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氧化三铁基磁性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四氧化三铁基磁性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四氧化三铁基磁性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超顺磁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其他可调节的优异的光、催化、吸附等性能,而在磁分离、催化、生物医学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围绕四氧化三铁基磁性聚合物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形貌表征、磁性能、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等,展开对不同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四氧化三铁基磁性聚合物材料的合成、磁分离性能以及催化性能的研究:(1)以油酸包覆的Fe3O4纳米粒子作为磁核,以MMA和DVB作为单体,分别使用正已烷、环已烷、甲苯等小分子致孔剂,采用改性悬浮聚合制备了10种磁性多孔微球(FMD),用氮气吸脱附法和压汞法表征了产物的孔结构,用TEM和SEM观察了产物的形貌,用TGA考察了四氧化三铁的包覆率。并尝试利用UV考察其脱除水体中的苯酚的能力。研究发现,FMD微球中存在类似于墨水瓶状孔的小口径大腹腔的孔。致孔剂类型和用量对FMD微球孔结构的影响是显著而复杂的。使用两种体系良溶剂作致孔剂(环已烷(CHX)和正已烷(n-HX))制备的产物均具有相对较高的比表面积。减少致孔剂用量,增加交联剂DVB的用量,都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交联网络,从而提高FMD微球的四氧化三铁包覆率。此外,增加磁流体的用量,也可以提高四氧化三铁的包覆率。FMD磁性微球表现出明显Fe304晶相结构,并在室温下,表现为超顺磁性。研究发现,FMD磁性多孔微球可有效地去除水溶液中的苯酚,去除率可达99.32%。(2)以油酸包覆的Fe304纳米粒子作为磁核,以St和DVB作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10种磁性Fe3O4/poly (St-co-DVB)微球,进一步以TEOS为硅源,制备了14种Fe3O4/poly (St-co-DVB)/SiO2有机/无机杂化的磁性微球。考察了单体组成、表面活性剂类型和磁流体的加入量对微球表面形貌、四氧化三铁包覆率及微球粒径等的影响。然后尝试以上述微球作为磁性基体,采用了水热法制备了Fe3O4/poly (St-co-DVB)/SiO2/TiO2磁性纳米催化剂,进一步研究其对罗丹明B(RhB)降解的光催化性能。研究发现,所制备的磁性纳米催化剂可在UV照射下有效地降解RhB。重复使用5次,其RhB的降解率仍在90%以上,仍具有高效的催化效果。此催化剂因其采用磁性无机.有机杂化磁性微球作为磁性基体,易于磁分离,有利于工业化使用。(3)制备了三个系列不同结构和形貌的磁性聚(六氯环三磷腈-co-双酚S)。以水热法制备了16种中空多孔的Fe3O4微球,并以此为磁核,以TEOS为硅源,在CTAB的存在下,在制得的Fe3O4微球外层包覆一层介孔二氧化硅制备了6种中空多孔Fe3O4/mSiO2和1种中空Fe3O4/nSiO2微球,再以BPS和HCCP作为单体,制备了4种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和4种中空Fe3O4/nSiO2/PZS微球。以共沉淀法制备的4种Fe3O4/OA纳米粒子为磁核,以BPS和HCCP作为单体,在TEA存在下,制备了9种Fe3O4/PZS磁性纳米线。以水热法制备了21种Fe304纳米线,并以此为磁核,以BPS和HCCP作为单体,在TEA存在下,制备了5种Fe3O4/PZS磁性纳米线。使用TEM和SEM观察了产物的形貌,用TGA考察了四氧化三铁的包覆率,XRD表征了产物的晶相结构,并采用DLS和SEM测试了产物的粒径,用SQUID测试了产物的磁性能,采用氮气吸脱附法表征了产物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此外,以上述制备的磁性聚磷腈复合材料为磁性基体,分别以Fe3O4/mSiO2/PZS为磁性基体,以二茂铁二甲酰氯为原料,利用酯化反应制备了Fe3O4/mSiO2/PZS/Fc磁性微球;以HAuCl4作为金源,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13种磁性聚磷腈纳米金催化剂,其对4.硝基苯酚在NaBH4存在下还原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并且此催化剂可循环使用。所得的聚膦腈磁性材料具有良好亲水性、良好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较好的磁响应能力等等,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无机磁性材料的制备
  • 1.2.1 沉淀法
  • 1.2.2 微乳液法
  • 1.2.3 热分解法
  • 1.2.4 水热法
  • 1.2.5 其他方法
  • 3O4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1.3 磁性Fe3O4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
  • 1.3.1 有机分子的修饰
  • 1.3.2 无机纳米材料的修饰
  • 1.3.3 磁性聚合物材料
  • 1.4 磁性材料的应用
  • 1.4.1 水处理应用
  • 1.4.2 生物医学应用
  • 1.4.2.1 生物分离与纯化
  • 1.4.2.2 可控药物释放
  • 1.4.2.3 磁共振成像(MRI)
  • 1.4.3 催化剂
  •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二章 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二乙烯基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 2.1 实验部分
  • 2.1.1 试剂
  • 2.1.2 试剂的处理
