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煤矿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煤矿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然而传统的层次分析法需要检验一致性,若不满足则需重新计算。本文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能满足一致性要求,不需要另行检验,具有简便、直接的特点。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安全评价理论、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评价方法的特点,在煤矿生产系统的危险源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专家打分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未确知测度的评价方法引入煤矿生产安全评价,完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层次分析法的测度改进模型。基于现场调研结果,采用改进型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使权重的赋值更加科学、合理,较好的反映了各因素对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的重要程度。最后建立了煤矿安全综合评价的测度模型,对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其安全等级。最后,将所研究的层次分析法的测度改进评价方法应用于九龙山煤矿,结合该矿生产系统的特点,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得出该矿的安全等级。应用实例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以在一般工业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采取的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采取的技术路线
  • 2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危险源的辨识
  • 2.1 危险源的理论基础
  • 2.2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的特点
  • 2.3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危险源的辨识理论
  • 2.3.1 煤矿危险源的产生及结构
  • 2.3.2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 2.3.3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 2.4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危险源的辨识
  • 2.4.1 采煤系统的主要危险源
  • 2.4.2 掘进系统的主要危险源
  • 2.4.3 机电系统的主要危险源
  • 2.4.4 运输系统的主要危险源
  • 2.4.5 通风系统的主要危险源
  • 2.4.6 排水系统的主要危险源
  • 2.5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危险源的特点
  • 2.6 小结
  • 3 煤矿生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3.1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3.2.1 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
  • 3.2.3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模型
  • 3.2.4 测度判断矩阵
  • 3.2.5 AHP 的测度评价模型
  • 3.3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1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3.3.2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的建立
  • 3.3.3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权值的确定方法
  • 3.4 煤矿生产系统的测度评价模型
  • 3.4.1 测度评价模型
  • 3.4.2 煤矿生产系统的测度评价模型
  • 3.4.3 安全评价等级确定及测度函数的构造
  • 3.4.4 置信度识别准则
  • 3.5 不确定性理论的合成
  • 3.5.1 专家综合可信度
  • 3.5.2 专家意见的不确定性量化
  • 3.6 小结
  • 4 煤矿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4.1 九龙山煤矿井下生产系统概况
  • 4.1.1 采煤系统
  • 4.1.2 掘进系统
  • 4.1.3 机电系统
  • 4.1.4 运输系统
  • 4.1.5 通风系统
  • 4.1.6 排水系统
  • 4.2 权重计算
  • 4.2.1 调查结果
  • 4.2.2 准则层权重计算
  • 4.2.3 指标层因素权重计算
  • 4.3 评价指标的测度计算
  • 4.3.1 九龙山煤矿安全评价的单指标测度计算
  • 4.3.2 九龙山煤矿安全评价的多指标测度计算
  • 4.3.3 置信度识别
  • 4.4 九龙山煤矿安全评价结论
  • 4.5 小结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