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论文摘要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最为热门的新闻专业术语之一,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甚至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各地方电视台陆续推出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创造了一系列的收视奇迹。进入21世纪后,电视民生新闻迅速成为我国新闻界蓬勃兴起的一股新闻潮流,从中央到地方处处呈现“民生热”,民生新闻栏目不计其数。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态和新闻制作理念,它的出现突破了中国电视新闻一贯的政令新闻播报形式,改变了被严肃呆板的政要会议报道充斥的电视荧屏,使电视新闻取向下移,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增加了普通人的声音,实现了民生话语权电视化表现,以燎原之势迅速占领了各地电视新闻的荧屏,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今天的电视民生新闻已处于有意识的发展状态,在充当着意识形态宣传者的同时,也已经成为新闻类节目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整个频道的收入来源。民生新闻经历了由纸质媒体向电视媒体发展的过程,由社会新闻雏形向民生新闻不断发展壮大,再以电视这种特殊的现代电子技术为手段,用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播报方式,从民生的视角出发,对民众生计、生存、生活状态变动的关注。它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集中于消息、资讯、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以现场性、参与性和接近性取胜。然而,在传媒业竞争激烈的今天,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不断推进,电视民生新闻遭遇了瓶颈现象,一些潜在的危机,比如目标定位不清、媒介职权泛化、内容取向偏颇、新闻表达混乱等问题,威胁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电视民生新闻要突破困境,就必须一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在探索中前进。向公共新闻跃进,突出媒体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事务参与意识,逐步类型化,如趋大众化、再精英化、泛情感化将成为电视民生新闻进一步发展的可行途径。在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加快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跃升,将对和谐社会的建构起到推动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与研究概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现状及理论研究
  • 三、本文结构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章 电视民生新闻概说
  • 1.1 电视民生新闻界定
  • 1.1.1 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 1.1.2 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外延
  • 1.2 电视民生新闻的表现特征
  • 1.2.1 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表现
  • 1.2.2 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表现
  • 1.3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原因
  • 1.3.1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
  • 1.3.2 电视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
  • 第2章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和存在问题
  • 2.1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
  • 2.1.1 从地方台到中央台处处呈现“民生热”
  • 2.1.2 电视民生新闻蒙上了“商业化”面纱
  • 2.2 现阶段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 2.2.1 重“市民”轻“农民”的目标定位
  • 2.2.2 舆论监督“越位”与“缺位”的不平衡
  • 2.2.3 “硬政”新闻与“软娱”新闻分配不均
  • 2.2.4 新闻表达上缺乏“画面”与“声音”的配合
  • 第3章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3.1 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1 城市市民的目标定位束缚电视民生新闻进一步发展
  • 3.1.2 过分突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角色意识
  • 3.1.3 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新闻内容取向偏颇
  • 3.1.4 对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认识不足,导致“声画”处理不到位
  • 3.2 电视民生新闻对策分析
  • 3.2.1 明确受众主体,真正关注民生
  • 3.2.2 以满足多数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软硬新闻皆报
  • 3.2.3 平衡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
  • 3.2.4 声画结合共同展现民生状态
  • 第4章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展望
  • 4.1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探析
  • 4.1.1 电视民生新闻的类型化
  • 4.1.2 电视民生新闻的公共化趋势
  • 4.2 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必由之路
  • 4.2.1 公共新闻——民生新闻的跃升
  • 4.2.2 公共新闻的理念更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