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将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级别。我国现行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国家所有、属地管理”,各级风景名胜区基本以行政区划为标准来划分管理权。由于属地限制和地方利益的驱动,很多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重复建设、不良竞争、跨行政区域的风景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等等。因此,迫切需要有一个更高层次和更宽视野的规划,对一定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进行协调、整合,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应运而生。自2001年起,一些风景资源大省如贵州、山西、福建等率先开展了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编制,截至目前,已有4个省的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经审定后公布,另有若干省份已经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过程中。相对来说,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基本是空白的。由于规划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文不可能对规划涉及的所有命题进行全面论述,只是就其中若干较为重要的问题进行阶段性的研究。本文尝试在对已有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的可行性、必要性、局限性、本质特性以及增强规划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对在相关领域已经被证实有效的若干理论在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文章还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文章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廓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作用、必要性、可行性、本质特性、局限性及其解决途径、法律地位的确定、评价标准、编制审批程序以及如何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分析。2.介绍了国内外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3.分析了若干理论基础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意义。4.对风景资源评价、区域发展条件评估、风景名胜区体系构建、外部支撑体系、与相关规划的协调等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基本概念阐述
  • 1.2.1 风景名胜区
  • 1.2.2 体系
  • 1.2.3 省域
  • 1.2.4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与风景名胜区其他层次规划的关系
  •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本体概论
  • 2.1 规划的任务和作用
  • 2.2 规划的本质特点
  • 2.2.1 战略性
  • 2.2.2 协调性
  • 2.2.3 空间性
  • 2.2.4 系统性
  • 2.2.5 区域性
  • 2.3 规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2.3.1 必要性分析
  • 2.3.2 可行性分析
  • 2.4 规划的局限性及其解决途径
  • 2.4.1 局限性
  • 2.4.2 解决途径
  • 2.5 规划的评价标准
  • 2.5.1 规划的广度、深度和完整性
  • 2.5.2 规划的创新能力
  • 2.5.3 规划的可操作性
  • 2.5.4 贯彻落实上一层次规划的程度
  • 2.6 规划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内容
  • 2.6.1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一般过程
  • 2.6.2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 2.7 增强规划的实效性
  • 2.7.1 强化基础调研和分析
  • 2.7.2 创新规划方法
  • 2.7.3 重视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 3 现代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
  • 3.1 现代区域发展规划的起源——田园城市理论
  • 3.2 国外区域规划的发展
  • 3.2.1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 3.2.2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3.3 我国的区域规划的发展
  • 3.3.1 国土规划
  • 3.3.2 农业区划
  • 3.3.3 城镇体系规划
  • 3.3.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 3.3.5 区域旅游规划
  • 3.3.6 区域风景体系规划
  • 3.4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倡导的“保护区国家系统规划”
  • 3.4.1 保护区国家系统规划的缘起
  • 3.4.2 保护区国家系统规划的作用和目的
  • 3.4.3 保护区国家系统规划的基本要素
  • 3.4.4 保护区国家系统规划的有效实施
  • 3.4.5 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系统规划
  • 3.4.6 老挝的保护区国家系统规划
  • 3.5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进展情况
  • 3.5.1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进展
  • 3.5.2 市(县)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进展
  • 3.5.3 全国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进展
  • 4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理论基础
  • 4.1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
  • 4.1.1 区域发展理论的缘起
  • 4.1.2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4.1.3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几个重要学派的理论要点
  • 4.1.5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的超越
  • 4.1.6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意义
  • 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4.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延伸
  • 4.2.2 我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4.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4.2.4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意义
  • 4.3 系统理论
  • 4.3.1 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 4.3.2 系统理论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意义
  • 4.4 地域分异规律
  • 4.4.1 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理论
  • 4.4.2 地域分异规律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意义
  • 4.5 景观生态学理论
  • 4.5.1 景观生态学的产生
  • 4.5.2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特点
  • 4.5.3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 4.5.4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 4.5.5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意义
  • 5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基础调查与分析
