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途径

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途径

论文题目: 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途径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态学

作者: 彭羽

导师: 蒋高明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沙地榆树疏林,生态恢复,自然保护区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从种群、群落、景观等水平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状况,发现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运用“以地养地”模式,建立自然保护地,能恢复浑善达克退化生态系统,同时能实现社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对自然保护区恢复潜力和可行性的分析,发现将“以地养地”模式推广到全旗,可实现全旗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自然保护区设计理论,对拟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设计,并对自然保护区-社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以下主要内容: 1)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种群在人为干扰下处于衰退期。本研究表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榆树疏林种群是一个数量处于下降的种群。中老龄龄级榆树较多,而年幼龄级榆树较少。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幼苗库严重不足,种群进入中老龄期后,外界干扰(例如直接砍伐等)导致了个体较高的死亡量。按照一次平均推移法预测各龄级在未来20年、40年、60年及100年后的株数,老龄龄级株数将有所增加,而中幼年株数则下降。目前蓝旗榆种群中老年个体仍保持着比较旺盛生殖能力,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采取适度放牧、严禁超载过牧、严禁滥砍滥伐等措施,促进天然更新。2)浑善达克沙地沙丘植物群落退化严重。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调查表明,阴坡植物群落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灌木+柳灌丛类,群落较为稳定。阳坡主要以褐沙蒿、雾冰藜和虫实为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沙脊为沙蒿+半旱生杂草类,腰地形成木岩黄芪+半灌木半旱生杂草类。落沙地形成虫实+狗尾草优势群落,风蚀坑形成狗尾草+虫实+褐沙蒿优势群落。顶部则形成虫实单优势群落。固定沙丘退化严重,有活化的可能,需要加强保护,控制放牧强度。3)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在景观水平上破碎化严重。研究发现榆树疏林斑块在全旗分布不均匀,斑块集中分布于北部苏木。其中有20个嘎查所含疏林斑块面积较多,占该旗疏林斑块总面积的86%,是主要分布区。榆树疏林斑块密度较低,斑块边界割裂严重,斑块之间分离度高,大斑块较少,小斑块数量多。4)建立保护区可恢复浑善达克退化生态系统。运用以地养地模式,将大部分退化沙地围封保护,进行自然恢复; 在小面积土地上建立了高产高效饲料基地,以向上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c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榆树以及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

1.2 森林种群生态学研究综述

1.3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破碎化

1.4 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

1.5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

1.6 自然保护区设计理论历史与进展

1.7 自然保护区设计的理论原则

1.8 保护区地点选择研究综述

1.9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1.10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研究地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种群结构调查方法

2.3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群落结构调查方法

2.4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2.5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生态恢复试验方法

2.6 浑善达克沙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可行性调查

2.7 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

2.8 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第3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种群特征

3.1 年龄结构

3.2 生命表

3.3 存活曲线

3.4 生存过程重建

3.5 时间序列预测

3.6 分布密度

3.7 讨论

第4章 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特征

4.1 种类组成和多样性

4.2 密度和物种相对密度

4.3 重要值

4.4 沙丘土壤特征

4.5 小结

第5章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景观特征

5.1 总体特征

5.2 面积特征

5.3 边界密度

5.4 斑块密度

5.5 斑块分离度

5.6 结语

第6章 浑善达克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潜力

6.1 退化沙地草地的自然恢复

6.2 退化榆树疏林的自然恢复

6.3 生态恢复试验的社会经济效益

6.4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行性分析

6.5 讨论

第7章 浑善达克自然保护区设计

7.1 核心区设计

7.2 缓冲区设计

7.3 小结

第8章 浑善达克拟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区域可持续发展

8.1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8.2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8.3 小结

第9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4-30

参考文献

  • [1].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D]. 李笑春.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 [2].京津风沙源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 胡培兴.南京林业大学2007
  • [3].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植被恢复的基础研究——以正蓝旗为例[D]. 李红丽.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
  • [4].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动态研究[D]. 银山.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动态研究[D]. 银山.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 [2].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生理生态适应对策[D]. 李永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
  • [3].喀斯特典型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D]. 刘映良.南京林业大学2005
  • [4].陕西凤县林麝栖息地景观生态格局及生态恢复研究[D]. 王淯.华东师范大学2006
  • [5].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D]. 李笑春.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标签:;  ;  ;  ;  

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