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吴瑭对叶桂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探析吴瑭对叶桂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论文摘要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声名显赫的温病学家,成就卓著的杂病大家。他虽然没有明确述及自己与清初温病大家叶桂(字天士)存在私淑关系,但是,其著作《温病条辨》中的方剂,有不少是从《临证指南医案》中筛选整理出来的事实却是举世公认的。《清史稿》明言:“学本于桂。”此皆源于吴氏心折服于叶天士,而深惜叶氏论治温病的学验未被当时的医生所广泛采纳,并曾亲口说过“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此外,若潜心对比阅读叶、吴两家代表著作,不难发现吴氏的很多论治温热病以及内伤疑难杂病的理论都渊源于叶氏的著述。本文从文献学归纳整理的角度,结合叶吴两家著作及后人研究的优秀成果,将叶吴两家医学思想精华(主要包括温病学和杂病的诊治规律),条分缕析,穷源溯流,详加论证,揭示他们学术思想及诊疗特点的共通之处,使叶吴两家医学思想的传承关系一目了然。本篇首先从历史角度出发,查阅《清史稿》等史学文献资料,简述叶、吴二人生平著作与联系,又经过比较分析指出叶吴两家学术思想渊源存在的共性,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论证吴瑭继承叶氏医学思想是具有历史必然性。其次,在温病学方面,吴瑭完全吸收叶氏温病病因病机理论,明辨温病与伤寒之不同;首创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完善“卫气营血”学说;继承叶氏诊法特点,临床重视舌脉辨证,明确“温病五大死证”;完善叶氏清热养阴大法,临床创制化裁多个方剂,充实了温病治疗学。再次,内伤杂病方面,吴瑭继承叶氏胃阴学说,临床重视胃气,创立了脏腑体用补益法;吸收叶氏“阳化内风”学说,临证善用滋阴潜阳熄风法;重视叶氏久病入络学说,临床常用通络大法;吸收叶氏奇经辨证思想,丰富了内伤杂病的治疗。吴鞠通精研叶氏著述,完全继承叶氏医学思想的精华部分,终成造福一方的医学家。最为重要的是,吴氏在继承叶氏医学思想的同时并不拘泥于其说,而是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之长,使叶氏之说系统化、条理化、完整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正文
  • 1 从时代背景,论证吴瑭继承叶氏思想具有历史必然性
  • 2 系统论述吴瑭对叶氏论治温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 3 系统论述叶吴氏在论治杂病方面的传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温热证治法引发对温病初期苦寒药物应用的思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6)
    • [2].温病溯源、研究传承与相关脑病临证心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1)
    • [3].温病理论与感染/传染性疾病: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科学基金 2017(04)
    • [4].疏透法在温病卫分证中的运用[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9)
    • [5].运用赵绍琴宣郁疏卫法治疗温病初期170例[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01)
    • [6].基于温、毒伤人论雾霾致温病发生的可能性及特征[J]. 四川中医 2018(03)
    • [7].以学生为主体的温病舌诊教学设计[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5)
    • [8].浅谈冬伤于寒,春必温病[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27)
    • [9].论温病治疗中几种共同症状的辨证规律[J]. 新疆中医药 2010(05)
    • [10].温病学教材应将活血化淤法编入温病的主要治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7)
    • [11].应用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法研究温病三焦辨证初探[J]. 江苏中医药 2009(10)
    • [12].《温病大成》评介[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05)
    • [13].金元时期温病学发展对温病理论形成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12)
    • [14].金元医家对温病理论的创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05)
    • [15].动态辨治温病观点之我见[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12)
    • [16].从《吴述温病研究·伏邪》探讨偏头痛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11)
    • [17].清代仲圣文化及其对温病知识的形塑[J]. 清史研究 2020(01)
    • [18].开窍法在温病实证发热中的应用探讨[J]. 四川中医 2015(01)
    • [19].中医温病与“温病三宝”[J]. 老年人 2011(08)
    • [20].浅谈“热欲散之”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2)
    • [21].溯源发微,彰温病证治精粹——读李培生先生《温病证治括要》有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22].温病方药配伍理论研究的新思路[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6)
    • [23].刘祖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集萃(三)——温病新论浅识[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8)
    • [24].浅议温病中的汗法[J]. 国医论坛 2013(05)
    • [25].《温病学》教学实践探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1)
    • [26].《温病条辨》三焦温病用药规律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02)
    • [27].五运六气学说与温病(疫)临床防治的探索与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8)
    • [28].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初探[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10)
    • [29].温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4)
    • [30].下法在温病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12)

    标签:;  ;  ;  ;  

    探析吴瑭对叶桂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