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心力衰竭、不同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了解心力衰竭病人VEGF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VEGF和CRP的相关性,以及合并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对心力衰竭病人VEGF水平的影响。探讨VEGF在心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心力衰竭病人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将慢性心衰病人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为Ⅱ组(n=37),Ⅲ~Ⅳ级为Ⅲ组(n=32),急性心衰病人为Ⅳ组(n=31)。于入院次日晨采取静脉血,测定VEGF及CRP水平,比较各组间VEGF、CRP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Ⅰ组,n=35)对照,同时分析VEGF和CR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合并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对心力衰竭病人VEGF水平的影响。 结果:1、Ⅱ、Ⅲ、Ⅳ组的VEGF水平分别为(109.84±26.28pg/ml)、(120.16±22.36 pg/ml)和(151.48±30.07 pg/ml),CRP水平分别为(9.76±5.74 mg/l)、(17.79±12.80 mg/l)和(16.83±12.06mg/l),均显著高于Ⅰ组(VEGF和CRP分别为77.34±16.29 pg/ml,3.99±1.89 mg/l;P均<0.05);2、Ⅳ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Ⅲ组和Ⅱ组(P均<0.05);Ⅲ组VEGF水平高于Ⅱ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CRP水平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和Ⅲ组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心衰病人血清VEGF与CRP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差异(r=0.1786;P>0.05)。4、相关因素分析,糖尿病心衰组和非糖尿病心衰组VEGF(分别为126.48±32.94 pg/ml和125.91±30.91 pg/ml)无显著差异(P>0.05);高胆固醇心衰组和胆固醇正常心衰组(分别为127.69±45.10 pg/ml和125.81±29.32 pg/ml)、高血压心衰组和血压正常心衰组(分别为130.30±32.03pg/ml和122.84±31.02pg/ml)、稳定性心绞痛心衰组和不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心衰组(分别为129.02±31.19 pg/ml和122.12±31.89 pg/ml)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结论 心衰病人VEGF及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急性心衰组VEGF和CRP均高于慢性心衰组,前者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无显著性差异。VEGF及CRP水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心衰程度重者VEGF及CRP水平高于心衰程度轻者。心衰病人血清VEGF与CRP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对心衰病人血清VEGF水平无明显影响。

论文目录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 全科护理 2020(01)
    • [2].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与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的关系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4)
    • [3].基于奥马哈系统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 护理研究 2020(17)
    • [4].心力衰竭病人合并衰弱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0(19)
    • [5].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及其在心力衰竭病人照护中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 2019(22)
    • [6].248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J]. 光明中医 2016(23)
    • [7].心力衰竭病人学习需求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7(18)
    • [8].心力衰竭病人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15(36)
    • [9].心力衰竭病人自护行为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11)
    • [10].新活素治疗Ⅱ级以上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 2015(14)
    • [11].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07)
    • [12].2例换瓣术后伴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6)
    • [13].远程监护模式在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研究 2015(05)
    • [1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救治与护理[J]. 全科护理 2014(17)
    • [15].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量表的初步构建[J]. 护理研究 2012(35)
    • [16].38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08)
    • [17].心力衰竭病人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9(31)
    • [18].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 2017(14)
    • [19].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 2015(30)
    • [20].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11(02)
    • [21].家属参与心力衰竭病人护理的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 2011(21)
    • [22].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家庭访视的交流技巧[J]. 家庭护士 2008(23)
    • [23].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慢阻肺伴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3)
    • [24].延续性护理模式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5)
    • [25].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量表的开发研究[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03)
    • [26].美国每年近七万例心力衰竭病人死于未接受适当治疗[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05)
    • [27].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J]. 家庭护士 2008(01)
    • [28].全程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9)
    • [29].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的预测因子及研究趋势[J]. 全科护理 2020(08)
    • [30].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姑息照护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9(07)

    标签:;  ;  ;  

    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