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延安诗歌的创作研究

后期延安诗歌的创作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40年代后半叶是一个黑暗即将退却、黎明为期不远的时期。无论是解放区的诗人为明朗的白昼而高歌,还是国民党统治区的诗人为凄冷的寒夜而低吟,诗人们从正反两方面唱响的诗歌主调都是对祖国黎明的呼唤,诗人们高奏的都是激情澎湃的爱国主义篇章。40年代诗歌以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呈现出多元化的写作风貌和复杂化的历史构成。无论是流派还是个人的写作角度,无论是大众化还是个性化的写作风格,都使得诗歌在发展进程上,呈现出对于自身的不断超越与探索。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已成为衡量诗歌的重要标准。同时,后期延安诗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展现出了它对于当代诗歌发展不可泯灭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后期延安诗歌复杂化的角度去探寻延安诗歌的历史构成,并由此去探究后期延安诗歌观念的本质,最终观照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概况。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后期延安诗歌的历史转向”,阐述了在当时复杂的延安文艺体制下后期延安诗歌的历史转向,包括诗歌在当时那种独特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下的形成过程即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诗歌此时在中国的文坛上所呈现出来的新的转型、新的特点和新的情思。第二章“延安文艺体制下的新创作”,直接将问题指向诗人们的文本创作,在此探究了后期延安诗歌体制下的新创作,具体包括诗歌创作上形式的大众化、语言的大众化及这“一时兴起”的大众化对古往今来中国非文化遗产的深远影响。第三章“创作心态与个性的转变”,从大众化的另一面即个性化来阐述,这里将涉及到两位诗人即何其芳和艾青,他们二人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后,心理上及文风上的复杂变化。第四章“走向当代的诗歌”,主要对延安文学体制的自然解散状况进行具体的解说,这部分将借用“延安”意象的转变来影射体制分裂的原委,并在论文的结尾部分观照到当代诗歌对后期延安诗歌的继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四十年代视野中的延安诗歌
  • 0.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后期延安诗歌
  • 0.3 本文研究范围与方法
  • 1 后期延安诗歌的历史转向
  • 1.1 历史的转型
  • 1.1.1 文学创作的“趋向转变”
  • 1.1.2 创作主体的“理念更新”
  • 1.2 时代的构成
  • 1.2.1 战斗的史诗
  • 1.2.2 群众的代言
  • 1.3 别样的情思
  • 2 延安文艺体制下的新创作
  • 2.1 形式的大众化传播
  • 2.2 语言的大众化流行
  • 2.3 从非文化遗产再看大众化
  • 3 个性化的转变
  • 3.1 何其芳:挥别浑厚深沉,迈向乐观明快
  • 3.1.1 挥别过去与翘首延安
  • 3.1.2 心灵呈现的“夜歌”
  • 3.1.3 后期延安道路的转向
  • 3.2 艾青:拜别忧郁伤感,迎接欢快喜悦
  • 3.2.1 初到延安与“漫谈风波”
  • 3.2.2 个人与时代关系的繁复性
  • 3.2.3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转变
  • 4 走向当代的诗歌
  • 4.1 延安诗歌的“自然”分裂
  • 4.2 “延安”意象的转换
  • 4.2.1 土地意象:从灰暗阴沉到明朗轻快
  • 4.2.2 太阳意象:从渺茫失望到豁达欢畅
  • 4.3 延安诗歌的当代继承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略论周维东的延安文学研究[J]. 文艺论坛 2019(04)
    • [2].延安文学研究的还原性特征[J]. 文艺争鸣 2015(09)
    • [3].他人的石头记——2018年《延安文学》小说述评[J]. 延安文学 2019(02)
    • [4].第三届“延安文学奖”获奖名单[J]. 延安文学 2018(01)
    • [5].生命闲暇的行阅——《延安文学》2017年度散文述评[J]. 延安文学 2018(02)
    • [6].延安文学2018[J]. 延安文学 2018(03)
    • [7].论延安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的书写[J]. 北方文学 2016(20)
    • [8].诗歌精神的传递和彰显——2016年《延安文学》诗歌作品综述[J]. 延安文学 2017(02)
    • [9].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办好《延安文学》[J]. 延安文学 2017(06)
    • [1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J]. 延安文学 2016(04)
    • [11].第二届“延安文学奖”获奖名单[J]. 延安文学 2015(02)
    • [12].新时期陕北地域小说漫谈——以《延安文学200期作品选》小说作品为中心[J]. 延安文学 2014(02)
    • [13].延安文学:精神结构的生成与当代性存在[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3(06)
    • [14].《延安文学200期作品选》(5卷本)邮购启事[J]. 延安文学 2012(04)
    • [15].关于设立“延安文学奖”的启事[J]. 延安文学 2013(01)
    • [16].首届“延安文学奖”获奖名单[J]. 延安文学 2013(01)
    • [17].《延安文学200期作品选》(5卷本)邮购启事[J]. 延安文学 2013(01)
    • [18].《延安文学200期作品选》(5卷本)邮购启事[J]. 延安文学 2013(02)
    • [19].首届“延安文学奖”获奖名单[J]. 海燕 2013(03)
    • [20].首届“延安文学奖”揭晓[J]. 海燕 2013(03)
    • [21].《延安文学200期作品选》(5卷本)邮购启事[J]. 延安文学 2013(03)
    • [22].《延安文学200期作品选》(5卷本)邮购启事[J]. 延安文学 2013(04)
    • [23].《延安文学200期作品选》(5卷本)邮购启事[J]. 延安文学 2013(05)
    • [24].隆重纪念《延安文学》创刊200期 “我与《延安文学》”征文启事[J]. 延安文学 2011(04)
    • [25].隆重纪念《延安文学》创刊200期 “我与《延安文学》”征文启事[J]. 延安文学 2011(05)
    • [26].《延安文学》2020年总目录[J]. 延安文学 2020(06)
    • [27].延安文学2020[J]. 延安文学 2020(06)
    • [28].延安文学2020[J]. 延安文学 2020(03)
    • [29].延安文学2020[J]. 延安文学 2020(04)
    • [30].延安文学2020[J]. 延安文学 2020(05)

    标签:;  ;  ;  ;  

    后期延安诗歌的创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