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架下合肥地下综合管廊应用研究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架下合肥地下综合管廊应用研究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238076

摘要:合肥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然而仍然面临防洪排水能力有限、雨水资源流失等众多问题。为了解决频繁洪涝灾害给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少数学者提出了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步形成了BMP、LID、WSUD、SUDS、GSI等城市雨洪管理体系,给我国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目前合肥传统排水系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对合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防排水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思路与架构,整理和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合肥重点建设项目,以合肥市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站区少荃湖片区和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地下综合管廊为例,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基坑开挖、有内支撑的基坑开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同时提出了综合管廊地基的处理方案,给出了明挖现浇法和明挖预制拼接法这两种施工方法。另外,还对合肥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进行了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关键词:生态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建设模式;结构设计

一、合肥概况介绍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巢湖,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地理位置具体如图2.1所示。

在历史上,合肥就饱受洪水灾害的侵扰,也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全力打造“海绵城市”将是合肥告别城市内涝的主要举措。合肥海绵城市建设将在生态优先等原则的指导下,将天然方法与人工设施有机结合,在满足城市排水防涝要求的前提下,实现雨水积存、渗透和净化能力的最大化,提高雨水利用率,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及规划

综合管廊亦称为共同沟、共同管道,它是用来集中敷设、集中管理各类公共管线的地下空间隧道。构建地下综合管廊的目标是对地下空间实行统一规划,根据各管线单位的需求对管线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及后期管理。城市综合管廊可以根据其所收容的管线不同分为三种: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电缆沟)。

三、合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考虑合肥市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地下管线诸多弊端的得力举措,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切实诉求。具体表现为为:

(1)转变合肥市发展方式和理念的实践探索

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响应国家宏观政策要求,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使用轻维护”和“重建设轻管理”等传统观念的重要实践手段。

如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合肥市的各专业管线管理单位众多,隶属关系十分复杂,多头管理造成地下管线“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等弊病。积极推进合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能有效优化地下管线的管理,条块分割转为统一管理,实现各类管线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大提高城市效率,对于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迎合合肥市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肥市面对“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新定位,为在区域竞争中取得优势,扩大自身的辐射影响能力,需要加强建设现代化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传统城市空间市政基础设施的体系,综合管廊的建设是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

综合管廊建设可有效解决管线安全问题,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损失,避免道路等反复开挖引起的各种问题,是消除“拉链路”现象,保障交通通畅的需要。同时可延长管道寿命,便于日常巡检维护,消除潜在的管线安全隐患,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证城镇化发展质量。

(4)统筹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方式

利用综合管廊可实现管线“立体式布置”,有效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显著意义,有效缓解城市压力,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序化、合理化和高效化。

(5)拉动经济增长重点工程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进综合管廊建设,预计未来三年全国每年可建综合管廊8000公里,产生1万亿左右投资规模,在有效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基础上,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

(6)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综合管廊建设可以大幅度减少各类架空线和各类管线的检查井(室),有效美化环境。

(7)符合长远社会发展的利益要求

综合管廊属于重大市政工程,从长远来看,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大于直埋管线,迎合社会发展的利益要求。

四、合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

1建设区域规划协调

在进行综合管廊建设区域规划时应与城市空间布局、建设用地和道路路网规划相协调,同时遵循上位规划的要求。根据合肥市总体规划中当前的建设情况、经济条件、地质条件等进行评估,可以将合肥规划区分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及慎建区域。

(1)重点区域

主城区约1190平方公里范围为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内综合管廊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重点区域进一步细分为应建区、适建区及慎建区。

(2)一般区域

长丰县县城已建区域、庐江县县城已建区域以及巢湖、巢湖经开区的部分区域。一般区域主要进行综合管廊规划指引,提出一般性普适原则等进行底线控制、指导与规范。

(3)慎建区域

除重点区域及一般区域以外的地区。慎建区域本次不进行综合管廊规划考量。

图3.15规划范围示意图

Fig3.15ThescopeofplansinHefei

2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投资规划

目前,合肥市规划建设的干线和支线管廊项目多为三舱或四舱,其中燃气和以热气作为介质的热力管线必须单独成舱。

在运营管理方面,合肥市管廊运营监管单位制定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办法,加强监督和考核,建立运营不达标惩罚、清退制度。同时,还将建立完善的合肥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此外,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进入综合管廊需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管理费。

合肥市将在管廊项目建设中推行PPP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的加入,建立起多元化投资体制,采取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公开透明、诚信守约等基本原则选择优秀的合作单位,通过特许经营、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不断探索综合管廊项目“共建共管”的新型合作模式。

3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案例

3.1工程项目背景

合肥市是全国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根据住建部、财政部下发的试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任务要求,合肥市新站高新区拓展区建设综合管廊20.29公里,项目概算23.16亿元,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新站区)按照“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四个一流的建设要求,在新站区的市政配套工程建设中引入综合管廊建设及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力求做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并重。

3.2管廊规划

综合管廊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合肥市作为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将新站高新区纳入本次PPP范围实施的一期工程,该项目同时也已经进入国家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库。高新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涵盖了七条新建道路沿线的综合管廊建设,分别为:明珠大道、将军岭路、彩虹西路、鸡鸣山路、柏堰湾路、习友路和火龙地路。一期工程预计建设总长度为20.29km,随后还会进行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总长度分别为23.0km、74.47km,预计总投资约60.21亿元。综合管廊建成后,会将水、电、气等公用管线整体安排入驻管廊,同时还配备完善的照明、监控、检测、控制中心等辅助设施。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合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规划背景,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发展大趋势和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同时研究发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显著提高城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到实际工程中。分析了合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转变合肥市发展方式和理念的实践探索及拉动经济增长重点工程的迫切需要等方面。以合肥新站高新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少荃湖北部片区及合肥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三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重点研究了工程项目背景和管廊的规划。

参考文献:

[1]赵光育.以法律捍卫“城市的良心”[J].中国政协,2015(15):14-14.

[2]罗晓琴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3-03.

[3]张凤礼.浅谈我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51-51.

标签:;  ;  ;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架下合肥地下综合管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