  • 5.1 基础调查的内容
  • 5.1.1 风景名胜区本体方面的资料
  • 5.1.2 风景名胜区外部相关资料
  • 5.2 调查程序与方法
  • 5.2.1 第二手资料的收集
  • 5.2.2 第二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5.2.3 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 5.2.4 补充调查
  • 5.3 风景名胜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 5.3.1 评价方法
  • 5.3.2 评价内容
  • 5.3.3 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 5.4 现状综合评价
  • 5.5 基础调查与分析需注意的问题
  • 6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
  • 6.1 发展战略规划的概念
  • 6.2 制定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的原则
  • 6.2.1 实事求是的原则
  • 6.2.2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 6.2.3 适度超前的原则
  • 6.2.4 协调发展的原则
  • 6.3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
  • 6.3.1 战略定位
  • 6.3.2 战略地位
  • 6.3.3 战略目标
  • 6.3.4 战略重点
  • 6.3.5 战略模式
  • 6.4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规划实例
  • 6.4.1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规划
  • 6.4.2 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规划
  • 6.4.3 山西省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规划
  • 7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的结构规划
  • 7.1 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7.1.1 风景名胜区的等级划分
  • 7.1.2 风景名胜区的规模划分
  • 7.1.3 等级规模结构规划方案的确定
  • 7.2 功能结构规划
  • 7.2.1 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和景观类型
  • 7.2.2 功能结构规划的原则
  • 7.3 空间结构规划
  • 7.3.1 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
  • 7.3.2 空间结构规划方案的确定
  • 7.3.3 详细措施的跟进
  • 7.4 风景名胜区的设立与升级
  • 8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 8.1 省域旅游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规划
  • 8.1.1 风景名胜区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 8.1.2 省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 8.1.3 规划协调原则
  • 8.1.4 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
  • 8.2 省域交通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规划
  • 8.2.1 风景名胜区与交通的关系
  • 8.2.2 省域交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 8.2.3 规划协调原则
  • 8.2.4 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
  • 8.3 省域城镇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规划
  • 8.3.1 风景名胜区与城镇的关系
  • 8.3.2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 8.3.3 规划协调原则
  • 8.3.4 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
  • 8.4 省域生态建设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规划
  • 8.4.1 风景名胜区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 8.4.2 协调原则
  • 8.4.3 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
  • 9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政策措施体系设计
  • 9.1 政策体系及其作用
  • 9.2 政策措施的类型
  • 9.2.1 按照客体划分
  • 9.2.2 按照自身属性划分
  • 9.3 具普遍意义的重点政策措施
  • 9.6.1 理顺管理体制
  • 9.6.2 完善法律法规
  • 9.6.3 加强部门合作
  • 9.6.4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 9.6.5 确保风景名胜区内及周边群众受益
  • 9.6.5 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的应对政策
  • 9.6.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9.6.7 应用信息技术
  • 9.6.8 拓宽投融资渠道
  • 10 结论
  • 10.1 主要结论
  • 10.2 后续研究前景预期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风景名胜型遗址的展示利用策略探讨——以唐华清宫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9(04)
    • [2].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J]. 金融博览 2019(06)
    • [3].风景名胜[J]. 风景名胜 2019(12)
    • [4].风景名胜 身临其境看风景[J]. 风景名胜 2020(04)
    • [5].“一面一酱”领略意大利美食奥义[J]. 食品与生活 2019(09)
    • [6].风景名胜 2018,让我们一起看风景[J]. 风景名胜 2018(05)
    • [7].风景名胜 2018,让我们一起看风景[J]. 风景名胜 2018(04)
    • [8].风景名胜 2018,让我们一起看风景[J]. 风景名胜 2018(06)
    • [9].风景名胜 2018,看最美“风景”[J]. 风景名胜 2018(01)
    • [10].旅游信息[J].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16(06)
    • [11].藏书羊汤[J]. 旅游 2017(02)
    • [12].梅花山小记[J]. 绿叶 2017(03)
    • [13].旅游歌曲创作关系把握的近与远[J]. 词刊 2017(06)
    • [14].鸡年趣说“鸡”地名[J]. 金桥 2017(02)
    • [15].论插画设计与宣传美好滁州的融合发展[J]. 牡丹 2017(18)
    • [16].烟雨莫愁[J]. 北方文学 2017(27)
    • [17].以色列:探寻五大特色博物馆[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36)
    • [18].石林,开在大山深处的奇葩[J]. 老同志之友 2017(19)
    • [19].长途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17)
    • [20].中国风景名胜网 网罗景区需求[J]. 风景名胜 2009(10)
    • [21].《风景名胜》1984-2009 讴歌祖国 与时共进——《风景名胜》25周年回顾[J]. 风景名胜 2009(10)
    • [22].我最喜欢的风景名胜[J]. 读与写(初中版) 2009(Z1)
    • [23].《风景名胜》成立编辑理事会[J]. 风景名胜 2008(06)
    • [24].旅游拍照有什么忌讳?[J]. 财富生活 2018(10)
    • [25].《风景名胜》2009年第11期推出“临海”专题[J]. 风景名胜 2009(10)
    • [26].读者来信[J]. 风景名胜 2011(06)
    • [27].风景名胜不是“资产”,而是“遗产”[J]. 民主与法制 2011(12)
    • [28].国有风景名胜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20)
    • [29].风景名胜遗产学要义[J]. 中国园林 2010(10)
    • [30].本期主题 遗产与风景名胜[J]. 中国园林 2009(05)

    标签:;  ;  ;  ;  ;  

    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