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体会

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体会

赵凤鸣王文光张金承张晓宇刘大雪汪超慈新李正光

(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河北涿州07275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浅表部位蛛网膜囊肿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示分流管位置理想,无其它手术并发症。28例得到随访,16例术后1年内囊肿消失,5例术后2年内囊肿消失,其余7例囊肿都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结论:囊肿腹腔分流术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创伤小等优点,但需慎重选择适当压力类型的分流管。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分流术;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345-02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儿童常见的颅内良性病变,亦可见于成人,约占颅内病变的1%(1)。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3月期间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浅表部位蛛网膜囊肿3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确诊的颅内浅表部位蛛网膜囊肿32例,年龄4岁~50岁,平均16.8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囊肿发生于左颢部17例,右颞部9例,枕大孔区囊肿6例。

1.2临床表现

病程2个月~5年不等,平均约2.4年。其中2例曾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其余既往体健。症状体征:18例有头晕,头痛症状;4例有癫痫发作症状。其余10例无任何症状体征,为偶然发现。

1.3影像学检查

32例均行头颅CT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CT值1OHu~15Hu,与脑脊液CT值相等。其中28例蛛网膜囊肿均行核磁共振检查,为长Tl长T2信号影,注射对比剂后囊肿及囊壁均无强化。

1.4手术方法

32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表浅部位,采用颅骨钻孔囊肿腹腔分流术。具体步骤为:全麻插管,头皮切口依据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位置做2cm~3cm的小切口。腹部切口为腹部正中剑突下3cm左右直切口。用皮下通条经腹一胸一颈一头将分流管导入皮下。颅骨钻孔后,使用低压不抗虹吸的分流管,先根据囊肿的大小确定要放入囊肿内的分流管的长度,一般为2cm~3cm。然后用尖刀将硬膜切开,此时脑脊液因高压而喷出,应快速、准确地将分流管放入囊肿腔内,见清亮囊液流出后夹闭分流管头端,警惕放液过多过快导致硬膜外血肿。分层切开腹壁各层,腹膜切小口,置入腹腔端分流管,长度40cm~50cm,连接好分流管和分流泵,确定分流通畅,缝合头皮和腹壁切口。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示分流管位置理想,术后7天~10天痊愈出院,无其它手术并发症。32例中有2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月~36月,其中16例术后1年内囊肿消失,5例术后2年内囊肿消失,其余7例囊肿都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较前消失或明显减轻,4例癫痫发作者中2例癫痫发作次数减少,2例无变化。

3讨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脑脊液样无色清亮的液体在颅内蛛网膜所构成的袋状结构内积聚而形成的囊肿。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多见,后者认为与脑外伤、颅内感染引起蛛网膜下腔炎症反应致脑脊液病理性积聚所致(.2)。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有不同意见,多数倾向于对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3)。一般认为具有颅内压增高、局部脑组织受压移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合并囊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药物控制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癫痫症状者应手术治疗(4)。无症状患者是否手术目前尚不统一,有学者认为囊肿有自然消失的可能,且手术并非完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和复发亦不容忽视(5)。随着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蛛网膜囊肿病人行囊肿腹腔分流术的不断增多,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亦不在少数,甚至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或心理负担而影响正常生活,故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者选择分流手术时应十分慎重。也有学者指出,无症状患者的囊肿有进行性扩大甚至出血的可能,应积极手术(6)。同时及时手术治疗对促进邻近脑组织发育有积极意义(7)。

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目的是解除其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开颅切除蛛网膜囊肿,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手术创伤大,蛛网膜剥除困难、术后囊腔空间不消失、易复发等缺点。手术虽然将蛛网膜囊壁切除,由于脑组织长期受压、短期内很难膨胀,原有的空间仍然被脑脊液充盈,残余的囊壁仍可再生长。

囊肿腹腔分流术使囊腔内脑脊液不断流出,腔内压力降低,受压脑组织渐膨胀,最终将蛛网膜囊肿的脏层和壁层压在一起而使囊肿消失(8)。尤其适合交通性蛛网膜囊肿。笔者认为囊肿腹腔分流术较传统开颅术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因需长期带管所带来的感染、堵管、皮下不适及心理负担等缺点亦影响其使用。目前在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中分流管压力类型的选择问题上,大多使用低压不抗虹吸分流管,有些医院甚至将分流管腹腔端的伞端剪断,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引流囊腔内的脑脊液,使囊肿尽快消失。但可能导致术后出现低颅压症状。

结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颅内较大蛛网膜囊肿,尤其交通性蛛网膜囊肿,行分流手术疗效确切。在分流管压力类型的选择上,不应一律使用低压不抗虹吸分流管,应考虑患者症状、体征及囊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与脑室系统相通等因素,最好在术中能准确测量囊肿腔内压力,综合分析后选择适当压力类型的分流管。分流管腹腔段的带侧漏伞端亦应常规保留,以防术后出现低颅压症状。

参考文献

[1]CagnoniG,FondaC,PancaniS,eta1.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npediatricage.PdeiatMdeChir,1996,18:85~90.

[2]冯祖荫.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07.

[3]ArticoM,Gervoni1,SauatiM,eta1.Supratentorialarachnoidcysts:clinicalandtherapeuticremarkson46cases.ActaNeurochir,1995.132:75—80.

[4]CilicilloSF,CogenPH,HarshGR.eta1.1ntracranialarachnoidcystsinchildren.JNeurosurg,1991,74:230—236.

[5]UcarT,AkyuzM,KazanS,eta1.Bilateral

cerebdlopontineanglearachnoidcysts:casereport.Neurosurgery,2000,47(4):966~968.

[6]YamauehiT,SaekiN,YamauraA.Spontancousdisappearanceoftemporefrontalarachoidcystinachild.ActaNeurochir(Wren),1999,141:537—540.

[7]杨利孙,章翔,费舟,等。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6):163—165.

[8]张玉琪,马振宇.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4):216~218.

作者单位:072750河北省涿州市医院神经外科。

标签:;  ;  ;  

颅内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