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中国公司法相关制度构建

论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中国公司法相关制度构建

论文摘要

本文的基本命题是: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的基本框架应该是原则性规定与具体规范相结合。首先,控制股东行为的原则性规定应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而不能是信义义务原则;其次,应该围绕诚实信用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控制股东侵害少数股东利益行为的典型形式规定具体化的规则。在规制之中,我们应该考虑中国国有控制股东的特殊之处,并且研究控制股东义务的权利主体对诉讼形式的选择以及权利主体的模糊与权利形式的融合问题,同时明确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救济方式。首先,为了建立完善的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体系,应该明确规定控制股东对非控制股东承担义务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当前中国学者基本上认为有关控制股东义务制度方面,中国应该引入信义义务原则,尤其认为这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中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侵害上市公司和少数股东的良方,甚至有学者对中国证券法的修订中没有明确规定控制股东应该承担信义义务而感到遗憾。但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有关控制股东义务的原则性规定,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以下几种立法模式:美国普通法上的信义义务原则、美国成文法上的股东压迫原则、英国成文法上的不公平侵害原则、因公平和正义而解散公司原则、Foss规则的例外、德国的诚实信用原则等。因此,中国未来立法应该从更广阔的世界范围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自身应该借鉴的规则。在美国,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限制最早是采用从英国移植过来的股东压迫规则。而信义义务原则是不存在股东压迫规则的州的美国法官为了救济受到侵害的少数股东而创造的规则,它产生的背景是信义义务适用范围飞速扩展的时期,而且更多是为了救济而引发的。从本质上来看,信义义务并不适合股东之间的关系,早期法院在创造该项规则时所阐述的封闭式公司与合伙之间的相似性是封闭式公司股东承担信义义务的理由也并不准确,实际上合伙与公司之间还是区别大于类似之处的。控制股东信义义务规则的发展也印证了笔者的观点。在现代,美国法官在使用信义义务原则时将其等同于股东压迫,因此实际上信义义务规则已经完全“变质”,空有外壳而毫无实际内容。美国法官之所以仍然使用这一表述,更多是因为路径依赖和表述上的习惯。而美国成文法上的股东压迫原则、英国成文法上的不公平侵害原则、因公平和正义而解散公司原则、Foss规则的例外、德国的诚实信用原则等,都是成文法上的原则,实际上都可以作为中国立法所借鉴的目标。但是,由于英美法系不注重法律体系的完备,因此美国成文法上的股东压迫原则、英国成文法上的不公平侵害原则、因公平和正义而解散公司原则、Foss规则的例外等是一些竞合性的原则。而唯独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单一的原则,再加上中国立法一直采用大陆法系传统,诚实信用原则也早就在《民法通则》中做出过规定。因此,从使用上来看,这一原则更为司法界所熟悉。而如果使用股东压迫、不公平侵害等术语,则必须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而且也不容易融入到现有的法律体系之中。综上,笔者建议未来中国立法采用诚实信用原则。其次,在具体规则的设计上,为了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应该尽量针对常见的控制股东侵害少数股东的行为做出具体规定,防止法官在处理案件时自由裁量权过大,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连贯性。笔者认为,控制股东侵害少数股东的典型行为包括解除少数股东雇佣、关联交易、控制权转让、挤出合并、表决权的变化、拒绝宣告盈余、破产、自愿解散等。再次,在规制之中,我们应该考虑中国国有控制股东的特殊之处。中国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论述控制股东义务这一话题就不得不研究国有控制股东。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国有控制股东与私人控制股东和法人控制股东的义务是否存在区别。笔者认为,在企业集团中,承认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可以更好的实现集约化经营,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可以承认法人控制股东为了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损害子公司利益的行为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应该承认法人控制股东与自然人控制股东义务是不同的。至于国有控制股东,可以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追求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在关联交易的认定上也应该适用特殊的规则,即国有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不一定是关联交易,而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能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最后,我们应该明确控制股东义务的不同权利主体和与之相对应的诉讼形式,以及权利主体的模糊与诉讼形式的融合问题,并明确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救济方式。如果控制股东主要侵害的是公司的利益,其他股东只是间接地受到了侵害,则公司应该作为诉讼的原告,其他股东只能通过派生诉讼来寻求救济。