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技术在控制稻田氮磷流失中的应用

菌根技术在控制稻田氮磷流失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使用农用化学品,然而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却不高,这是由于施肥方式和灌溉技术不合理所致。大部分通过不同的途径损失,最终进入环境,使农业面源污染现象不断恶化。针对这一问题,本实验拟将一种新型生物菌剂投加到湿生稻田中,结合水稻生长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侵染情况,考察不同化肥施加量下菌根对水稻的促生效果以及AMF对氮磷元素随时空变化的影响情况,并且对菌根共生体系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探,为菌根技术在控制面源污染的工程应用方面提供参考。水稻对AMF有较强的依赖性,75%的施肥梯度对于AMF的生长最适宜,田间能够达到20%30%的稳定侵染率。菌根能够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其生物量,加速营养生长阶段水稻对自身组织的构建,为生殖阶段储备丰富的物质和能量。对于作物产量的提高,菌肥联合作用比菌剂和化肥单独作用效果好, 75%化肥与菌剂配施处理是最节约成本并利于环境的施肥方式,产量比100%化肥单独作用提高4.7%;同时接菌处理能够使水稻r对策的繁殖策略得到强化,产生大量的小种子。菌根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强土壤对有效氮磷养分的固持能力,降低稻田表层水体中NH4+-N和PO43--P等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含量,由于AMF与75%化肥联合为最佳施肥方式,因此接菌处理可以从源头减少25%的化肥施用量,相当于34.72kg/hm2的(NH4)2SO4,收获水稻地上部分,接菌处理比不接菌处理多带走11.82kg/hm2的氮素,2.52kg/hm2的磷素,地下部分菌根比CK多固定5.27 kg/hm2的氮素,1.70 kg/hm2磷素。菌根能通过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降低土壤容重而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而调节土壤生物和植物生存的微环境,从而改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生长,进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加量,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菌根技术概述
  • 1.2.1 共生机制
  • 1.2.2 共生条件
  • 1.3 菌根技术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 1.3.1 农业清洁生产
  • 1.3.2 面源污染控制
  • 1.3.3 菌根真菌对农业土壤的修复
  • 1.4 稻田中菌根功能的条件优化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水稻-菌根真菌共生系统的构建
  • 2.3 实验方法
  • 2.3.1 水质指标
  • 2.3.2 土壤指标
  • 2.3.3 植物指标
  • 第3章 菌根对稻田氮磷时空动态的影响
  • 3.1 稻田表层水中氮磷元素的季节动态
  • 3.1.1 稻田表层水中N 的季节动态
  • 3.1.2 稻田表层水中P 的季节动态
  • 3.2 植物体内氮磷元素的时空变化规律
  • 3.2.1 植物体内N 的时空变化
  • 3.2.2 植物体内P 的时空变化
  • 3.3 土壤中氮磷的时空变化规律
  • 3.3.1 土壤中N 的时空动态
  • 3.3.2 土壤中P 的时空动态
  • 3.4 本章结论
  • 第4章 菌根的促生效果
  • 4.1 AMF 与植物的共生效果
  • 4.1.1 AMF 对植物的响应
  • 4.1.2 植物对菌根的依赖性
  • 4.2 菌根接种对水稻营养生长的促进
  • 4.2.1 植株高度
  • 4.2.2 净生物产量
  • 4.3 菌根接种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
  • 4.4 菌根接种对水稻产量的促进
  • 4.4.1 水稻生殖生长资源分配对菌根的响应
  • 4.4.2 菌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4.5 本章结论
  • 第5章 菌根在环境改良中的功能分析
  • 5.1 AMF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造
  • 5.1.1 AMF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5.1.2 AMF 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5.1.3 AMF 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 5.2 AMF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造
  • 5.2.1 AMF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5.2.2 AMF 对土壤pH 值的影响
  • 5.3 AMF 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5.3.1 AMF 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 5.3.2 AMF 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5.3.3 菌根对土壤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
  • 5.4 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核算
  • 5.5 本章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外生菌根合成过程中外源竞争性真菌及其菌根形态[J]. 菌物学报 2020(05)
    • [2].菌根真菌与菌根辅助细菌互作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09)
    • [3].生长基质和菌根种类对香蕉苗气候适应性及营养吸收的影响[J].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4)
    • [4].菌根学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贵州林业科技 2017(01)
    • [5].松树菌根土育苗造林技术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0)
    • [6].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 福建农业科技 2015(12)
    • [7].吹响菌根生态学研究的号角[J]. 生态学报 2016(10)
    • [8].我国杜鹃花科植物菌根及其真菌多样性研究现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5)
    • [9].浅议菌根生物技术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06)
    • [10].蔬菜接种菌根 节肥抗病高产[J]. 农村科学实验 2016(05)
    • [11].林木菌根化造林技术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3)
    • [12].植物的亲密伙伴——菌根[J]. 林业与生态 2012(02)
    • [13].菌根类型对森林树木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3)
    • [14].园林新知 植物的亲密伙伴——菌根[J]. 园林 2011(03)
    • [15].菌根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林业实用技术 2011(02)
    • [16].菌根的功能及其在绿化中的应用前景[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02)
    • [17].吉林省野生果树菌根的初步调查[J]. 北方园艺 2010(16)
    • [18].菌根烟苗移栽后菌根的发育及其效应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01)
    • [19].落叶松菌根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应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06)
    • [20].菌根化苹果苗木及其生产技术[J]. 果农之友 2020(08)
    • [21].菌根辅助细菌与外生菌根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4)
    • [22].梅树菌根研究初报[J]. 落叶果树 2015(04)
    • [23].我国菌根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J]. 草业学报 2013(05)
    • [24].块菌菌根苗高效交叉感染技术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04)
    • [25].上海市园科所在杜鹃花菌根研究上又获新突破[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3(09)
    • [26].菌根技术在容器大苗培育中的应用前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3(10)
    • [27].21世纪的菌根学[J]. 菌物研究 2012(03)
    • [28].番茄菌根化育苗及对青枯病的防治试验[J]. 中国蔬菜 2009(04)
    • [29].菌根学研究新进展(英文)[J]. 菌物研究 2009(02)
    • [30].三种水份条件下湿生植物Lythrum salicaria L.的菌根状况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英文)[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标签:;  ;  ;  ;  ;  

    菌根技术在控制稻田氮磷流失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