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

广东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天然辐射是人类所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远大于用于和平目的所有核设施带给全世界人口的辐射照射量。自然界约有60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在空气、水、岩石、土壤及植被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所产生的天然放射性辐射的危害,由于受照射的方式、时间长短及辐射剂量的大小而不同,但其损害结果是毁灭性的,被视为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头号“隐形杀手”。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生存的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随着人们对放射性辐射的不断了解,对人类生存的天然辐射环境也愈加关注。几十年来,人们从辐射防护出发积极研究如何限制电离辐射,以保护它的危害达到被社会和个人接受水平,充分保证利用原子能带给人类巨大利益。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和原子能的广泛应用,天然辐射环境的调查评价及治理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我国开始发展核工业之日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核与辐射安全工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一起并立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支柱。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组织开展了以全面摸清我国环境天然放射性现状水平、及其分布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取得了一系列辐射环境背景数据。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部分省区开展系统的更加详细的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在孕育了丰富的放射性矿产的同时,也使得其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在大型天然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等人类社会日益频繁的今天,《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均提出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是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系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省开展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治理工作填补我省在这一领域的不足,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和广东省天然放射性调查评价与治理现状分析研究,提出开展广东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治理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广东省天然放射性调查评价与治理的对策建议,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健康的目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与研究现状
  • 1.3.1 环境保护与政府责任
  • 1.3.2 国际天然放射性环境研究现状
  • 1.3.3 我国天然放射性环境研究现状
  • 1.3.4 广东省天然放射性环境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逻辑与内容体系
  • 第二章 放射性生态环境治理与调查评价
  • 2.1 核辐射及其防护
  • 2.1.1 核辐射的种类与性质
  • 2.1.2 射线损伤机制
  • 2.1.3 辐射照射的防护原理
  • 2.1.4 放射性监测和衡量辐射危害的常用量
  • 2.2 辐射防护必要性和原则
  • 2.2.1 辐射防护技术要求
  • 2.2.2 辐射防护原则
  • 2.3 广东省放射性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 2.3.1 广东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 2.3.2 广东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 2.4 环境调查评价是放射性环境治理的基础环节
  • 2.4.1 我国放射性防护法律、法规及标准
  • 2.4.2 开展放射性环境调查评价势在必行
  • 第三章 广东省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工作现状
  • 3.1 广东省地质背景
  • 3.2 评价工作基础
  • 3.2.1 广东省天然放射性调查现状
  • 3.2.2 广东省天然放射性源区特征
  • 3.2.3 广东省放射性生态环境特征
  • 第四章 广东省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未来规划
  • 4.1 目标和工作内容
  • 4.1.1 目标任务
  • 4.1.2 工作内容
  • 4.2 工作方法和标准
  • 4.2.1 工作方法
  • 4.2.2 工作标准和质量保证
  • 4.3 工作部署和工作量
  • 4.3.1 工作部署
  • 4.3.2 工作量
  • 4.4 预期成果
  • 4.4.1 主要成果
  • 4.4.2 成果应用
  • 第五章 广东省放射性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 5.1 基本思路
  • 5.1.1 基本原则
  • 5.1.2 治理目标
  • 5.1.3 治理管理限值
  • 5.2 重点治理内容
  • 5.2.1 放射性污染
  • 5.2.2 铀矿地质放射性废渣
  • 5.2.3 铀矿冶放射性
  • 5.3 具体措施与建议
  • 5.3.1 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 5.3.2 提高安全环境意识
  • 5.3.3 加强基础研究与完善制度标准
  • 5.3.4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辐射安全监控体系
  • 5.3.5 加强科技创新,增加投入
  • 5.3.6 加强国际合作
  • 结论与讨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十三五”生态环境调查系列之五 构建石化背后的绿色环保带——中石油大港石化生态经济实践案例[J]. 经济 2017(11)
    • [2].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基于598个样本数据[J]. 管理观察 2017(18)
    • [3].辽宁金融生态环境调查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4].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J]. 科教导刊(下旬) 2016(03)
    • [5].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一张图”系统建设与应用[J]. 环境保护 2015(05)
    • [6].承德野生羊肚菌生态环境调查[J].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2)
    • [7].农村生态环境调查研究[J]. 市场研究 2010(10)
    • [8].宋庄艺术家群落生态环境调查[J]. 画刊 2009(06)
    • [9].连云港近海海洋环境营养状态时空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10)
    • [10].川西北高原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以阿坝州为例[J]. 草业与畜牧 2013(05)
    • [11].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考——关于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J]. 世纪桥 2011(23)
    • [12].兰州市的生态功能区划[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06)
    • [13].农村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03)
    • [14].编读往来[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1(11)
    • [15].菏泽黄河冲积平原羊肚菌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J]. 中国食用菌 2008(06)
    • [16].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J]. 科技资讯 2009(29)
    • [17].北京市西山地区道路边坡生态环境调查及修复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 2008(02)
    • [18].西城镇坡地农业生态环境调查[J]. 地理教育 2008(05)
    • [19].郑州市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6)
    • [20].淮南矿区开发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J]. 绿色视野 2009(02)
    • [21].青海省羊肚菌发生地的生态环境调查[J]. 中国食用菌 2014(02)
    • [22].以制度创新推进煤矿企业的环境建设——对徐州煤矿企业的生态环境调查[J]. 现代农业 2008(09)
    • [23].大显身手的“百家星”[J]. 太空探索 2008(05)
    • [24].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1(05)

    标签:;  ;  ;  ;  

    广东省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