而如果控制股东主要侵害的是其他股东,则其他股东可以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直接诉讼。在封闭式公司中,如果不存在多重诉讼的风险,也不存在侵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可能,并且不会影响其他股东寻求救济的份额,则法院为了方便诉讼,可以允许将只能通过派生诉讼提起的案件通过直接诉讼的方式来进行审理,这就是与控制股东义务的权利主体的模糊相对应的诉讼形式的融合问题。对于控制股东侵害少数股东利益的行为,法官可以授予其认为合适的一切救济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解散公司;开除;买出;履行、禁止、改变或取消公司的行为或者其股东、董事、管理者的行为或任何行动中的当事人的行为;取消或改变公司章程大纲或章程细则中的任何条款;免除董事或管理者职务;任命董事或管理者;对争议的事项进行账目清理;任命管理人(custodian)来管理经营和公司事务;任命临时董事(享有正当选举的董事所具有的权利、权力和职责,期限和条件由法院来规定):分配盈余;授予损害赔偿。围绕上述主题,笔者对文章的结构做出如下安排:本文除绪论和结论以外,包括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中国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的基本框架。这是文章的总论部分,提出了本章的基本主题。在本部分中,笔者首先介绍了中国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现状,并进而分析了现行法律对控制股东行为的规范及其存在的问题。随后,笔者论证了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的移植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得出中国对于控制股东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应该采用何种框架的结论。从第二章开始,笔者具体论证控制股东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法律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原则,第四章论述法律规范体系中的具体规定,而第五章则分析控制股东违反义务行为的诉讼和救济方式,这些内容构成完整的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的框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本文的主题和论证思路
  • 四、预期创新
  • 第一章 中国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法律规制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现状分析
  • 一、关联交易
  • 二、修改公司章程
  • 三、不进行清算
  • 四、长期不召开股东会
  • 第二节 现行法律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规定及其问题
  • 一、现行法律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规定
  • 二、现行法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法律规制的基本框架
  • 一、对一般性行为的原则性规定
  • 二、对典型性行为的具体规制
  • 三、建立合理的少数股东诉讼救济制度
  • 第四节 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法律制度的移植需要考虑的因素
  • 一、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法律制度本身的正确理解
  • 二、法律体系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法律制度的影响
  • 三、控制股东的权利范围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二章 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原则性规定:信义义务原则的否定
  • 第一节 信义义务原则的内容
  • 一、封闭式公司中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
  • 二、公开公司中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
  • 第二节 名不符实的控制股东信义义务原则
  • 一、美国司法实践对信义义务原则的误用
  • 二、美国学术界对信义义务原则的误用
  • 三、美国司法实践对信义义务原则误用的补救
  • 第三节 信义义务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混乱
  • 一、信义义务原则混乱而相互矛盾
  • 二、对各类规则的有效性没有定论
  • 第四节 信义义务原则与中国法律传统及司法制度的冲突
  • 第三章 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原则性规定:诚实信用原则的移植
  • 第一节 移植诚实信用原则的理由
  • 一、诚实信用原则、股东压迫原则及不公平侵害原则的内在一致性
  • 二、诚实信用原则与中国法律传统及司法制度的兼容性
  • 第二节 移植诚实信用原则过程中对其他原则的借鉴
  • 一、对股东压迫原则的借鉴
  • 二、对不公平侵害原则的借鉴
  • 三、对影子董事制度的借鉴
  • 第四章 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典型性行为的规制
  • 第一节 国外法律对典型性行为的规制
  • 一、解除少数股东雇佣
  • 二、关联交易
  • 三、控制权转让
  • 四、挤出合并
  • 五、表决权的变化
  • 六、拒绝宣告盈余分配
  • 七、破产
  • 八、自愿解散
  • 九、未能咨询申请人或者提供信息
  • 十、侵占公司经营或者财产
  • 十一、不当管理公司经营
  • 十二、公司内部事务的不当管理
  • 十三、对董事支付过高的薪酬
  • 十四、认购股份问题
  • 十五、其他行为
  • 第二节 中国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典型性行为的特殊性
  • 一、中国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典型性行为与国外典型性行为的相同点