  • 3O4纳米粒子的制备'>2.1.3 油酸包覆的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
  • 2.1.4 磁性多孔微球的制备
  • 2.1.5 磁性微球的表征
  • 2.1.6 苯酚标准溶液的配制
  • 2.1.7 苯酚的吸附与磁分离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多孔聚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制备
  • 2.2.2 磁性多孔微球的红外分析
  • 2.2.3 微球的表面形貌分析
  • 2.2.4 磁性多孔微球的孔结构
  • 2.2.4.1 吸脱附表征结果
  • 2.2.4.2 压汞法表征结果
  • 2.2.5 致孔剂类型对微球孔结构的影响
  • 2.2.5.1 对比表面积的影响
  • 2.2.5.2 对孔面积的影响
  • 2.2.5.3 对平均孔径的影响
  • 2.2.5.4 对孔隙率的影响
  • 2.2.5.5 对孔径分布的影响
  • 2.2.6 磁性多孔微球的磁性能
  • 2.2.7 磁性多孔微球的热重和XRD分析
  • 2.3 磁性多孔微球在含苯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2.3.1 苯酚的吸附与磁分离
  • 2.3.2 苯酚标准直线的拟合
  • 2.3.3 磁性微球的分离效率
  • 2.4 小结
  • 3O4/聚(苯乙烯-co-二乙烯基苯)/SiO2磁性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第三章 Fe3O4/聚(苯乙烯-co-二乙烯基苯)/SiO2磁性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试剂
  • 3.1.2 试剂的处理
  • 3O4纳米粒子的制备'>3.1.3 油酸包覆的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
  • 3O4/poly(St-co-DVB)(FSD)磁性微球的制备'>3.1.4 Fe3O4/poly(St-co-DVB)(FSD)磁性微球的制备
  • 3O4/poly(St-co-DVB)/SiO2(FSDSi)的制备'>3.1.5 Fe3O4/poly(St-co-DVB)/SiO2(FSDSi)的制备
  • 3O4/poly(St-co-DVB)/SiO2/TiO2磁性微球的制备'>3.1.6 Fe3O4/poly(St-co-DVB)/SiO2/TiO2磁性微球的制备
  • 3.1.7 磁性微球的表征
  • 3.1.8 罗丹明B标准溶液的配制
  • 3.1.9 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
  • 3.2 结果与讨论
  • 3O4/poly(St-co-DVB)/SiO2/(FSDSi)磁性微球的制备'>3.2.1 Fe3O4/poly(St-co-DVB)/SiO2/(FSDSi)磁性微球的制备
  • 3O4/poly(St-co-DVB)(FSD)磁性微球的制备'>3.2.1.1 Fe3O4/poly(St-co-DVB)(FSD)磁性微球的制备
  • 3O4/poly(St-co-DVB)/SiO2(FSDSi)磁性微球的制备'>3.2.1.2 Fe3O4/poly(St-co-DVB)/SiO2(FSDSi)磁性微球的制备
  • 3.2.2 FSD和FSDSi磁性微球的表面形貌分析
  • 3.2.2.1 FSD磁性微球的表面形貌分析
  • 3.2.2.2 FSDSi磁性微球的表面形貌分析
  • 3.2.3 FSD和FSDSi磁性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
  • 3.2.4 FSD和FSDSi磁性微球的红外分析
  • 3.2.5 FSD和FSDSi磁性微球的磁性能
  • 3.2.6 FSD和FSDSi磁性微球的热重和XRD分析
  • 3.2.7 FSDSi磁性微球的孔结构
  • 3O4/poly(St-co-DVB)/SiO2/TiO2磁性催化剂的形貌和性质'>3.2.8 Fe3O4/poly(St-co-DVB)/SiO2/TiO2磁性催化剂的形貌和性质
  • 3O4/poly(St-co-DVB)/SiO2/TiO2磁性催化剂对RhB的光催化'>3.2.9 Fe3O4/poly(St-co-DVB)/SiO2/TiO2磁性催化剂对RhB的光催化
  • 3.3 小结
  • 3O4/SiO2/PZS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第四章 中空多孔Fe3O4/SiO2/PZS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试剂
  • 4.1.2 试剂的处理
  • 3O4微球的制备'>4.1.3 中空多孔Fe3O4微球的制备
  • 3O4/mSiO2磁性微球'>4.1.4 制备中空多孔Fe3O4/mSiO2磁性微球
  • 3O4/nSiO2磁性微球的制备'>4.1.5 中空Fe3O4/nSiO2磁性微球的制备
  • 3O4/mSiO2/PZS磁性微球的制备'>4.1.6 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磁性微球的制备
  • 3O4/nSiO2/PZS磁性微球的制备'>4.1.7 中空多孔Fe3O4/nSiO2/PZS磁性微球的制备
  • 4.1.8 二茂铁二甲酰氯(Fc-COCl)的合成
  • 3O4/mSiO2/PZS/Fc磁性微球的制备'>4.1.9 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Fc磁性微球的制备
  • 3O4/mSiO2/PZS/Au与Fe3O4/nSiO2/PZS/Au磁性微球的制备'>4.1.10 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Au与Fe3O4/nSiO2/PZS/Au磁性微球的制备
  • 4.1.11 磁性微球的表征
  • 4.2 结果与讨论
  • 3O4磁性微球的制备'>4.2.1 多孔中空Fe3O4磁性微球的制备
  • 3O4磁性微球的粒径'>4.2.1.1 中空多孔Fe3O4磁性微球的粒径
  • 3O4微球的晶体结构'>4.2.1.2 中空多孔Fe3O4微球的晶体结构
