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无阴道患者HLA-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随访

先天性无阴道患者HLA-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随访

论文摘要

先天性无阴道(MRKHS)是原发性闭经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其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遗传性疾病。MRKHS患者无阴道,几乎均合并无子宫,因而不能进行性交、无生育能力,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阴道成形术,乙状结肠法阴道成形术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术式。目前,国内相关的文献多为阴道成形术术式方面的报道,针对MRKHS的病因及术后随访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先天性无阴道患者HLA-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目的:研究HLA-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无阴道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为寻找先天性无阴道的易感基因提供线索。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及随访的MRKHS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MRKHS组(研究组):选择河北省籍汉族患者30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应为46,XX;对照组:在河北省血液中心骨髓库中随机选取300例,为河北省籍、汉族、健康、无亲缘关系的女性。取患者2mL外周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用离心柱法提取DNA,进行扩增、杂交后使用流式杂交仪luminex100分析样品,即用流式磁珠法PCR-SSOP技术检测样品中的HLA-A、DRB1等位基因位点。用SASv6.12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对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的基因计算其疾病比值比(OR)。结果1 HLA-A基因分型:MRKHS患者的HLA-A基因共检出11个位点,其中HLA-A*33等位基因频率为0.1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300,差异有显著性(P<0.05),OR>1;HLA-A*24等位基因频率为0.0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717,差异有显著性(P<0.05),OR<1。2 HLA-DRB1基因分型: MRKHS患者的HLA-DRB1基因检出12个位点,HLA-DRB1* 13等位基因频率为0.1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基因频率0.0217,差异有显著性(P<0.05),OR>1。结论:中国河北省汉族人群中,HLA-A*33、HLA- DRB1*13等位基因与先天性无阴道的发生可能存在正相关,为进一步探寻先天性无阴道的易感基因提供了线索。第二部分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先天性无阴道(MRKHS)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及心理状况。方法: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3例MRKHS患者及43名正常对照进行调查。采用SASv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两样本方差不齐时做t’检验)、χ2检验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MRKHS组GQOLI-74的心理功能纬度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9.15±13.12 vs 67.57±13.51),社会功能纬度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4.40±11.41 vs 62.90±12.40),GQOLI-74总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7.48±8.34 vs 62.82±9.7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MRKHS患者的SAS平均得分为(45.98±10.32),高于正常对照组(39.09±9.42),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GQOLI-74总评分呈负相关(r =-0.64,P =0.0001),MRKHS组SDS平均指数为(0.50±0.13),高于正常对照组(0.41±0.1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GQOLI-74总评分呈负相关(r =-0.65,P =0.0001)。结论: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者差,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第三部分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后人工阴道粘膜的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研究目的:观察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粘膜的形态学改变及粘膜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变化,探讨结肠移位后的形态学改变及nNOS表达变化与人工阴道分泌物减少的相关性。方法:在2005年10月~2007年1月随访到的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的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有10例患者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在MRKHS组的人工阴道上段(阴道上1/3)及下段(距阴道口约3cm处)分别活检留取移位的乙状结肠粘膜标本。对照组标本取自2005~2006年间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术的患者的正常乙状结肠。标本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术后移位的乙状结肠粘膜的形态学变化;随机选取3例人工阴道上段标本进行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的nNOS表达情况。使用SASv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一般情况:MRKHS组的标本取材距手术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7.6月;术后人工阴道分泌物开始减少的平均时间为7.5月;术后性生活史平均长约18.3月;人工阴道PH值平均为7.9。2病理学检查结果:光镜下观察MRKHS组的人工阴道上段粘膜:粘膜上皮层无明显变化,粘膜肌层肥厚增生,粘膜下层的神经丛密度为3.6±1.5,高于对照组的1.7±0.8,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阴道下段粘膜:10例中有7例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腺体数量明显减少并萎缩,间质成分增多,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消失。3电镜检查结果:扫描电镜:MRKHS组的代阴道乙状结肠粘膜表面凹凸不平,杯状细胞的分泌泡较少。透射电镜:代阴道乙状结肠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内均可见线粒体的部分嵴和膜融合或消失,粗面内质网有脱颗粒现象。4 nNOS的表达变化:nNOS在MRKHS组及对照组的结肠粘膜中均有表达,MRKHS组人工阴道上段粘膜上皮中nNOS表达呈阳性,弱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腺体上皮细胞中nNOS表达呈弱阳性,弱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移位的结肠粘膜的形态学变化与人工阴道分泌物的逐渐减少可能有相关性,这种形态学的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及局部的微环境改变有关。2术后移位的乙状结肠粘膜nNOS表达减少的意义尚不明确,可能与人工阴道分泌物的逐渐减少有相关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先天性无阴道患者HLA-A、DRB1 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随访
  • 引言
  • 第一部分 先天性无阴道患者HLA-A、DRB1 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后人工阴道粘膜的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先天性无阴道发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先天性无阴道患者HLA-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随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