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后仙峪地区硼矿床富钾钠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辽宁后仙峪地区硼矿床富钾钠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论文摘要

辽东元古代的硼矿床代表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前寒武纪成硼蒸发盆地。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0373023)。课题组以该区前寒武纪地体中的硼矿床以及其中的富硼、钾、钠的特殊岩石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观察、特殊岩石类型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工作,进行蒸发盆地的蚀变岩相分析。靠近矿体的变浅粒岩富钾,远离矿体的变浅粒岩富钠,整个区域内变浅粒岩中的钾钠负增长(钾、钠分带)。电英岩和电气石岩只在含矿层的附近发育稳定的层位。本区的电气石为镁电气石—铁电气石系列,颜色变化反映了电气石中镁、铁含量的变化,褐色电气石富铁,蓝绿色电气石富镁。变(浅)粒岩,电英岩,电气石透闪岩和电气石云母片岩中电气石FeO/(MgO+FeO)的值分别为0.47、0.58、0.42、0.38;Na2O/(Na2O+CaO)的值分别为0.48、0.54、0.56、0.44。电气石发育明显的成分环带,电气石云母透闪岩中电气石中心MgO相对边缘高,电英岩中电气石各环带都富含FeO,中心大部分较边缘富含FeO。PIMA测试显示岩层中广泛分布含有Mg,K,B的矿物。该岩石原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火山熔岩或者火山碎屑岩,而是后经过蒸发盆地蚀变改造的碎屑岩。硼酸盐的初始沉积环境是蒸发盆地。硼矿体围岩中的电气石与硼酸盐矿体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矿体上盘的电气石是后期热液向上淋滤硼矿体,含硼热液交代上盘变浅粒岩形成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现状
  • 1.2 依托项目、选题意义
  • 1.3 研究内容、工作量
  • 2 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2.2 矿床地质
  • 3 富钾、钠岩石的地质特征
  • 3.1 空间分布规律
  • 3.2 岩石学特征
  • 4 富钾、钠、硼岩石的地球化学与矿物学
  • 4.1 常量元素全岩化学分析
  • 4.2 电子探针分析
  • 4.3 便携式短波红外矿物分析
  • 5 讨论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辽宁后仙峪地区硼矿床富钾钠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