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美学研究

端午节的美学研究

论文摘要

在四大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由于是解决自然和人的关系而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美学上是审美文化和审美价值类型方面。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端午节早期的本真之意——辟邪除瘟的本真之意,由于受万物有灵论的影响,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也开始崇拜起来,从端午节日期的固定可看出当时人们普遍存有一种太阳崇拜的思想。太阳崇拜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主要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太阳崇拜,经历了史前传说时期、殷商时期、西周及其以后时期三个阶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时这种崇拜开始淡化,居于主导地位的则是阴阳五行说。端午节早期对太阳的这种崇拜按崇拜本身的类型来说是“顺己”型崇拜,而这种顺己型崇拜对应的则是“优美”的审美价值形态。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探讨屈原介入端午节后的审美文化内涵,屈原为什么会被选作纪念端午节的对象?为什么会在其他纪念对象中“脱颖而出”?也为什么会一直流传至今?屈原介入端午节是因为屈原投江的故事符合了端午节“从水”性质,而这个传说能至今沿用则是因为它符合了儒家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具体体现在“求真”、“向善”、“爱美”三个方面,但这三个方面最终又是以“善”为根本的,因为儒家强调真、善、美统一并最终归宿于善。屈原的“善”是与“美”紧紧相连的,最终还是落在了“比德”身上,“比德”主要用来表示人格的伟大,相当于现代美学范畴中的“崇高”。文章的第三部分是进一步探讨龙舟竞渡引入后端午节的审美文化内涵。龙舟竞渡并不是一开始就引入了端午节,而主要是在南方的一种祭祀、驱邪除瘟的活动,后来才在全国普遍开来,然而时至今日,龙舟竞渡虽然也附有纪念屈原的意思,但主要却是游戏为主了。在南方,依然还存有驱邪除瘟的意思,这主要是和南越民族的的龙图腾崇拜息息相关的。而龙舟竞渡从审美价值类型上来说对应的则是“壮美”。最后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端午节审美文化的传播。这种传播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国内少数民族间的传播,一类是在国外的传播。端午节在传递、传播和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现象,应该在对国内外的充分认识后建立继续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选题缘由
  • 本课题的研究史及研究现状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一章 端午节早期的审美文化内涵
  • 1.1 辟邪除瘟的本真之意
  • 1.2 “自然崇拜”的审美文化内涵
  • 1.2.1 “自然崇拜”与先秦时期的“太阳崇拜”
  • 1.2.2 端午与夏至的合与分
  • 1.2.3 端午节对太阳崇拜的淡化
  • 1.3 小结
  • 第二章 屈原被介入后的审美文化内涵
  • 2.1 屈原被介入端午节的始末
  • 2.2 儒家“以善为本”的审美文化内涵
  • 2.3 屈原人格与儒家理想人格的契合
  • 2.3.1 屈原的“求真”
  • 2.3.2 屈原的“向善”与“爱美”
  • 2.4 小结
  • 第三章 龙舟竞渡被引入后的审美文化内涵
  • 3.1 龙舟竞渡的历史演变
  • 3.2 “龙图腾”的审美文化内涵
  • 3.3 龙舟竞渡的审美文化内涵
  • 3.4 纪念屈原为龙舟竞渡注入了新质
  • 3.5 小结
  • 第四章 端午节的审美文化传播
  • 4.1 国内少数民族的端午节
  • 4.2 国外的端午节
  • 4.2.1 东南亚的端午节
  • 4.2.2 东亚的端午节
  • 4.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端午节的美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