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论文摘要

国际上一些巨型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新城的发展与多中心模式的构建是城市快速扩展中的常见模式,也是目前找到的缓解城市无序蔓延、解决住房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一些大都市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外围的新城建设逐渐兴盛,尤其是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和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都市周围的新城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新城社会空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以南京市的江北、东山和仙林三个新城为实例,对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的社会空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具体的研究过程是:作者首先熟悉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的相关研究情况和理论基础,以及国外新城发展和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搜集大量有关南京新城的统计数据、规划材料、图件和政府文件,并构建起基本的研究框架;然后运用现场观测、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直观印象,其中在新城居民中发放问卷902份,拍摄照片200余幅;数据搜集之后,运用spss、mapinfo、arcview等相关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新城社会空间的演变规律、主要问题和作用机制。作者通过对居住空间、行为空间、空间感知三个方面的发展、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别梳理和分析,得出各自的响应机制和主要问题,并针对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进行探讨,总结出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社会空间内部的结构、规律、作用机制。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文章的绪论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整篇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第一章介绍了国外新城建设的背景、历史和经验,并对中外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第二章主要是对相关理论基础的总结,分别从城市空间的理论内涵、城市社会空间的变迁理论,以及城市空间的目标视角来进行。第三章至第七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为背景的第三章,梳理南京城市扩展的过程和新城的发展历程,以及新城社会结构的变化情况。南京现有江北、东山和仙林三个新城,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江北和东山就有一些工业空间的发展,至1990年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三个新城的发展步伐都进一步加快。第四章主要探讨新城居住空间的发展和演变,从居住空间的建设模式、发展阶段、社会演变和微观形态等方面来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新城的建设模式,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城住区,其社会演变特征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建设模式、发展阶段和社会演变的差异也在新城后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五章从新城居民的通勤、购物等行为入手,考察居民行为的地点、时间和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行为选择的空间和社会因素。研究表明,目前南京新城居民到主城的通勤比例较大(南京新城约有60%),居住和就业空间的失衡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新城居民的通勤行为、购物行为等受到新城建设特征的影响大于居民自身社会特征的影响。第六章分析了新城居民感知和主体评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新城环境与居民属性对于主体评价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小区的住房形态和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是影响居民邻里认知和交往的重要因素。社区参与状况与邻里认知、迁居原因、居住时间和收入水平有显著的关联,社区参与状况和邻里交往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归属感的强弱。并运用因子分析指出居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评价性因子、社会属性因子、工作和通勤因子、居民交往因子、新城关注度因子的影响。第七章综合探讨了新城社会空间内部子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新城社会空间系统和主城空间系统的相互作用,并总结了新城社会空间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政策和规划上的指导和建议。作者指出现阶段我国大都市新城社会空间系统中的主要问题是:商服、交通、医疗、教育等各类实体与人口、产业发展的不同步;居住和就业等不同类型空间的发展不均衡;景观资源等空间权力分配的不公平;新城空间在政策、规划和社会心理上的边缘化;以及这些问题所衍生出的新城住宅空置、社会隔离等问题。在作用机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基础上,作者从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建议:在空间结构上,努力摈除新城空间在政策上、心理上的边缘化,并尽可能促进空间权力的公平分配,促进不同功能空间的均衡和协调,并根据不同住区居民的行为特征选择差异化的社区配套;在时间结构上,实施配套设施先行的策略,并在新城建设初期就推行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社会结构上,由于居民对新城的评价和对生活的评价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社区参与、邻里交往和空间评价的状况,因此考虑通过各种互动机会增加居民交往、提高居民对于新城环境的认知,从而优化他们对新城空间的评价和对生活的评价。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内外新城社会空间研究进展
  • 第一节 世界新城开发及其规划的历程
  • 一、新城的起源
  • 二、新城的发展和演变
  • 三、新城的建设与规划
  • 第二节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
  • 一、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兴起
  • 二、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三、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多元化
  • 第三节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
  • 一、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 二、市民行为空间研究
  • 三、城市住房与迁居研究
  • 四、城市贫困群体及其生存状况研究
  • 五、城市生活质量研究
  • 结语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内涵
  • 一、社会空间辩证法(socio-spatial dialectic)
  • 二、沃斯理论(Wirthian theory)
  • 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的变迁理论
  • 一、城市生态学理论(urban ecology theory)
  • 二、居住流动模型(residential mobility)
  • 三、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解释
  •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目标视角
  • 一、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
  • 二、城市意象(urban image)图说
  • 三、城市便利论(urban amenity theory)
  • 四、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 第三章 南京市人口扩散与新城社会构成的变动
  • 第一节 南京市城市空间的扩展
  • 一、从边缘扩展到新城建设
