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杜氏藻生物质能源的初步研究

开发杜氏藻生物质能源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建立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有效措施。在众多生物质中,藻类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以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是制备生物质能源的良好材料。本实验选择杜氏藻(Dunaliella)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诱变育种、胁迫诱导和海水养殖等方法获得高脂含量的杜氏藻生物质原料。通过热裂解反应将其转化为生物油和可燃气等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初步建立了一条开发杜氏藻生物质能源的新途径。主要结果如下:1.对杜氏藻属(Dunaliella)的15个不同株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培养,在生长平衡期收获,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脂类含量。其中9株杜氏藻的脂类含量超过了干重的10%,达10.4~18.3%,其它6株在6.7~9.0%之间;2.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氮含量、温度、光照和盐度等因素对杜氏藻株系(NO.10和NO.15)生长和脂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杜氏藻生长的培养条件是:氮含量(5mmol/L)、温度(28℃)、光照(15 000lx)以及盐度(1.5mol/L);最适合杜氏藻脂类积累的培养条件是:氮含量(1mmol/L)、温度(33℃)、光照(25 000lx)以及盐度(0.5mol/L):3.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杜氏藻Dunaliella bardawil H-42(编号为NO.10)进行诱变。通过小剂量乙醚抽提和索氏提取法分析,得到两株脂类含量显著高于原出发株的突变株,分别命名为D.bardawil H-42 var.HL-1(简称HL-1)和D.bardawil H-42 vat.HL-2(简称HL-2)。研究表明,HL-1和HL-2的脂类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21.1%和2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1.9%和28.1%。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表明,HL-1和HL-2与NO.10的遗传相似系数为分别为0.797和0.718,由此确认HL-1和HL-2均为NO.10的高脂突变株;4.利用海水对杜氏藻进行了室外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周年养殖过程中,培养液的盐度、pH值以及微生物含量的变化情况都不影响杜氏藻的正常生长,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脂类产出。海水养殖可以成为一种大规模养殖杜氏藻的简单、经济的成功模式:5.以杜氏藻生物质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热裂解实验。结果显示,杜氏藻生物质原料被转化成了生物油、裂解气和焦炭等产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催化剂等反应参数对热解产物含量的影响规律,发现提高热解温度可以增加热解油、气的总产率,添加催化剂可以提高生物油的产出比例。利用杜氏藻的高脂突变株HL-1和HL-2热解获得了高产量的生物油,产油率分别为51.3%和52.4%,生物油热值可达34MJ/kg和35MJ/kg,大约是木材的2倍;同时获得了一定量的裂解气体(产率为25.6%和20.9%),其中可燃气的比例含量分别占总裂解气的58.96%和65.10%;最终所获的生物质能源的总产率分别可达76.9%和73.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能源、资源与环境
  • 1.2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
  • 1.3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 1.4 利用微藻制备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
  • 1.5 环境因子对微藻脂类积累的影响
  • 1.6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 藻种来源及其培养
  • 2.3 杜氏藻多株系的筛选实验
  • 2.4 培养条件对杜氏藻生长和脂类含量的影响
  • 2.5 高脂杜氏藻的诱变筛选与分析
  • 2.6 利用浓缩海水养殖杜氏藻
  • 2.7 杜氏藻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研究
  • 2.8 杜氏藻热解制备生物油的研究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杜氏藻多株系的筛选
  • 3.2 培养条件对杜氏藻生长和脂类含量的影响
  • 3.3 高脂杜氏藻的诱变筛选与分析
  • 3.4 利用海水养殖杜氏藻
  • 3.5 利用杜氏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 3.6 利用杜氏藻热解制备生物油
  • 第四章 讨论
  • 4.1 杜氏藻的脂类含量和组成
  • 4.2 环境因子对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 4.3 低氮环境诱导杜氏藻脂类含量提高
  • 4.4 高脂杜氏藻的诱变及其培养
  • 4.5 利用海水养殖杜氏藻
  • 4.6 利用杜氏藻热解制备生物质能源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5.1 小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硅藻中国新记录属种——科氏杜氏藻[J]. 西北植物学报 2020(02)
    • [2].培养条件对杜氏藻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24)
    • [3].周年纪[J]. 健康与营养 2016(Z2)
    • [4].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家风传承与镜鉴[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06)
    • [5].新疆杜氏旅游[J].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 2014(10)
    • [6].杜氏手法临床应用探讨[J]. 四川中医 2010(12)
    • [7].杜氏医术疗效卓著 2800元包你学到真技真方[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0(12)
    • [8].《杜氏述训》的处世智慧及其现代启示[J]. 滨州学院学报 2008(04)
    • [9].杜氏藻的特性及其开发应用前景[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03)
    • [10].杜氏藻应用现状与展望[J]. 生物学通报 2009(12)
    • [11].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混合培养技术的研究[J]. 盐业与化工 2008(06)
    • [12].基于生物质能源的杜氏藻海水室外周年养殖[J]. 可再生能源 2011(01)
    • [13].百年秘方杜氏懒膏 培训全套技术只需2800元[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1(01)
    • [14].杜氏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08(04)
    • [15].一株杜氏藻的分子鉴定与耐盐特性[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03)
    • [16].绿色杜氏藻不同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家族胁迫应答模式研究[J]. 遗传 2017(02)
    • [17].不同营养条件对极端嗜盐杜氏藻生长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06)
    • [18].仙源杜氏五修族谱序(译文)[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09)
    • [19].培养基成分含量对巴夫杜氏藻生长的影响[J]. 新能源进展 2013(02)
    • [20].秸秆,米糠发酵液对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生长的影响[J]. 苏盐科技 2013(01)
    • [21].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析(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07)
    • [22].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23].碳源对巴氏杜氏藻生长及其脂类含量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344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07)
    • [25].杜氏实业:大干快上,只争朝夕[J]. 电器 2010(04)
    • [26].家学文化传承形式探析——以滨州杜氏家学为例[J]. 滨州学院学报 2009(02)
    • [27].品尝日本清酒的最好时光[J]. 食品与生活 2013(10)
    • [28].清酒:不同“杜氏”,不同滋味[J]. 商务旅行 2009(05)
    • [29].杜氏藻中性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免疫活性初步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06)
    • [30].信仰、性别、表达:杜氏书信与19世纪东北天主教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标签:;  ;  ;  ;  ;  

    开发杜氏藻生物质能源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