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成为便携式电脑的里程碑

平板电脑成为便携式电脑的里程碑

一、Tablet PC崛起便携式PC的里程碑(论文文献综述)

流觞,罗亚妮,王正茹,一啸倾城,刘志勇,Phaeton J[1](2013)在《致敬 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文中指出乔布斯的去世,被视为IT数码圈内的巨大损失,在世界各地引起的反响也无比强烈。2013年10月,正是乔布斯去世两周年之际,两年过去,即使是乔帮主这样红极一时的人物,也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被人们遗忘。在更新换代频繁的科技长河里,更是拥有大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改变的英雄,他们从未被人发现,或者早已被人遗忘。

顾良丰[2](2005)在《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以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已跨入创新竞争模式,企业全面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与赢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本文根据企业市场竞争与创新模式的历史演变理论,总结了企业创新学习模式的变迁,同时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三方面讨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从历史的视角指出了现阶段企业须通过全面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全面创新的基础是体制、人才、知识管理、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但最终基础是获取动态创新能力的创新学习。然而,本文通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存在或面临的四种问题和困境——即战略惯性问题、创新学习困境、知识管理困境和外商优势竞争,使中国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学习途径、获取高附加值的企业知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导致中国本土企业的长期市场竞争力日趋薄弱。而且现有理论无法为中国企业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为了改变或扭转这种局面,迫切需要研究企业的创新学习机制,以便为中国企业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明确了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之后,本文通过对全面创新管理、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创新学习和模块化等相关基础理论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确立了本研究的四个焦点问题。围绕企业创新学习机制研究主题所包含的四个具体研究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1)全面创新系统的模块化架构模型;(2)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主要基础——知识及知识管理的模块化架构模型;(3)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机理;(4)企业通过全面创新学习机制提高全面创新能力的主要模式。 通过对模块化理论的系统回顾和分析,首先指出了当前跨企业网络存在模块化分工的趋势,而且企业内部网络也存在模块化分工趋势;其次,模块化理论为人们分析复杂的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研究与分析工具,大幅度降低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的投入成本;第三,模块化理论在行业与企业组织、市场及服务等管理理论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性研究。最后,本文提炼了模块化三个基本要素——架构、模块和元,应用于本文相关模型的架构性维度研究。模块化理论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贯穿了本研究的整个过程。 其次,在现有全面创新管理(TIM)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模块化三要素作为架构性维度,构建了企业全面创新系统的模块化架构模型,揭示诸多创新的相关关系,使得TIM理论思想在企业实际创新管理中有了一条具现实意义的实现途径,其理论定位问题也有了基本的落实。因此,可以认为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模块化架构理论是关于一体化、流程化、新的企业创新管理理论,突出了以企业全面创新协同为理论核心,并对理论的可操作性做出了新的贡献。

李长虹[3](2003)在《论科技工业园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特区两个方向对科技工业园区进行研究。在概述科技工业园区的基本理论、经济特征、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对科技工业园区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形成机理、运作机制、演进模式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论文认为,科技工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研究与开发的空间载体,是高技术企业聚集的经济特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赋予科技工业园区最深刻、最显着的经济特征。信息化对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空间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是科技工业园区的本质所在,对科技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分析应当以产业的技术创新程度为依据。论文利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证明,科技工业园区不仅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而且是创新活动获得巨大活力的创新区位。论文提出了创新区域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表明:知识通过技术创新进入生产,依赖于知识的经济表现为报酬递增。因此,政府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对科技工业园区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的区域政策目标应当是:聚集人才,吸引投资,激励创新和协调发展。

张国怀[4](2003)在《Tablet PC崛起便携式PC的里程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梦想发明一种真正的P.A.D.D.——就如同电影《星际舰队》中居民在星际企业间往来时用以记录和访问数据的平板式装置。人们一直在尝试实现这一梦想,而如今Tablet PC也许将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虽然没有像电影中所描述的那么神奇,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提高及研究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Tablet PC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方兴东[5](1998)在《杀向心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计算机发展的最重要里程碑就是处理器成为PC的心脏。此前,计算机意味着由成千上万真空管开关,闪烁鸣叫的指示灯和错综复杂的电线组成的迷宫。微处理器就像一位迷宫里的将军,从天而降,负责起中央数据处理,并统率各种外部设备,使“计算机成为像电灯泡一样可以随便扔掉的东西”。