  • 二、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南京市新城的建设和发展
  • 一、江北新城
  • 二、东山新城
  • 三、仙林新城
  • 第三节 南京新城的社会结构变迁
  • 一、居住流动与新城迁入人口
  • 二、新城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
  • 第四章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发展与演变
  • 第一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建设模式
  • 一、周边发展式
  • 二、依托城镇式
  • 三、新区建设式
  • 第二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发展阶段
  • 一、起步阶段
  • 二、快速发展阶段
  • 三、逐步成熟阶段
  • 第三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形态的演变
  • 一、居住空间的社会演变
  • 二、居住空间的密度演变
  • 第四节 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微观形态与结构
  • 一、居住空间演变中的微观形态
  • 二、南京新城居住空间的社会差异
  • 第五节 新城居住空间的外部环境
  • 一、环境卫生
  • 二、人文环境
  • 小结
  • 第五章 南京新城的行为空间
  • 第一节 新城通勤行为空间
  • 一、新城相关通勤行为的构成
  • 二、主城和新城之间的通勤行为
  • 三、新城内部的通勤行为空间
  • 四、新城通勤行为的空间分异
  • 第二节 新城购物行为空间
  • 一、新城内部的购物空间的建设现状
  • 二、新城居民日常购物行为特征
  • 三、新城居民日常购物的行为选择规律
  • 第三节 新城其他行为空间与外部环境
  • 一、新城居民的休闲行为空间
  • 二、新城内部的教育医疗空间
  • 三、新城居民行为空间的其他环境
  • 小结
  • 第六章 新城空间的社会融合与居民感知
  • 第一节 新城居民的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
  • 一、南京新城居民的邻里认知与交往现状
  • 二、新城居民邻里交往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三、南京新城居民的社区参与及其相关因素
  • 第二节 新城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 一、新城居民的社区归属状况
  • 二、影响社区归属感的相关因素
  • 三、社区归属的空间差异
  • 第三节 居民对新城空间的评价
  • 一、新城居民的主体评价状况
  • 二、主体评价的相关分析
  • 三、主体评价的因子分析
  • 四、新城主体评价的空间差异
  • 小结
  • 第七章 新城社会空间的响应机制与政策导向
  • 第一节 新城社会空间子系统的响应机制
  • 一、新城居住空间系统的响应机制
  • 二、新城行为空间系统的响应机制
  • 三、新城空间感知系统的响应机制
  • 第二节 新城社会空间系统的内外响应机制
  • 一、新城社会空间子系统之间的响应
  • 二、新城社会空间系统与外部的响应
  • 第三节 新城社会空间系统的主要问题
  • 一、新城各类实体发展的不同步(配套)
  • 二、新城各类空间发展的不均衡(人口、产业)
  • 三、新城空间权力分配的不公平(生态)
  • 四、新城空间的边缘化(空间权力)
  • 五、新城建设中的住房空置问题
  • 第四节 新城社会空间的政策导向
  • 一、基于空间结构的政策导向
  • 二、基于时间结构的政策导向
  • 三、基于社会结构的政策导向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一些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问卷设计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海大都市郊区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思考与实践[J]. 生态文明世界 2020(02)
    • [2].大都市郊区特色小城镇建设——上海、北京调研报告[J]. 城乡建设 2017(18)
    • [3].我国大都市郊区城乡空间发展模式探索[J]. 江苏建筑 2012(02)
    • [4].大都市郊区城镇发展的现代需求[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
    • [5].大都市郊区轨道交通布局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綦江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02)
    • [6].大都市郊区农户对永久基本农田的认知及保护意愿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5)
    • [7].大都市郊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策略探讨——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9(08)
    • [8].大都市郊区化理论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35)
    • [9].大都市郊区新城的空城化与破解策略——以上海松江为例[J]. 上海城市管理 2011(02)
    • [10].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组织模式与优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1].试探西方大都市郊区化过程中新城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07)
    • [12].“多规合一”视角下大都市郊区城镇总体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练塘新市镇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19(06)
    • [13].大都市郊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06)
    • [14].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1)
    • [15].论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的配套发展之路[J]. 上海农村经济 2019(07)
    • [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现实矛盾与多元重构[J]. 乡镇经济 2009(01)
    • [17].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 上海农村经济 2012(08)
    • [18].大都市郊区基层党建促进基层治理创新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19].工业化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发展比较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与宁波市鄞州区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1)
    • [20].大都市郊区新城通勤行为空间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2)
    • [21].大都市郊区农村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 国土资源情报 2014(12)
    • [22].快速交通对大都市郊区居住空间发展的作用机制——基于时空经济属性视角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4)
    • [23].认知、移情与行为:新市民群体角色再造的内在机理——基于大都市郊区农民市民化的调查分析[J]. 人文杂志 2015(01)
    • [24].大都市近郊通勤交通需求管理策略[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5].大都市郊区“违建”整治的实践逻辑——以上海S村为例[J]. 都市文化研究 2019(01)
    • [26].大都市郊区小城镇的经济地域类型及其空间分异探析——以北京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4)
    • [27].大都市郊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4)
    • [28].大都市郊区的建筑策略——透视上海青浦与嘉定的建筑实践[J]. 时代建筑 2012(01)
    • [29].大都市郊区化中的社区碎化与治理[J]. 世界地理研究 2011(01)
    • [30].紧密型城乡关系与大都市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对上海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经验的解读与思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标签:;  ;  ;  ;  ;  ;  

    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