  • 3O4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4.2.1.3 中空多孔Fe3O4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 3O4/mSiO2和Fe3O4/nSiO2微球的制备'>4.2.2 中空多孔Fe3O4/mSiO2和Fe3O4/nSiO2微球的制备
  • 3O4/mSiO2/PZS和Fe3O4/nSiO2/PZS微球的制备'>4.2.3 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和Fe3O4/nSiO2/PZS微球的制备
  • 3O4/mSiO2/PZS微球的应用'>4.2.4 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微球的应用
  • 3O4/mSiO2/PZS/Fc微球'>4.2.4.1 制备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Fc微球
  • 3O4/mSiO2/PZS/Au与Fe3O4/nSiO2/PZS/Au磁性微球'>4.2.4.2 制备多孔中空Fe3O4/mSiO2/PZS/Au与Fe3O4/nSiO2/PZS/Au磁性微球
  • 3O4/mSiO2/PZS/Au磁性微球的催化性能'>4.2.4.3 中空多孔Fe3O4/mSiO2/PZS/Au磁性微球的催化性能
  • 4.3 小结
  • 3O4/PZS/Au磁性纳米线'>第五章 包裹聚合法制备Fe3O4/PZS/Au磁性纳米线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
  • 5.1.2 试剂的处理
  • 3O4纳米粒子的制备'>5.1.3 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
  • 3O4/PZS磁性纳米线的制备'>5.1.4 Fe3O4/PZS磁性纳米线的制备
  • 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制备'>5.1.5 Fe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制备
  • 5.1.6 磁性纳米线的表征
  • 5.2 结果与讨论
  • 3O4纳米粒子的制备'>5.2.1 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
  • 3O4/PZS纳米线的制备'>5.2.2 Fe3O4/PZS纳米线的制备
  • 3O4/OA纳米粒子油酸包覆量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5.2.2.1 Fe3O4/OA纳米粒子油酸包覆量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OA的加入量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5.2.2.2 Fe3O4/OA的加入量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5.2.2.3 HCCP与BPS添加量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5.2.2.4 超声功率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PZS磁性纳米线的性能'>5.2.2.5 Fe3O4/PZS磁性纳米线的性能
  • 3O4/PZS/Au磁性纳米线'>5.2.3 制备Fe3O4/PZS/Au磁性纳米线
  • 5.3 小结
  • 第六章 原位聚合法制备磁性聚磷腈纳米线
  • 6.1 实验部分
  • 6.1.1 试剂
  • 6.1.2 试剂的处理
  • 3O4纳米线的制备'>6.1.3 Fe3O4纳米线的制备
  • 3O4/PZS磁性纳米线的制备'>6.1.4 Fe3O4/PZS磁性纳米线的制备
  • 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制备'>6.1.5 Fe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制备
  • 6.1.6 磁性纳米线的表征
  • 6.2 结果与讨论
  • 3O4纳米线的制备'>6.2.1 Fe3O4纳米线的制备
  • 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6.2.1.1 PEG浓度对Fe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6.2.1.2 PEG分子量对Fe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6.2.1.3 反应时间对Fe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6.2.1.4 硫酸亚铁与硫代硫酸钠摩尔比对Fe3O4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纳米线的性质'>6.2.1.5 Fe3O4纳米线的性质
  • 3O4/PZS纳米线的制备'>6.2.2 Fe3O4/PZS纳米线的制备
  • 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6.2.2.1 HCCP与BPS添加量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6.2.2.2 超声功率对Fe3O4/PZS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3O4/PZS磁性纳米线的性能'>6.2.2.3 Fe3O4/PZS磁性纳米线的性能
  • 3O4/PZS/Au磁性纳米线'>6.2.3 制备Fe3O4/PZS/Au磁性纳米线
  • 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形貌'>6.2.3.1 Fe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形貌
  • 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催化性能'>6.2.3.2 Fe3O4/PZS/Au磁性纳米线的催化性能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四氧化三铁基磁性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