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寡糖诱导抗病反应初步研究及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甘露寡糖诱导抗病反应初步研究及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论文题目: 甘露寡糖诱导抗病反应初步研究及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病理学

作者: 张清霞

导师: 唐文华

关键词: 甘露寡糖,诱导抗性,甘露聚糖酶基因,枯草芽孢杆菌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甘露寡糖是由2-10个葡萄糖、甘露糖分子构成的甘露低聚糖。本研究利用甜瓜-白粉病病害体系检测甘露寡糖的诱导抗病作用。结果证实甘露寡糖能降低白粉病的发生。经甘露寡糖处理后的甜瓜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分别在第13d和16d达到最高峰,以后酶的活性逐渐下降至对照水平: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后期(5-6 d)最为明显;同时寡糖也明显激发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β-甘露聚糖酶(EC3. 2. 1. 78)是一类能够水解含有β-1,4-D-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的水解内切酶,可以将植物胶水解成由2-10个单糖分子构成的甘露低聚糖。本研究从不同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一株细菌Z-2,通过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将菌株Z-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粗酶性质的初步研究证明其酶稳定pH范围较宽(pH5.0-pH8.0),最适pH为6.0;在40-55℃酶活力保持稳定,最适温度为50℃,高于55℃酶活力迅速下降。酶解产物经薄层层析证明为低聚糖,不含单糖。 通过粘粒pLARF-5构建菌株Z-2的基因组文库,通过PCR介导的筛选方法,从Z-2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甘露聚糖酶基冈man。以pET22b(+)为载体,构建pET-Ncol3(pelB信号肽)和pET-NdeI18(野生型信号肽)两种表达载体,E coli BL21(DE3)为宿主菌,经IPTG诱导,两种载体都成功的表达了man基冈。pET-NcoI3的Man胞外活性是pET-NdeI18的2倍。为了增加胞外酶的产量,本文对培养基、培养温度、IPTG的诱导浓度、菌体的浓度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采用TB培养基,37℃振荡培养,当菌体浓度达剑OD600=0.75时,加入IPTG诱导4h(终浓度为0.01 mM),培养基中甘露聚糖酶的活力可达到55.33U/mL,显著高于野生菌产生酶的活力(41.82U/mL)。 由丁野生型man基因在Pseudomonas fluorescens 2P24中不表达或表达量较低,通过遗传改造野生man基因的起始密码子(TTG→ATG),核糖体结合位点(GGGGAG→AAGGAG)和信号肽(野生型→pelB信号肽),构建出3个表达结构,分别连接在穿梭载体pRK415上转化Pseudomonas fluorescens 2P24。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不加魔芋粉时Man诱导活性很低,加入后胞内和胞外均诱导目的蛋白的积累,改造后的质粒胞外活性为1.55 U/mL,胞内约为3.8U/mg。苗期生测结果表明,转入man基因2P24菌株对烟草花叶病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诱导抗病性概述

1.2 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露寡糖和金针菇发酵液提取物诱导甜瓜抗病反应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菌株Bacillus subtilis Z-2的鉴定与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枯草芽孢杆菌Z-2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甘露聚糖酶基因(man)的遗传改造、异源表达及外泌条件的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6-04-05

参考文献

  • [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胞外抗菌蛋白质的纯化及其鉴定[D]. 刘永锋.南京农业大学2006
  • [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RN-61)抗菌蛋白的纯化及鉴定[D]. 任建军.北京林业大学2013
  • [3].黄瓜枯萎病高效拮抗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D]. 李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 [4].内生芽孢杆菌及抗菌物质的鉴定和对作物黄萎病的防治效果[D]. 林玲.南京农业大学2009
  • [5].间套种植对当归连作障碍的修复机理[D]. 王田涛.甘肃农业大学2013
  • [6].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防病促生作用的研究[D]. 何红.福建农林大学2003
  • [7].枯草芽孢杆菌脂肽化合物合成调控基因功能研究及多功能生防工程菌株的构建[D]. 伍辉军.南京农业大学2008
  • [8].农业有害微生物的绿色控制方法研究[D]. 何华纲.江苏大学2012
  • [9].苦参内生拮抗细菌筛选及其抗菌物质纯化鉴定[D]. 王芳.沈阳农业大学2009
  • [10].春兰炭疽病致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防菌抑菌活性研究[D]. 周平兰.湖南农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黑曲霉酸性β-甘露聚糖酶及制备魔芋低聚糖研究[D]. 李剑芳.江南大学2007
  • [2].甘露聚糖酶Man23的基因表达体系优化及其分子改造[D]. 周海燕.湖南农业大学2008
  • [3].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李学俭.沈阳农业大学2008
  • [4].枯草芽孢杆菌植酸酶phyC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D]. 吴琦.四川大学2004
  • [5].嗜碱芽孢杆菌N16-5碱性甘露聚糖酶的研究[D]. 马延和.江南大学2005
  • [6].芽孢杆菌β-甘露聚糖酶新基因的快速筛选、克隆及表达研究[D]. 李雅楠.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7].枯草芽孢杆菌中甲硫氨酸氨基肽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 吕鸿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8].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胞外抗菌蛋白质的纯化及其鉴定[D]. 刘永锋.南京农业大学2006
  • [9].芽孢杆菌的生防菌株筛选及其抑病机理[D]. 连玲丽.福建农林大学2007
  • [10].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杭苏琴.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甘露寡糖诱导抗病反应初步研究及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