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论文摘要

目的:随着全社会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成为住院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外伤之一,并且呈上升趋势。在60年代,Horowitz报告转子骨折采用牵引治疗死亡率达34.6%,而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死亡率仅为17.5%,坚强内固定和病人早期活动被认为是转子间骨折的标准的治疗方法。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以手术为主,临床上常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或Gamma钉等固定,尽管其适应于大部分病人,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合并症较多而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和长时间的手术。为此我们设计了这种操作简便,创伤小,可以局麻下完成的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的固定方法。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人尸体股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与DHS的生物力学测试:选取骨密度值相近的老年防腐尸体股骨标本20对,行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试符合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骨密度值。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对。沿转子间线制成31-A1.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每对中的两根股骨标本随机采用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固定(实验组)或DHS固定(对照组)。模拟人体单腿站立姿势(冠状面内收25°,矢状面中立位),将标本与自制夹具以牙托粉浇铸固定。A组进行纵向加载实验:将固定好的股骨标本置于生物力学机上,给予股骨头垂直向下分级加载,分别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加载到100N、200N、…700N时所对应的股骨头垂直下沉位移;最后进行加载破坏试验,连续加载直至标本屈服为止,记录两组中每个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B组进行扭转实验:将标本与自制夹具以牙托粉浇铸固定后,两端连接固定于扭转实验机上,进行扭转测试,保持股骨近端静止不动,顺时针(左侧股骨)或逆时针(右侧股骨)方向扭转股骨远端,转速6°/min,分别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扭矩为2、4、…10 Nm时所对应的扭转角数值。2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与DHS随机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情况。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AS V6.12统计软件并对所有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生物力学测试)和两个样本的t检验(临床应用),P<0.05时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在纵向加载实验中,加载到700N时,股骨头垂直下降位移实验组3.035±0.133mm,对照组2.205±0.069mm;继续加载到标本屈服时的最大负荷,实验组1781.273±82.897N,对照组2094.047±102.137N;在扭转实验中,当扭转到10Nm时,实验组扭转角7.874±0.284°,对照组16.187±0.469°。2临床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实验组37.08±8.65min,对照组72.08±14.3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实验组23.33±7.49ml,对照组320.83±55.08 ml ;术中术后输血量:实验组无输血,对照组平均输血1.23个单位;平均住院天数:实验组9.67±1.67天,对照组17.50±3.2天。实验组有3例出现表浅钉道感染,经局部换药和口腹抗生素好转,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实验组发生髋内翻2例,对照组无.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优11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5%;对照组优13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1%。3三组生物力学实验数据经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说明空心钉联合外固定架的抗压缩(弯)强度弱于DHS,但抗旋转强度明显强于DHS。三组临床数据经两个样本t检验,结果均显示P<0.05,说明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及住院时间方面存在差异,空心钉联合外固定架的临床效果要优于DHS。结论:1生物力学实验数据显示: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可以提供足够的抗压缩(弯)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旋转的生物力学性能。2临床应用数据表明: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失血少,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可以早期负重等优点。对伴有系统性内科疾病的高危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一种有价值的替代治疗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的临床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3)
    • [2].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华全科医学 2008(09)
    • [3].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体会[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01)
    • [4].中年人和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血钠的差异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2)
    • [5].PFNA治疗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体会[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08)
    • [6].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27)
    • [7].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J]. 安徽医学 2011(06)
    • [8].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失败原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8(01)
    • [9].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9)
    • [10].动力髋系统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24)
    • [11].微创DHS系统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02)
    • [12].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2)
    • [13].动力髋联合骨水泥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11)
    • [14].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4)
    • [15].股骨转子周围不稳定骨折临床治疗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8(01)
    • [16].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08)
    • [17].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伴有内科疾病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20)
    • [18].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 重庆医学 2009(01)
    • [19].骨科植入物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力学特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52)
    • [20].股骨转之间骨折各种手术治疗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7)
    • [21].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髋内翻28例分析[J]. 贵州医药 2016(01)
    • [22].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早期疗效的比较[J]. 创伤外科杂志 2015(01)
    • [23].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髋内翻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5(07)
    • [24].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 浙江创伤外科 2013(04)
    • [25].老年人转子间骨折46例治疗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25)
    • [26].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06)
    • [27].老年型骨质疏松患者转子间骨折微创治疗方法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03)
    • [28].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07)
    • [29].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分析[J].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05)
    • [30].长柄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随访研究[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08)

    标签:;  ;  ;  ;  ;  ;  

    外固定架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