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组播与P2P协作分发的自适应流媒体系统

IP组播与P2P协作分发的自适应流媒体系统

论文摘要

各种流媒体传输技术如同百花齐放,单播、IP组播、P2P或应用层组播ALM是目前流媒体传输的主要形式。单播流媒体适应性好,但难以规模化;IP组播是规模化流媒体最有效传输方式,但存在一些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的原因一直未使用;近来出现的ALM或P2P组播流媒体模式成为目前IP组播的替换方案,但因其是终端复制、单点转发模式,所以存在延迟、抖动和传输效率问题。未来网络是一个异构、融合的网络,需要一个适应能力强、扩展性好的流媒体传输模式,针对目前现状,我们提出一个自适应组播方式的大规模流媒体传输方案(AMVS),将IP组播和P2P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劣互补,以适应复杂而动态的网络环境。本论文重点研究IP组播和P2P传输的混合流媒体服务模式,来提高IP组播的扩展性和持续性,在IP组播区的边缘辅以P2P传输区和派生的IP组播分区,并利用分层编码视频,实现大规模自适应的流媒体传输服务。本文主要研究了AMVS系统下的根源IP组播流媒体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其中包括IP组播层、组播管理层和P2P传输单元的设计。P2P传输单元是IP组播的延伸和补充,为系统提供自适应能力、持续性和稳定性。组播管理层负责IP组播和P2P传输混合模式的有效实现。另外系统提出了等级用户的概念,根据网络状况或网络硬件支持能力不同,将组播节点分成了三个等级,按优先级提供P2P分层传输服务,等级用户维护着三个节点子集,由P2P控制层的P2PList模块维护,且动态调整。最后,利用NS2对AMVS系统下的根源IP组播流媒体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利用了IP组播和P2P传输各自的优势,摒弃其劣势,达到设计的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背景知识和相关研究
  • 2.1 流媒体介绍
  • 2.2 流媒体发布技术
  • 2.2.1 单播流媒体技术
  • 2.2.2 IP组播流媒体技术
  • 2.2.3 P2P流媒体技术
  • 2.3 视频编码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MVS系统下的根源IP组播流媒体系统的设计
  • 3.1 AMVS模型介绍
  • 3.2 AMVS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 3.2.1 定义
  • 3.2.2 AMVS模型中组播策略的性能指标
  • 3.3 根源IP组播流媒体系统的研究
  • 3.3.1 系统结构的整体设计
  • 3.3.2 P2P速率控制
  • 3.3.3 根源IP组播流媒体子系统传输拓扑图
  • 3.4 子系统传输策略的详细描述
  • 3.4.1 节点的加入
  • 3.4.2 P2P服务节点搜索及维护
  • 3.4.3 节点的离开
  • 3.4.4 P2P服务节点的奉献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根源IP组播流媒体系统的实现
  • 4.1 客户端算法
  • 4.1.1 P2P控制算法
  • 4.1.2 自适应控制算法
  • 4.1.3 IP组播接收算法
  • 4.1.4 P2P接收算法
  • 4.1.5 P2P发送算法
  • 4.1.6 缓存管理算法
  • 4.2 服务器端算法
  • 4.2.1 调度算法
  • 4.2.2 数据传输算法
  • 4.3 客户端失效的恢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根源 IP组播流媒体系统的仿真分析
  • 5.1 仿真环境
  • 5.2 执行仿真
  • 5.3 仿真实现
  • 5.3.1 一个特定例子的传输拓扑图
  • 5.3.2 仿真实现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5.4.1 带宽占用
  • 5.4.2 平均等待时间
  • 5.4.3 可扩展性
  • 5.4.4 健壮性
  • 5.4.5 公平性
  • 5.4.6 实验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域网未知组播分析和优化[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11)
    • [2].指定源组播原理分析与应用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6(23)
    • [3].可重构网络体系下的组播机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5(05)
    • [4].指定源组播原理及实现[J]. 通信电源技术 2013(03)
    • [5].组播流量控制技术分析[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05)
    • [6].任意源组播下的丢包分析与避免[J]. 计算机与网络 2020(09)
    • [7].组播丢包故障解析[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0(08)
    • [8].一种分层结构与快速切换的可靠移动组播方案[J]. 应用科学学报 2011(05)
    • [9].一种可控组播实现方案[J]. 福建电脑 2010(05)
    • [10].遗传算法在聚合组播问题优化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05)
    • [11].源特定聚集组播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07)
    • [12].基于双核模式的组播过渡方案[J]. 计算机应用 2009(S1)
    • [13].双核模式的组播过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12)
    • [14].硬件组播及其适配协议框架[J]. 计算机工程 2008(04)
    • [15].一种面向高阶胖树源路由网络的组播实现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12)
    • [16].基于混合架构的组播优化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1(02)
    • [17].基于动态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协议[J]. 计算机工程 2010(01)
    • [18].组播策略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08)
    • [19].证券行情多级组播接收网络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 2017(17)
    • [20].二层组播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0(02)
    • [21].一种快速组播的实现方法[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0(04)
    • [22].一个融合组播流媒体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9(05)
    • [23].组播群组竞争接入技术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4)
    • [24].分层视频组播策略分析[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25].基于分层移动组播代理的可靠移动组播算法[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29)
    • [26].基于博弈论的域间组播计费模型[J]. 软件学报 2008(01)
    • [27].基于移动漫游组播机制的预注册算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7(02)
    • [28].基于角色编组的卫星遥感信息组播分发技术[J]. 装备学院学报 2013(06)
    • [29].改进的聚合组播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10)
    • [30].基于分配格理论的大规模线速组播交换系统[J]. 电子技术应用 2012(11)

    标签:;  ;  ;  

    IP组播与P2P协作分发的自适应流媒体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