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文学视野中的北京形象

1930年代文学视野中的北京形象

论文摘要

学者陈平原说过,“北京研究”将成为中国学界的热门话题,并且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中国的文学地图上,北京以其独特的城市精神、文化气质和历史内涵建构了自身的文学形象。北京作为一个文化场域,它浓郁的文化氛围,雍容、静穆、恬淡、古典、高雅、质朴的风格气度与文人的精神气质、审美趣味以及文化品格相契合,这不仅引起了文人们的关注并且还使从多个角度及层次上赋予了北平的多重视景和形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当作家们关注于古都富丽堂皇、威仪万方、大气煌煌的皇家建筑,北京市民中普遍存在的惟我独尊的以北平为中心的皇城心态,以及北京权利漩涡中官本位文化影响下的权利争夺、交易与黑幕等陆离世相时,由此所呈现出的是历史维度中的帝都遗韵。还有一部分作家深感于北平的浓重的文化底蕴、田园美景、纯朴民风和生活情调,因而在文本中他们用抒情化的笔调,以饱含情感的审美方式构想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这不仅是作家的一种精神守望,也与他们内心深处的家园情结分不开的。在此维度上作家们展现出的是具有乌托邦色彩的家园形象。受三十时代风潮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寓居于北平的“前线诗人”们以寂寞战场边缘人的身份,真切体验、感受并获得了一种与西方人相似的现代焦虑意识,从而使他们带着理性的审视,以一种抽象化的方式勾勒出现代意义上的“荒原”或曰“东方巴比伦”形象。另外,对于北平的本土作家老舍而言,域外的生活经历,使他获得了一种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来反观自身的理性态度。在他对北京文化强烈认同时,又清楚认识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种种弊陋。因而当他远离故都,对国事充满失望之余以一种强烈批判的姿态书写出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废都形象。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形象·城市形象·文本中的北京形象
  • 第一章 “帝都”形象
  • 第一节 历史追溯:千年帝都的文化记忆
  • 第二节 文化承传:“首善之区”的帝都遗韵
  • 第三节 民族诠释:集体构筑的国家图景
  • 第二章 “家园”形象
  • 第一节 创作契机:“乡关何处”的精神焦虑
  • 第二节 视界聚焦:精神家园的投影成像
  • 第三节 审美机制:家园守望的浓郁情结
  • 第三章 “废都”形象
  • 第一节 乱世镜像:“巴比伦”的废纪景象
  • 第二节 现实寓言:象征性的废都符号
  • 第三节 同归殊途:废都形象的内外观
  • 结语 多重维度下的北京形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废都”:一个城市的变迁录[J]. 中国摄影 2013(05)
    • [2].说“废都”[J]. 散文百家 2014(09)
    • [3].“废都”的神幻象征及其知识分子之死[J]. 商洛学院学报 2017(01)
    • [4].废都[J]. 中国摄影家 2014(05)
    • [5].《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J]. 名作欣赏 2012(18)
    • [6].旅游“废都”:现象与防治——基于云南国家级口岸打洛镇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 2009(01)
    • [7].“废都意识”是一种文化黄昏意识[J]. 商洛学院学报 2008(06)
    • [8].闲话“废都”[J]. 厦门航空 2008(08)
    • [9].“矿冶废都”换“绿装”[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5(02)
    • [10].废都[J]. 群言 2015(07)
    • [11].废都知多少[J]. 中学生百科 2010(12)
    • [12].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J]. 学理论 2010(30)
    • [13].平凹之印[J]. 中国诗歌 2014(01)
    • [14].世界上四个神秘的岛[J]. 初中生世界 2016(25)
    • [15].从“废都”到国际城市——波恩的城市转型与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1(04)
    • [16].唐宛儿,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重读《废都》[J]. 名作欣赏 2016(35)
    • [17].错位的批评与知识分子话语重建——重评“废都现象”[J]. 文艺争鸣 2014(01)
    • [18].近现代书刊中的北京记述(1900—1949)[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5)
    • [19].网络风云人物列传[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 2012(03)
    • [20].“废都”中的奋进——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十堰分行的转型之路[J]. 中国城市金融 2009(03)
    • [21].从田园牧歌到废都埙声——贾平凹语言风格转变原因简析[J]. 邢台学院学报 2008(02)
    • [22].废都[J]. 中国企业家 2012(17)
    • [23].废都之谜[J]. 飞碟探索 2011(04)
    • [24].世界四大废都之谜[J]. 科学大观园 2009(23)
    • [25].世界著名废都之谜[J]. 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 2011(09)
    • [26].一个产业型城市的工行的转型之路——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十堰分行在“废都”中奋进[J]. 今日财富(金融版) 2009(02)
    • [27].上海为什么被称为“魔都”[J]. 法人 2018(07)
    • [28].梦遗废都[J]. 文苑(西部散文) 2013(11)
    • [29].汽车城的警钟也为中国鸣[J]. IT经理世界 2013(20)
    • [30].废都:文化与人格的分裂[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01)

    标签:;  ;  ;  ;  

    1930年代文学视野中的北京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