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志异》两种蒙译本的比较看作品风格的再现

从《聊斋志异》两种蒙译本的比较看作品风格的再现

论文题目: 从《聊斋志异》两种蒙译本的比较看作品风格的再现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作者: 曙光

导师: 唐吉思,杨才铭

关键词: 聊斋志异,蒙译,风格,对比分析

文献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历时”型比较研究法、“共时”型比较研究法及审美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聊斋志异》两种译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用文言文写成的段篇小说集。对两种译文从风格翻译的角度对比分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人对此做出的研究成果,尤其风格翻译的角度比较系统、比较详细地对比分析的文章尚未发现。本文从风格翻译的角度对两种译文对比分析,对《聊斋志异》蒙译本中,风格翻译的研究上具有填补空白的实际意义。但愿《聊斋志异》蒙译本的比较研究不仅停留在风格翻译领域,而且能够拓展到翻译各个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现实意义。论文由题目、目录、导论、题解、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七个部分组成。正文由从风格表现形式看风格的再现、从风格翻译方法看风格的再现、从风格翻译局限性看风格的再现等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整体。首先运用“历时”型比较研究法,详细地对比分析了风格的有形表现形式和无形表现形式等表现形式:风格表现形式的分析工作至关重要,它是理解阶段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共时”型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两种译文的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体现两种译文的时代特征作为研究的目的。第三步就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两种译文在风格翻译的局限性,对比分析两种译文在风格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体现文学翻译中客观存在的风格翻译的局限性问题。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点、面、层的对比分析,能看到两种译文在适应原文民族风格、文体风格、时代风格、原文作者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风格特征。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说明

二、论文材料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四、论文新处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基本结构

题解

第一章 从风格表现形式看风格的再现

第一节 有形表现形式

一 词语标记

二 修辞标记

三 语域标记

第二节 无形表现形式

一 表现法

二 作者的精神气质

第二章 从风格翻译方法看风格的再现

第一节 对应式转换中的风格再现

一 标题的翻译

二 开头句的翻译

三 修辞手段(拟声词)的翻译

四 原文文言句式的翻译

五 原文四字结构句子的翻译

六 警句的翻译

七 谐音双关语的翻译

第二节 重建式转换中的风格再现

一 对联

二 诗歌

三 两种译文对结尾处的不同处理

第三章 从风格翻译局限性看风格的再现

第一节 典故翻译的局限性

第二节 拆字游戏翻译的局限性

第三节 民族习俗翻译的局限性

一 婚礼习俗的描写

二 丧礼习俗的描写

结语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8-06-13

参考文献

  • [1].《聊斋志异》称谓词研究[D]. 邵伟.山东大学2007
  • [2].图式理论探析《聊斋志异》[D]. 周婧.苏州大学2007
  • [3].场域—惯习视阈下的译者抉择[D]. 彭郅洁.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 [4].《聊斋志异》字频研究[D]. 赵果佳.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 [5].典籍翻译与文化传播[D]. 杨国强.天津理工大学2007
  • [6].《聊斋志异》助动词研究[D]. 刘迪迪.南京林业大学2016
  • [7].满语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 吴双.黑龙江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从文化视角看《聊斋志异》三个英文译本[D]. 席惠莉.四川大学2007
  • [2].试论英语散文翻译的风格对等[D]. 孙惠莉.上海海事大学2007
  • [3].论小说语言风格的翻译[D]. 江永梅.中国海洋大学2004
  • [4].文学翻译中的风格视角[D]. 张帆.四川大学2003
  • [5].论译者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的影响[D]. 任秋红.郑州大学2005
  • [6].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论述《傲慢与偏见》的风格翻译[D]. 吕婷.东华大学2006
  • [7].翻译风格的分析和评价[D]. 刘冬萌.中国海洋大学2002
  • [8].从功能理论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D]. 何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
  • [9].《牡丹亭》译本对比研究[D]. 徐溯.外交学院2004
  • [10].《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风格传递[D]. 孙文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标签:;  ;  ;  ;  

从《聊斋志异》两种蒙译本的比较看作品风格的再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