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研究

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有益成分,汲取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吸收借鉴国外民生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有待于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民生道路。邓小平的民生思想与实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的重要思想基础。因此,研究邓小平民生思想及实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我国当下的民生建设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结合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原理,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邓小平民生思想及实践进行深入发掘,整理出其发展脉络,以求更加清晰地展现出其主要内容和内在联系,从而概括出其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探究了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形成条件。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继承了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积极因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作为理论基石,同时吸收和借鉴了我国、前苏联、西方国家在民生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第二部分分析了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理论依据。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改善民生的认识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改善民生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善民生的精神支撑,改革开放是改善民生的根本手段,中国共产党是改善民生的领导核心。第三部分分析了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三步走”战略;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此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部分指出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理论意义体现在,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群众观。现实启示包括,改善民生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民生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民生为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对邓小平民生思想从总体上进行研究
  • 1.2.2 对邓小平民生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 1.2.3 对邓小平民生思想及实践具体内容的研究
  • 第2章 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形成条件
  • 2.1 邓小平民生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
  • 2.1.1 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
  • 2.1.2 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
  • 2.2 邓小平民生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2.2.1 苏联社会主义长期忽视民生的教训
  • 2.2.2 建国以来民生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 2.2.3 西方福利国家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成功经验
  • 第3章 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理论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3.1 改善民生的认识前提: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3.2 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3 改善民生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3.4 改善民生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3.5 改善民生的根本手段:改革开放
  • 3.6 改善民生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 第4章 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 4.1 “三步走”战略
  • 4.2 既注重教育普及,又注重教育质量
  • 4.2.1 教育优先发展
  • 4.2.2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 4.2.3 加强重点大学建设
  • 4.3 千方百计促就业
  • 4.3.1 就业问题主要依靠经济发展解决
  • 4.3.2 广开就业门路
  • 4.4 充分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 4.4.1 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
  • 4.4.2 切实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
  • 4.4.3 加快建筑业的发展
  • 4.5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 4.5.1 维护政治局面稳定
  • 4.5.2 维护经济运行稳定
  • 4.5.3 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 第5章 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 5.1 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理论意义
  • 5.1.1 方法论意义
  • 5.1.2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
  • 5.1.3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 5.2 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的现实启示
  • 5.2.1 改善民生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5.2.2 民生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 5.2.3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民生为重
  • 第6章 结论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人对推进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贡献[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
    • [2].论党的四代领导人对推进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贡献[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 2012(03)
    • [3].论郑汝璧民本民生思想[J]. 丽水学院学报 2019(06)
    • [4].浅析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对我国民生建设的启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5)
    • [5].马克思民生思想的逻辑进路[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马克思民生思想视域下我国农村健康扶贫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19)
    • [7].近十年来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述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2)
    • [8].从马克思民生思想看改革开放民生成就[J]. 改革与开放 2019(02)
    • [9].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08)
    • [10].让马克思民生思想呈现时代活力[J]. 人民论坛 2018(14)
    • [11].让马克思民生思想呈现时代活力[J]. 领导科学 2018(16)
    • [12].论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当代价值[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 [13].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其现实价值[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考察[J]. 唯实 2017(10)
    • [15].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民生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6].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民生思想的发生逻辑——基于党史文献文本的视角[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7].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解析[J]. 长江论坛 2016(04)
    • [18].论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民生思想[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 [19].浅析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J]. 社科纵横 2016(11)
    • [20].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现状及展望[J]. 关东学刊 2016(04)
    • [21].论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06)
    • [22].古为今用话传承——读《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J]. 广州社会工作评论 2016(01)
    • [23].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J]. 山西青年 2017(01)
    • [24].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明日风尚 2017(06)
    • [25].浅析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长江丛刊 2017(28)
    • [26].基于《资本论》视角的民生问题思考[J]. 《资本论》研究 2012(00)
    • [27].不忘初心——从李大钊的民生思想到习近平的为民情怀[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9(04)
    • [28].从四个维度看陈云的民生思想[J]. 世纪桥 2019(12)
    • [29].习近平民生思想对社会保障的指导探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11)
    • [30].新时期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02)

    标签:;  ;  ;  ;  ;  ;  

    邓小平民生思想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