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中代表角色的性别影响机制

谈判中代表角色的性别影响机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考察在面对面(Face-to-Face,简称FTF)和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简称CMC)两种不同谈判条件下,谈判中代表角色的性别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合适中国文化背景的解释。研究采用2×2×2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卖家性别、卖家代表角色、媒介,因变量除了考察实际谈判工资外,还考察了卖家的期望工资、买家对卖家的底价估计、买家对卖家的让步。本研究为实验室研究,采用没有性别职业倾向的手机市场调查员的工资谈判为实验任务;被试一半来自在校学生,一半来自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校外被试,共160人。结果如下:1.在FTF谈判条件下,女学生的期望工资显著高于女中介的期望工资,男学生和中介的期望工资没有差异,而且女性的期望工资高于男性的期望工资。2.在CMC谈判条件下,女学生的期望工资高于女中介的期望工资,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男学生的期望工资也高于男中介的期望工资,且未达到显著水平;男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女性在不同媒介下的期望工资没有差异,男性在不同媒介下的期望工资有显著差异。4.在FTF谈判条件下,买家对所有卖家的底价估计没有显著差异;在CMC谈判条件下,买家对学生的底价估计高于对中介的底价估计,达到显著水平;5.在FTF谈判条件下,买家对女学生的让步显著高于女中介的让步;对男中介的让步高于男学生的让步,未达显著水平。6.在FTF谈判条件下,女学生的实际工资高于女中介的实际工资,未达到显著水平;男中介的实际工资高于男学生的实际工资,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女性的实际工资高于男性的实际工资,接近显著水平。7.在CMC谈判条件下,女学生的实际工资高于女中介的实际工资,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男学生的实际工资也高于男中介的实际工资,且达到显著水平;女性的实际工资显著高于男性的实际工资。8.女性在不同媒介下的实际工资没有差异,男性在不同媒介下的实际工资有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引言
  • 1.1 性别差异的研究
  • 1.2 谈判中性别差异的研究
  • 1.2.1 谈判风格
  • 1.2.2 目标期望
  • 1.2.3 自我优越感
  • 1.2.4 权力差异
  • 1.2.5 自我建构
  • 1.3 谈判中交流媒介的研究
  • 1.4 CMC谈判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 1.5 谈判中代表角色的研究
  • 1.6 谈判中代表角色的性别差异研究
  • 2 本研究的目的、假设和实验设计
  • 2.1 本研究的目的
  • 2.2 研究假设
  • 2.3 实验设计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期望工资的结果及分析
  • 3.1.1 FTF谈判中的期望工资结果及分析
  • 3.1.2 CMC谈判中的期望工资结果及分析
  • 3.1.3 媒介对期望工资的影响
  • 3.1.4 在不同媒介下女性不同代表角色的期望工资差异
  • 3.1.5 在不同媒介下男性不同代表角色的期望工资差异
  • 3.2 买家对卖家工资底价估计的结果及分析
  • 3.2.1 FTF谈判条件下,买家对卖家工资底价的估计
  • 3.2.2 CMC谈判条件下,买家对卖家工资底价的估计
  • 3.2.3 媒介对买家工资底价估计的影响
  • 3.2.4 FTF谈判条件下,买家对卖家的让步
  • 3.2.5 CMC谈判条件下,买家对卖家的让步
  • 3.2.6 媒介对买家让步的影响
  • 3.3 实际谈判工资的结果及分析
  • 3.3.1 FTF谈判时男女在不同代表角色的实际谈判工资
  • 3.3.2 CMC谈判时男女在不同代表角色的实际谈判工资
  • 3.3.3 媒介对实际谈判工资的影响
  • 3.3.4 在不同媒介下女性不同代表角色的实际工资差异
  • 3.3.5 在不同媒介下男性不同代表角色的实际工资差异
  • 3.4 未达成协议对谈判结果的影响
  • 3.4.1 在各种条件下,未达成协议的组数比较
  • 3.4.2 CMC谈判中未达成一致的数据对买家估计卖家底价的影响
  • 4 综合讨论
  • 4.1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4.1.1 期望工资
  • 4.1.2 买家对卖家的工资底价估计
  • 4.1.3 买家对卖家的让步
  • 4.1.4 实际谈判工资
  • 4.1.4.1 在FTF谈判条件下的实际谈判工资
  • 4.1.4.2 在CMC谈判条件下的实际谈判工资
  • 4.1.4.3 媒介对实际谈判工资的影响
  • 4.1.5 未达成一致对谈判结果的影响
  • 4.2 本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4.2.1 理论意义及创新点
  • 4.2.2 实际意义
  • 4.3 本研究不足和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俄罗斯预测2015年实际工资下降3.9%[J]. 四川劳动保障 2014(12)
    • [2].动态[J]. 上海教育 2019(06)
    •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原因综述[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28)
    • [4].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企业实际工资[J]. 南开经济研究 2020(05)
    • [5].实际工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研究[J]. 文山学院学报 2019(03)
    • [6].新视点[J]. 工友 2011(10)
    • [7].掉队的工资增速怎能造就消费社会[J]. 党政干部参考 2011(11)
    • [8].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9(09)
    • [9].数字[J]. 时代人物 2011(11)
    • [10].技术进步偏向对实际工资变化趋势影响的实证分析[J]. 软科学 2008(02)
    • [11].美国劳动生产率之谜、再通胀与货币政策走向[J]. 国际金融 2017(10)
    • [12].国际[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5(05)
    • [13].兵团实际工资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 兵团党校学报 2009(02)
    • [14].迎接后资本主义时代[J]. 世界科学 2016(06)
    • [15].观点[J]. 浙江经济 2008(04)
    • [16].工资怎么跑过物价[J]. 工会博览(下旬刊) 2011(10)
    • [17].海外视角[J]. 金融博览(银行客户) 2010(04)
    • [18].中国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J]. IT时代周刊 2011(13)
    • [19].近代北京价格与工资的变迁: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0].出口补贴的有效性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10(11)
    • [21].加薪还是西进?[J]. 董事会 2010(08)
    • [22].试论经济增长阶段的通货膨胀[J]. 中国证券期货 2010(10)
    • [23].平均工资的背后[J]. 中国就业 2012(08)
    • [24].暴富中国:繁荣抑或陷阱?[J]. 当代社科视野 2011(Z1)
    • [25].工业化进程中实际工资的变化:技术进步偏向视角的分析[J]. 经济评论 2008(04)
    • [26].我是如何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的——浅谈如何利用生活资源[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09)
    • [27].清代石仓的雇工与工资(1836—1870)[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05)
    • [28].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份额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商业时代 2012(14)
    • [29].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份额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 [30].大分流[J]. 量化历史研究 2015(01)

    标签:;  ;  

    谈判中代表角色的性别影响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