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位于陕甘宁交界的姬塬地区是长庆油田近年来重点勘探区,延长组油气勘探成果丰硕,低渗透油气成藏过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包裹体与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探讨低渗透油气成藏机理。本次研究采集岩芯样品,磨制包裹体薄片,对薄片进行岩相学和油气包裹体鉴定,确定成岩矿物序列和包裹体期次及其特征,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确定不同成岩矿物成分特征,对各期次单个包裹体进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温度测定,在地质分析基础上,研究油气充注与成岩序列时间关系,探讨低渗透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对薄片的仔细观察和成岩矿物的鉴定发现,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复杂,成岩矿物多样,成岩具有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其中,最重要、特征最明显的是晚成岩阶段胶结作用非常发育,其表现为钠长石、亮晶方解石和泥质胶结物等大量形成和分布。亮晶方解石一般呈连晶胶结物分布,钠长石分斜长石钠长石化和自生钠长石两种产状,其中均见有丰富的油气包裹体。由此可见,压实作用对低渗透储层孔隙度影响很大,但是不影响油气正常渗流;早期胶结作用对孔隙度影响有限,但不会影响油气运移;晚期大量的钠长石、钙质和硅质胶结物使储层最终变成致密层,由此影响到油气正常运移。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储层具有三期流体包裹体。其中第一期流体包裹体为含有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其与热流体有关,是短暂热异常流体造成的产物;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为无荧光有机包体,代表了早期的一次油气成藏改造事件;第三期油气包裹体荧光特征与孔隙吸附烃荧光特征相同,分布在钠长石、硅质和钙质等晚期胶结物中,这导致储层致密最终成为低渗储层,说明储层致密成为低渗储层与油气大量注入同期发生。钠长石大量发育是油气充注后引起储层孔隙流体环境性质变化而形成的次生矿物,钠长石和方解石胶结物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油气运移和储存的主要空间。钠长石大量发育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一个标志,是延长组低渗透性油气层预测的一个重要的新标志。研究认为,当油气进入储层后改变了储层流体化学性质,在油气注入的过程中,伴随的储层成岩流体沉淀形成大量胶结物,导致储层致密成低渗透油层,形成致密的岩性油气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区位置
  • 1.3 延长组地层简况
  • 1.4 研究现状
  •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6 研究步骤和完成的工作量
  • 第二章 成岩作用与成岩时间序列
  • 2.1 样品地质特征
  • 2.2 成岩作用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 2.2.1 对储层物性不利的成岩作用特征
  • 2.2.2 对储层物性有益的成岩作用特征
  • 2.3 成岩作用序列与成岩地质事件响应
  • 2.3.1 成岩作用序列
  • 2.3.2 成岩地质事件响应
  • 第三章 油气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 3.1 油气包裹体地质意义与研究方法
  • 3.1.1 油气包裹体地质意义
  • 3.1.2 油气包裹体研究方法
  • 3.2 油气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 3.2.1 油气包裹体特征、期次
  • 3.2.2 油气成藏期次
  • 3.3 油气充注成藏与低渗透储层致密时间序列
  • 3.3.1 油气充注与成岩序列
  • 3.3.2 成岩成藏地质事件序列
  • 3.3.3 储层致密和油气成藏事件序列
  • 第四章 油气包裹体反映的油藏流体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
  • 4.1 油气包裹体流体成分
  • 4.1.1 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
  • 4.1.2 分析结果与讨论
  • 4.2 油气藏形成地质条件
  • 4.2.1 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藏形成地质条件
  • 4.2.2 流体包裹体盐度与流体来源
  • 4.2.3 流体包裹体密度
  • 第五章 油气成藏特征
  • 5.1 沉积特征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影响
  • 5.2 延长组低渗透油气运移成藏时间
  • 5.2.1 Tt 曲线确定成藏年龄的方法
  • 5.2.2 研究区构造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史
  • 5.2.3 低渗透油气成藏时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ZL油田ZJW区储层裂缝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2].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凝灰岩角砾及其地质意义[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9)
    • [3].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J]. 石化技术 2018(01)
    • [4].鄂尔多斯稠油组分特征与结蜡行为研究[J]. 中外能源 2016(06)
    • [5].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盒_8段沉积微相以及演化特征研究[J]. 辽宁化工 2015(11)
    • [6].煤岩比表面积表征方法[J].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1)
    • [7].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盒1段厚层砂体疏导能力综合评价[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01)
    • [8].安14平1水平井的钻井工艺探讨[J]. 石油化工应用 2016(03)
    • [9].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特征[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02)
    • [10].靖边气田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微相研究[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1(04)
    • [11].鄂尔多斯西缘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综合评价[J]. 辽宁化工 2016(08)
    • [12].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水成因[J]. 新疆石油地质 2009(01)
    • [13].鄂尔多斯盆地坪桥油区长_6储层特征及测井解释评价[J]. 陕西地质 2008(01)
    • [14].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_1地层水产状与成因分析[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6)
    • [15].鄂尔多斯南部大面积岩性油藏分布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05)
    • [16].苏里格气田西区苏54区块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03)
    • [17].子长油田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孔隙度研究[J]. 地下水 2013(04)
    • [18].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J]. 石油化工应用 2008(06)
    • [19].DF2井施工难点及技术对策[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8(06)
    • [20].HQ油田东部长6储层岩性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1)
    • [21].安塞油田长9_1油层沉积体系分析[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1)
    • [22].苏里格气田西区储层微观特征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1)
    • [23].鄂北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沉积相演化及控制因素[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24].废弃钻井液重金属检测及其污染性评价[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5].低渗透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研究和应用[J]. 石化技术 2015(10)
    • [26].华池地区长6储层疏导体系及运移动力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2)
    • [27].页岩孔隙演化及其与残留烃量的关系:来自地质过程约束下模拟实验的证据[J]. 地质学报 2013(05)
    • [28].环江地区延9砂体特征及储层物性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6)
    • [29].苏5-15-17AH井超3000m水平段的钻井技术[J]. 天然气工业 2013(08)
    • [30].青达门直罗组辫状河砂体层间氧化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 内江科技 2012(01)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