二、Tablet PC崛起便携式PC的里程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ablet PC崛起便携式PC的里程碑(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创新学习机制的研究背景
        1.1.2 中国企业创新学习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 本研究的焦点问题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框架、研究流程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框架
        1.4.2 研究流程
        1.4.3 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1.6 基本概念界定
    1.7 本章小结
2 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基础理论分析
    2.1 知识管理理论的维度分析
        2.1.1 知识资本管理的理论研究
        2.1.2 知识过程管理的理论研究
        2.1.3 知识系统管理的理论研究
        2.1.4 知识测量的理论研究
        2.1.5 知识管理的集成化趋势
        2.1.6 企业知识的时间价值与创新
        2.1.7 知识管理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2.2 组织学习理论的维度分析
        2.2.1 基于认知观点的过程模型
        2.2.2 基于文化和制度的组织模型
        2.2.3 基于方法论的系统模型
        2.2.4 基于资源观点的经济学模型
        2.2.5 基于技术视角的创新模型
        2.2.6 组织学习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2.3 企业创新能力与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分析
        2.3.1 企业创新能力
        2.3.2 企业全面创新管理
    2.4 企业模块化理论分析
        2.4.1 产品模块化理论
        2.4.2 模块化管理理论
        2.4.3 模块化认知理论
        2.4.4 企业模块化理论的评述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企业全面创新系统的模块化架构模型研究
    3.1 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复杂性
    3.2 全面创新系统与企业模块化
        3.2.1 企业全面创新系统视角
        3.2.2 企业模块化趋势
    3.3 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系统应用模型
        3.3.1 基于模块化的全面创新系统架构模型
        3.3.2 标准模块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
        3.3.3 MAMoTIM的作用与TIM理论定位
    3.4 通用电气公司的模块化全面创新实践分析
        3.4.1 GE企业架构系统创新
        3.4.2 GE企业模块创新系统
        3.4.3 GE企业元系统创新
        3.4.4 GE的绩效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企业创新学习机制的模块化架构模型研究
    4.1 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定义
    4.2 知识管理的模块化架构模型研究
        4.2.1 企业知识的模块化架构模型分析
        4.2.2 模块化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选择
        4.2.3 基于知识模块化架构模型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4.2.4 X集团公司与T公司知识管理战略分析
        4.2.5 模块化知识与知识管理小结
    4.3 创新学习的模块化架构模型研究
        4.3.1 创新学习的模块化架构模型与动态知识流模型研究
        4.3.2 技术逆向创新学习的动态模式分析
        4.3.3 非技术创新学习的动态流程分析
        4.3.4 创新学习小结
    4.4 全面创新能力的模块化架构模型研究
        4.4.1 全面创新能力的模块化架构模型
        4.4.2 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模式分析
        4.4.3 非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模式案例分析
        4.4.4 全面创新能力小结
    4.5 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模块化架构模型研究
        4.5.1 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模块化架构模型
        4.5.2 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企业创新学习机制各要素相关性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1 概念模型与基本假设
        5.1.2 各变量的基本定义与测量
        5.1.3 问卷设计与抽样方法
        5.1.4 数据分析方法
    5.2 数据基础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信度分析
        5.2.3 量表效度分析
    5.3 全面创新学习机制整体SEM模型与假设检验
        5.3.1 初始SEM模型检验与修正
        5.3.2 模型路径效果分析及假设检验
    5.4 讨论与结论
        5.4.1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程度对创新学习机制的影响
        5.4.2 创新学习机制其它各要素对全面创新能力的影响
        5.4.3 企业模块化程度对创新学习机制其它各要素的影响
        5.4.4 全面创新学习机制各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4.5 本章小结
6 案例研究与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动态模式分析
    6.1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海尔全面创新学习机制动态模式研究
        6.1.1 名牌战略阶段的创新学习分析(1984—1991)
        6.1.2 多元化阶段的创新学习分析(1992-1998)
        6.1.3 国际化阶段的创新学习分析(1999年至今)
        6.1.4 企业家创新精神对海尔创新学习的影响
        6.1.5 海尔全面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
        6.1.6 海尔创新学习模式评论
    6.2 基于竞争与合作的X集团全面创新学习模式
        6.2.1 创业阶段的创新学习分析
        6.2.2 引进与模仿阶段的创新学习分析
        6.2.3 合作与发展阶段的创新学习分析
        6.2.4 基于合作发展的X公司全面创新学习模式分析
    6.3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学习机制的动态模式分析
        6.3.1 创业阶段和多元化阶段的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
        6.3.2 战略与组织创新阶段(Ⅰ)的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
        6.3.3 战略与组织创新阶段(Ⅱ)的创新学习机制模式
        6.3.4 GE公司未来全面创新学习模式分析
    6.4 基于创新传统的惠普全面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
        6.4.1 初创阶段与技术发展阶段的创新学习
        6.4.2 过渡阶段的企业组织模块的创新学习
        6.4.3 战略发展阶段的企业非技术创新学习
        6.4.4 惠普公司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动态模式分析
    6.5 基于全球化思维的西门子全面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
        6.5.1 创业与发展阶段的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1847~1918)
        6.5.2 危机阶段的创新学习机制分析(1918~1945)
        6.5.3 恢复阶段的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1945~1966)
        6.5.4 发展与成熟阶段的创新学习机制模式分析(1966~2004)
        6.5.5 西门子创新学习机制的动态模式分析与评述
    6.6 基于模块化知识管理的全面创新学习机制动态模式与特征
7 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模型模拟与动态分析
    7.1 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的SD模型的构建
        7.1.1 建模目标
        7.1.2 SD模型因果图、流图和主要反馈环
        7.1.3 模型主要方程
    7.2 模型有效性检验
    7.3 SD模型行为与政策分析
        7.3.1 全面创新学习机制各要素的动态行为特征
        7.3.2 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学习机制的动态影响
        7.3.3 技术与非技术创新学习投入水平对创新学习机制的动态影响
        7.3.4 探索性与开发性创新学习对创新学习机制的动态影响
    7.4 本章讨论与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8.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二 作者主要研究工作
致谢

