权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新境地——评孙宪忠教授的《中国物权法总论》[J]. 西部法学评论 2017(04)
    • [11].物权法视野下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问题探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2].《物权法》10年,如何让甲方不再缺位?[J]. 城市开发 2017(13)
    • [13].物权法应当确认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权[J]. 宁夏社会科学 2016(02)
    • [14].浅析《物权法》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 河北金融 2016(01)
    • [15].物权法定的反思[J]. 法制与社会 2014(34)
    • [16].论《物权法》中留置权制度的解释适用与立法再完善[J]. 法制博览 2015(06)
    • [17].关于《物权法》对房屋权属登记的影响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8].我的物权法[J]. 广西文学 2020(10)
    • [19].新形势下《物权法》的商事适用性分析[J]. 山海经 2015(22)
    • [20].中国物权法的功用与时代特征[J].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4(02)
    • [21].物权法草案违宪争论诸相[J]. 当代日本中国研究 2014(01)
    • [22].星野英一·梁慧星監修、田中信行·渠涛.《思考中国物权法》[J]. 当代日本中国研究 2014(01)
    • [23].《物权法》相关政策解读[J]. 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2(06)
    • [24].物权法定与物权法定缓和——围绕物权法定缓和在物权法中的体系展开[J]. 青年与社会 2013(07)
    • [25].物权法是怎样炼成的[J]. 民主与法制 2009(22)
    • [26].物权法在村镇建设中的运用——物权法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和方便[J]. 魅力中国 2009(33)
    • [27].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学者草案的立场与《物权法》的规定[J].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1(00)
    • [28].论我国物权法的创新与进一步完善[J]. 党政干部论坛 2008(01)
    • [29].广告牌霸占了谁家的楼顶——南京首例判决物权法官司开审前后[J]. 法治与社会 2008(03)
    • [30].论我国物权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 党政干部论坛 2008(03)

    标签:;  ;  ;  ;  

    论孳息的归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