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述评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论文摘要

弗洛姆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社会无意识理论深入分析了社会无意识的性质、产生根源、发生机制、运行机制以及揭示无意识的途径,为我们揭开了社会无意识的神秘面纱,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无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是以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和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他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视作马克思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时所需要的一个中间环节,从而补充了马克思的理论;同时又用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将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改造为社会无意识。正是通过这种创造性的综合,弗洛姆创建了自己的社会无意识理论。弗洛姆对社会无意识理论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释。在他看来,社会无意识就是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相同的、对某些心理内容的压抑或未觉察状态,其中压抑乃是社会无意识的核心。这种压抑的心理根源是恐惧,正是由于对某些对象的恐惧导致了人们对某些内在经验的压抑。而社会压抑的具体运行,则是通过语言、逻辑和社会禁忌这三种“社会过滤器”来进行的,它们将某些不能通过过滤的内容压抑在无意识状态。但是,社会压抑本身会导致社会意识的虚假性,而且社会无意识才代表着更加完整的人性,因此只有使社会无意识转变为意识,才能实现“普遍的人性的目标”,因此必须要解除压抑。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去直观无意识、以及通过人道主义的社会批判对“虚假的意识”进行批判。只有这样,人才能变得完整、自由,社会才能变得健全。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它丰富和综合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为社会改革提供了合理化论证,并为解决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建议。但它也有着重要的理论缺陷,弗洛姆对马克思的理解是歪曲的、弗洛伊德化了的,他的人道主义立场、“普遍的人性的目标”的预设以及“心理革命”说都是不切实际的。最后,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坚持社会改革、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 一、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借鉴
  • 二、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批评
  • 第二节 马克思的社会力量决定人的意识
  • 一、弗洛姆眼中的马克思
  • 二、用弗洛伊德补充马克思
  • 第二章 社会无意识的发生和运行机制
  • 第一节 社会无意识与压抑
  • 一、社会无意识及其作用
  • 二、压抑与社会无意识
  • 第二节 恐惧:社会无意识的产生根源
  • 一、从恐惧到压抑:社会无意识的发生机制
  • 二、恐惧的对象
  • 第三节 社会过滤器:社会无意识的运行机制
  • 一、压抑与社会过滤
  • 二、社会过滤器
  • 第四节 解除压抑:从社会无意识到社会意识
  • 一、解除压抑的意义
  • 二、解除压抑的方法
  • 第三章 弗洛姆无意识理论的意义及其启示
  • 第一节 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的创见与局限
  • 一、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的创见
  • 二、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的局限
  • 第二节 弗洛姆无意识理论的当代启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媒体艺术的理论分析——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J]. 才智 2009(32)
    • [2].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科学”地位及其哲学价值[J]. 学术交流 2017(05)
    • [3].析荣格的无意识理论[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11)
    •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0(15)
    • [5].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的多维度分析及意义[J]. 怀化学院学报 2010(12)
    • [6].从神秘走向澄明——论无意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意义[J]. 作家 2008(04)
    • [7].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述评--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精神分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J]. 学理论 2017(05)
    • [8].论无意识理论文献中长难句翻译技巧[J]. 时代教育 2018(11)
    • [9].对拉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考察——在弗洛伊德、索绪尔和马克思之间[J]. 南京社会科学 2020(06)
    • [10].无意识理论的澄明与回归——论拉康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1].基于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视角下的《钢琴课》[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6)
    • [12].弗洛伊德的文艺观解读与批判[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06)
    • [13].交互设计在无意识理论下实现的探究[J]. 大观 2019(10)
    • [14].从精神分析角度解析电影《小丑》[J]. 戏剧之家 2020(24)
    • [15].学校隐性德育实施的理论基础探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3)
    • [16].《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形象新议[J]. 芒种 2014(16)
    • [17].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以《等待戈多》为例[J]. 网友世界 2014(08)
    • [18].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9].试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无意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青年与社会 2013(07)
    • [20].关于《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精神分析解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03)
    • [21].艾米莉诗歌“死亡”主题的无意识理论探究[J]. 邢台学院学报 2013(01)
    • [22].“苦闷的象征”——《蒙娜丽莎的微笑》评析[J]. 艺术百家 2008(01)
    • [23].多维理论观照下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延宕[J]. 文学教育(下) 2019(11)

    标签:;  ;  ;  ;  ;  

    述评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