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磁共振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磁共振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TIA患者供血动脉病变、全脑血流量及Willis环代偿潜力的MRA研究目的:应用3D TOF MRA、3D CE-MRA、cine PC MRA技术,评估TIA患者颅颈部供血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全脑血流量的变化及Willis环的代偿潜力。对象和方法:75例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与106例正常人及4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使用GE1.5T MR成像系统,行颅内动脉3D TOF MRA,头颈部动脉3D CE-MRA和双侧ICA、BA cine PC MR扫描。分别评估三组间颅颈供血动脉病变的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单侧VA发育不良和伴发动脉硬化的情况、Willis环形态、Willis环前动脉严重病变合并环后动脉病变情况及全脑血流量的差异。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65.3%的TIA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49/75),病变部位的分布与脑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重度狭窄及闭塞性病变较脑梗死组少见(P=0.018)。TIA组动脉病变仅累及Willis环前动脉者(51.0%,25/49)多于脑梗死组(21.6%,8/37)(P=0.006),Willis环前动脉严重病变者(21.33%,16/75)较脑梗死组(47.73%,21/44)少(P=0.003)。V-BA系统(45.5%,5/11)和ICA系统(44.4%,8/18)TIA间VA发育不良伴动脉硬化者无显著性差异(P=0.958),但均较正常组(7.14%,2/28)常见(P=0.005;P=0.003)。ICA系统TIA存在A1段变异者(39.6%,19/48)较正常组(19.8%,21/106)多见(P=0.010),与V-BA系统TIA(18.5%,5/27)无显著性差异(P=0.060)。V-BA系统TIA与正常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880)。TIA组ACOA、PCOA同时存在者(48%,36/75)较脑梗死组(25%,11/44)增多(P=0.013),而与正常对照组(49.1%,52/106)没有显著性差异(P=0.889)。TIA组Willis环各类型、整环及前、后循环完整率较两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整环及后循环完整率均较脑梗死组高(P=0.009:P:0.008)。TIA组(686.68±113.25 ml/m)全脑血流量与正常组(701.76±135.34 ml/m)未见显著差异(P=0.391),且均较脑梗死组(616.65±54.87)增多(P=0.002:P<0.001)。有严重环前动脉病变的16例TIA患者的全脑血流量(632.82±106.15 ml/m)与有严重环前动脉病变的21例脑梗死患者间(597.37±58.85 ml/m)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77),但与无严重环前病变的59例TIA患者(701.28±111.50 ml/m)和正常组间全脑血流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5;P=0.034)。无严重环前动脉病变59例TIA患者与正常组间全脑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981)。有严重环前动脉病变且合并环后病变者,在脑梗死组(18/21)比TIA组(8/16)更常见(P=0.019)。结论:1.TIA患者颅颈供血动脉病变的分布特点与脑梗死患者无差异,但重度狭窄及闭塞性病变较脑梗死组少见。TIA组动脉病变仅累及Willis环前动脉者多于脑梗死组。TIA组Willis环前严重动脉病变明显少于脑梗死组。2.V-BA的变异可能是TIA的易感因素;A1段变异可能增加了ICA系统TIA发生的易感性。3.TIA组ACOA、PCOA同时存在率高于脑梗死组,提示对TIA的保护作用。4.TIA组全脑血流量较正常组没有明显下降,但有环前严重动脉病变者较正常组明显低,这为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贵的依据。5.对于同样有Willis环前动脉严重病变的TIA和脑梗死患者,全脑血流量可以无显著差异,但脑梗死组合并环后动脉病变者更多。提示有环前严重病变患者,如同时合并环后动脉病变,则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更大。6.利用多种MRA技术综合评估TIA患者的全脑血流量、供血动脉病变及侧支循环状况,对准确、全面认识疾病,分析病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变进展意义重大。第二部分DWI、PWI及MRS在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DWI、PWI及MRS相结合能否证实或发现与TIA患者的短暂神经系统症状相关的脑缺血性病变,以及这些方法在评估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34例符合临床诊断TIA的连续病例,依次行DWI序列扫描;横轴位T2WI扫描;MRS扫描:颅内动脉3D TOF MRA扫描:PWI序列扫描;头颈部动脉3D CE-MRA扫描。