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

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

论文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资产的减值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实务界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自1993年“两制两则”规定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至今,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2006年独立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颁布后,对资产减值的研究更是达到空前的热度。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资产减值准则的相关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本论文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采用推理方法探讨资产、资产减值的实质,采用对比方法,探讨CAS8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三个方面相对于原《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同,并着重讨论了减值准备的转回、公允价值和资产组等变化较大的几个方面。其次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的前后变化验证了上市公司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各项目之间的比例,为以后利用存货跌价准备等非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埋下了伏笔,从而证实了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不完善性。本论文取得如下研究结论:1)从理论研究得出新会计准则相对于旧企业会计制度在可回收金额上更具操作性、解决了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问题、提出了更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公允价值价值计量模式。2)针对“禁止资产减值转回”,从五个方面推导得出禁止转回是不恰当的,同时通过实证研究部分的“存货跌价准备率的提高”得出禁止资产减值转回并不能杜绝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3)公允价值的引入给加强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还需在可操作性上加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意义
  • 1.2 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现状
  • 1.2.1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 2.1 资产减值会计的历史变迁
  • 2.1.1 西方国家资产减值思想和会计制度的演变
  • 2.1.2 我国资产减值思想和会计制度的演变
  • 2.2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2.2.1 资产
  • 2.2.2 资产减值
  • 2.2.3 资产减值会计
  • 2.2.4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2.3 小结
  • 3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
  • 3.1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 3.1.1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对象
  • 3.1.2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标准
  • 3.1.3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原则
  • 3.1.4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时间
  • 3.1.5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基础
  • 3.1.6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归属
  • 3.1.7 资产减值的转回
  • 3.2 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
  • 3.2.1 由资产减值的实质来看其计量
  • 3.2.2 计量属性的选择
  • 3.2.3 可收回价值的计量
  • 3.3 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
  • 3.4 小结
  • 4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会计实证研究
  • 4.1 样本选取
  • 4.1.1 样本时间的选取
  • 4.1.2 样本资料的选取
  • 4.2 研究假设
  • 4.2.1 假设分析
  • 4.2.2 研究假设
  • 4.3 实证分析
  • 4.3.1 样本一实证分析
  • 4.3.2 样本二实证分析
  • 4.3.3 样本三实证分析
  • 4.3.4 样本四实证分析
  • 4.3.5 四种样本的对比实证分析
  • 4.4 小结
  • 5 构建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
  • 5.1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评价及改进建议
  • 5.1.1 积极的评价
  • 5.1.2 存在的问题
  • 5.2 对上市公司不规范执行资产减值政策原因的思考以及治理措施
  • 5.2.1 不规范执行资产减值政策原因的思考
  • 5.2.2 治理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说明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