(3)论科技工业园区(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科技工业园区现象
    第一节 科技工业园区概念
        一、 科技工业园区的科学内涵
        二、 科技工业园区的经济学特征
        三、 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科技工业园区
        一、 发展沿革
        二、 发展状况
        三、 高新区地域分布
        四、 高新区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科技工业园区的典型案例
        一、 美国“硅谷”
        二、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三、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园区
第二章 科技工业园区的空间构造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 区位理论
        二、 空间结构理论
        三、 新产业区理论
        四、 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 信息化与城市空间体系的创新
        一、 区位与区位分析
        二、 科技工业园区的空间结构
        三、 信息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高技术企业的集群空间
        一、 聚集机理
        二、 高技术产业组织
        三、 高技术企业
    第四节 高技术企业孵化器
        一、 基本概念
        二、 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
        三、 专业技术型企业孵化器
        四、 留学人员创业园
第三章 科技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
    第一节 产业结构分析
        一、 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 基于知识和技术的产业结构分析
        三、 基于产业在经济系统中功能地位的结构分析
        四、 科技工业园区的产业构造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
        一、 高技术产业的科学内涵
        二、 OECD的高技术产业分类
        三、 高技术产业目录框架
        四、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五、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评价指标
        六、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七、 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
    第三节 信息产业
        一、 信息产业的相关概念
        二、 信息产业的形成与特征
        三、 信息产业结构
        四、 信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第四节 中国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分析
        一、 总体结构
        二、 高新技术产业
        三、 出口创汇产业
        四、 经济结构
第四章 科技工业园区的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二、 新增长理论
        三、 新制度经济理论
    第二节 创新与经济增长
        一、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二、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三、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四、 科技工业园区的创新体系
    第三节 知识经济形态下的经济增长
        一、 知识经济的科学内涵
        二、 知识经济中的产业结构
        三、 知识经济的增长模型
        四、 知识经济中的信息与信息经济
        五、 透视美国新经济
第五章 科技工业园区政策与环境
    第一节 风险投资
        一、 风险投资概念
        二、 风险投资过程
        三、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
        四、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与对策
    第二节 人才激励
        一、 科技工业园区的人才聚集功能
        二、 激励机制
        三、 人才流动
    第三节 园区管理体制与政府行为
        一、 政府在发展科技工业园区中的作用
        二、 科技工业园区的政府管理
        三、 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四、Tablet PC崛起便携式PC的里程碑(论文参考文献)

  • [1]致敬 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J]. 流觞,罗亚妮,王正茹,一啸倾城,刘志勇,Phaeton J. 移动信息, 2013(10)
  • [2]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D]. 顾良丰. 浙江大学, 2005(04)
  • [3]论科技工业园区[D]. 李长虹. 四川大学, 2003(01)
  • [4]Tablet PC崛起便携式PC的里程碑[J]. 张国怀. 电子测试, 2003(01)
  • [5]杀向心脏[J]. 方兴东. 软件, 1998(02)

标签:;  ;  ;  ;  ;  

平板电脑成为便携式电脑的里程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