DWI图像上存在异常高信号,为DWI阳性。TIA患者存在灌注异常,为PWI阳性。分析DWI阳性灶的特点。比较DWI/PWI阳性和阴性患者间年龄、症状持续时间、检查时间间隔、高危因素、临床症状、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比例、Willis环类型及完整性间的差异。MRS分析:以临床症状相对应侧大脑半卵圆中心为病变侧。比较病变侧和对侧的NAA/Cho、NAA/Cr和Cho/Cr。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61.76%TIA患者存在DWI阳性灶。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2.45±3.51小时。9例存在单一病灶,12例存在多发病灶,共40个病灶。位于前循环18例,位于后循环1例,前、后循环均受累者2例。32个病灶位于前循环,8个位于后循环。16个病灶位于分水岭区。20个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20个位于脑深部。病灶平均体积为8.09±4.51cm3。平均ADC值比率为0.85±0.27。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在DWI阳性、阴性TIA患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p=0.038)。而年龄、性别、肢体感觉异常、口周麻木、症状持续时间、检查时间间隔、一些危险因素、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及Willis环类型在DWI阳性和DWI阴性TIA患者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47.06%TIA患者为PWI阳性。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2.55±3.86小时。14例MTT灌注延迟,10例CBV灌注异常,其中6例灌注增加(DWI均为阳性),4例灌注下降(3例DWI阳性)。颅内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闭塞者在PWI阳性TIA患者(62.5%)较PWI阴性患者(16.7%)增多(p=0.012)。而年龄、性别、语言障碍、运动障碍、肢体感觉异常、口周麻木、症状持续时间、检查时间间隔、一些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及Willis环类型在PWI阳性和阴性TIA患者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Willis环类型、Willis环前循环、后循环及整环完整情况在DWI/PWI阳性、阴性患者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5例于病变侧检测到Lac波峰,TIA患者病变侧NAA/Cho(1.57±0.44)明显低于对侧(1.79±0.44)(P=0.043);NAA/Cr(1.71±0.07)明显低于对侧(1.93±0.39)(P=0.026);Cho/Cr(1.23±0.15)明显高于对侧(1.15±0.15)(P=0.024)。无论病变侧还是对侧,NAMCho、NAA/Cr及Cho/Cr在DWI阳性与DWI阴性患者之间、在PWI阳性与PWI阴性患者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本组61.76%TIA患者(21/34)在DWI图像上存在缺血性病灶。病灶体积较小,多分布分水岭区,ADC值中度下降,单独或与PWI灌注异常同时存在。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可能是DWI缺血灶存在的预测因素。TIA症状持续时间、距检查时间间隔并非一定与DWI缺血灶的存在有关。2.本组47.1%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的TIA患者(16/34)仍存在灌注异常。颅内脑供血动脉存在重度狭窄/闭塞可能是出现灌注异常的预测因素。语言障碍也可能是出现灌注异常的预测因素。灌注异常可单独或与DWI异常同时存在。3.Willis环类型和Willis环前循环、后循环及整环的完整性在DWI/PWI阳性、阴性患者间的差异不明显。4.部分TIA患者可以检测到Lac波峰。本组TIA患者病变侧NAA/Cho、NAA/Cr均较对侧明显下降;Cho/Cr较对侧明显升高。5.DWI、PWI有助于发现TIA患者的灌注异常和缺血性脑损伤的存在,对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防止更严重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可能具有临床重要意义。MRS能够用于反映TIA患者脑代谢异常的研究。TIA患者的一站式MRI检查流程可以是DWI/PWI→T2WI→MRS→3D TOF MRA→3D CE MRA。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TIA患者供血动脉病变、全脑血流量及Willis环代偿潜力的MRA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DWI、PWI及MRS在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2.1 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颈动脉病变中PC MRA血流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磁共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