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罗利亚·内勒小说《林顿山》和《戴妈妈》中的身份寻求主题

论格罗利亚·内勒小说《林顿山》和《戴妈妈》中的身份寻求主题

论文摘要

格罗利亚·内勒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重要作家。对众多评论家和读者来说,她和托妮·莫里森、艾丽斯·沃克一样,都是当代黑人女性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人物。1982年,她的首部小说《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出版后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处女作奖,并被拍成电视剧。该书使她一举成名。之后,她又陆续出版了小说《林顿山》(1985)、《戴妈妈》(1988)、《贝利小餐馆》(1992)、《布鲁斯特街的男人们》(1998)和《1996》(2005)。《林顿山》勾勒了一副美国黑人中产阶级的生活画卷,《戴妈妈》则描写了一个充满魔力和爱的世界,展现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居民的生活。这两部小说在结构、创作手法和心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两部小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考察一下两部小说的主题就会发现,它们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林顿山》着力刻画了众多因其受压迫的地位或者对物质财富、权力的追求而丧失了自我的人物,《戴妈妈》则或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了黑人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之路。本论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简单介绍格罗丽亚·内勒其人其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论文的研究目标,并说明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集中分析《林顿山》中的一些典型人物。这些人物虽然性格、社会地位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迷失了自我。此章节将对他们进行逐一分析,展示他们或多或少有些扭曲的生活以及他们面对生活各自不同的选择。第三部分是对《戴妈妈》的分析。和《林顿山》中的人物不同,《戴妈妈》的主人公(可可、乔治、戴妈妈)过着相对融洽、幸福的生活。此章节将注意力集中在可可和乔治二人身上,探讨他们如何互相帮助、彼此成长。乔治之死的主题意味,以及可可如何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寻求平衡、寻求自我,也是本章讨论二重点。论文的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通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身份寻求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主题。在《林顿山》中,内勒描绘了那些失去自我的人物多少有些扭曲的生活,而《戴妈妈》则或直接或间接地点明了出路:只有建立和谐的男女关系并且尊重黑人传统文化,黑人才不会在当代美国社会中迷失自我。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Part One Introduction
  • 1.1 Gloria Naylor and Her Works
  • 1.2 Literature Review
  • 1.3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Part Two Identity Crisis in Linden Hills
  • 2.1 Women who have Lost their Identity
  • 2.1.1 The Nedeed Women
  • 2.1.1.1 Luwana Packerville
  • 2.1.1.2 Evelyn Creton
  • 2.1.1.3 Priscilla McGuire
  • 2.1.1.4 Willa Prescott
  • 2.1.2 Laurel Dumont
  • 2.2 Men who have Lost their Identity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Wealth or of Whiteness
  • 2.2.1 The Nedeed Men
  • 2.2.2 Maxwell Smyth
  • 2.3 Hint of a Solution
  • Part Three Key to Identity Crisis in Mama Day
  • 3.1 Cocoa and George’s mutual growth in their Relationship
  • 3.1.1 Cocoa’s Growth
  • 3.1.2 George’s Breakthrough
  • 3.1.3 Compromises
  • 3.2 George’s Death
  • 3.2.1 Female Power
  • 3.2.2 Existence-in-relationship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Past
  • 3.3 Cocoa’s Survival
  • Part Four Conclusion
  • Notes
  • Works Cited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论格罗利亚·内勒小说《林顿山》和《戴妈妈》中的身份寻求主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