  • 二、中国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典型性行为的特殊之处
  • 第三节 中国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典型性行为的法律规制
  • 一、对一般典型性行为的规制
  • 二、自然人控制股东与法人控制股东的义务是否应该区分——以公司集团为例证的考查
  • 三、对国家控制股东因追求公共利益而侵害少数股东的豁免
  • 四、对国家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豁免
  • 第五章 对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诉讼和救济
  • 第一节 控制股东义务的权利主体与诉讼形式选择
  • 一、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区分的标准
  • 二、直接诉讼与派生诉讼的具体应用
  • 第二节 控制股东义务的权利主体的模糊与诉讼形式的融合
  • 一、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融合的现实需要
  • 二、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融合的理论解释
  • 三、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融合的制度构建
  • 第三节 控制股东违反义务行为的救济
  • 一、解散
  • 二、开除和退出公司
  • 三、买出救济
  • 四、其他救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智能投顾模式下对信义义务的重构[J]. 公共财政研究 2019(03)
    • [2].浅析股东对公司高管信义义务的滥用——以陕西高院一股东诉高管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为例[J]. 法制博览 2018(02)
    • [3].公司控制股东信义义务法律制度完善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 2018(02)
    • [4].证券投资智能化冲击:信义义务的再认识[J].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 2019(01)
    • [5].控制股东承担信义义务的悖论[J]. 今日财富 2019(07)
    • [6].什么是信托的信义义务[J]. 家族企业 2019(06)
    • [7].智能投顾的信义义务[J].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 2018(01)
    • [8].论信义义务适用范围扩大的必要性[J]. 智富时代 2018(11)
    • [9].金融机构的信义义务与适合性原则[J]. 人大法律评论 2016(03)
    • [10].信义义务转化规则的反思与借鉴[J]. 中国商法年刊 2012(00)
    • [11].信义义务是私募基金业发展的“牛鼻子”[J]. 清华金融评论 2019(03)
    • [12].论公司发起人的信义义务[J]. 学理论 2018(07)
    • [13].公司管理层信义义务法律制度完善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4].论受托人信义义务规则的强制性程度[J]. 法制与经济 2018(10)
    • [15].金融创新与董事信义义务的重塑[J]. 证券法苑 2012(02)
    • [16].论律师信义义务[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
    • [17].信义义务在优先股制度中的理论困境及其解决方案:美国实践及其启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18].论信托公司信义义务的内容构成与法律立场——以解释论与利益衡量的维度为切入点[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 [19].论公司治理中董事与高管的信义义务——以万科公司案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7(23)
    • [20].我国机构投资者信义义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尽责管理义务的引入为视角[J]. 法商研究 2017(06)
    • [21].我国智能投顾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救济制度研究[J]. 西部金融 2020(09)
    • [22].破产公司高管信义义务法律机制建构[J]. 法制与经济 2019(05)
    • [23].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信义义务:基础理论与美国实践[J]. 投资者 2018(01)
    • [24].美国风险投资中的信义义务的性质界定[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9)
    • [25].对金融服务者施加信义义务:英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一个独特制度[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20)
    • [26].基金托管人之义务属性辨析:信义义务抑或合同义务?[J]. 南方金融 2019(10)
    • [27].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中受托人信义义务简析[J]. 清华金融评论 2018(03)
    • [28].企业濒临破产时与破产重整程序中的董事信义义务研究[J]. 法治研究 2015(01)
    • [29].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信义义务规范的完善——基于对域外立法与司法案例的考察[J]. 南方金融 2019(07)
    • [30].大资管背景下信托公司的信义义务[J]. 海南金融 2018(08)

    标签:;  ;  ;  ;  ;  

    论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中国公司法相关制度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