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视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开

共同犯罪视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开

论文摘要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作为刑法犯罪论的重要课题,其理论不仅复杂和深邃,而且蕴含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因而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共犯与身份的关系,最终是以刑事责任为终点,而能否公正合理地归结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关系到刑法社会控制、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与否,更关涉法律的终极人文关怀实现与否。基于客观主义的刑法立场,贯彻法益侵害说,着眼于实质的解释观念,以实现法律正义,是本文的写作主线。本文采刑法解释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交叉研究方法、分类研究方法等,并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共同犯罪下的身份犯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厘清刑法中身份与身份犯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基于共犯的本质明确了研究共同犯罪应有的基本立场,包括我国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分、部分犯罪共同说的提倡以及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并揭示出具体分类方法对我国刑法的重要意义等,明确了身份对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影响的依据与方式,并以此分析共同犯罪视域下的身份犯问题,如共同犯罪性质的认定、身份犯与亲手犯的竞合、共同犯罪下认识错误问题以及司法实践中涉及自然身份犯与法定身份犯的共同犯罪的认定等诸多刑法适用问题,以期得出符合正义理念实质要求的结论,在丰富刑法基础理论的同时,促进司法实践中个案正义的实现。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刑法中身份与身份犯的基本内涵
  • 1.1 刑法中的身份
  • 1.1.1 身份的刑事立法概况
  • 1.1.2 身份的概念与特征
  • 1.1.3 身份的分类
  • 1.1.4 身份的刑法功能
  • 1.2 刑法中的身份犯
  • 1.2.1 身份犯的概念与特征
  • 1.2.2 身份犯的本质
  • 1.2.3 身份犯的学理类型
  • 第2章 共犯的基本理论及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影响
  • 2.1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 2.1.1 客观理论
  • 2.1.2 主观理论
  • 2.1.3 犯罪事实支配论
  • 2.1.4 我国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标准
  • 2.2 共犯的本质(Ⅰ)——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 2.2.1 破题: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对立
  • 2.2.2 关键:明确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分歧
  • 2.2.3 场域:我国的学说、观点介评
  • 2.2.4 出路:部分犯罪共同说的提倡
  • 2.3 共犯的本质(Ⅱ)——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
  • 2.3.1 学说: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
  • 2.3.2 争点:基于刑法立场的不同
  • 2.3.3 结论:我国刑法之立场选择
  • 2.4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 2.4.1 英美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 2.4.2 大陆法系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 2.4.3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 2.5 身份对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
  • 2.5.1 身份影响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依据
  • 2.5.2 身份对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影响的方式
  • 第3章 身份犯与共同正犯
  • 3.1 身份犯与共同正犯
  • 3.1.1 有身份者联合且共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构成共同正犯
  • 3.1.2 有身份者联合但并未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是否构成共同正犯
  • 3.1.3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
  • 3.1.4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
  • 3.2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中的亲手犯
  • 3.2.1 亲手犯的概念与类型
  • 3.2.2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中亲手犯的竞合
  • 第4章 身份犯与共犯
  • 4.1 身份犯与教唆犯
  • 4.1.1 身份犯与教唆犯的竞合
  • 4.1.2 无身份者教唆有身份者之情形
  • 4.2 身份犯与帮助犯
  • 4.2.1 有身份者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犯罪之情形
  • 4.2.2 无身份者帮助有身份者实施犯罪之情形
  • 第5章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中的错误
  • 5.1 共犯的错误论之基本理论概说
  • 5.1.1 共犯的错误之概念
  • 5.1.2 共犯的错误之种类
  • 5.2 身份犯与构成要件性的认识错误
  • 5.2.1 身份犯与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
  • 5.2.2 身份犯与不同构成要件间的错误
  • 5.3 身份犯与违法性认识错误
  • 5.3.1 违法性认识错误概述
  • 5.3.2 身份犯之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6章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理论在实务中的贯彻
  • 6.1 自然身份犯——以强奸罪为个案的研究
  • 6.1.1 强奸罪之共犯概说
  • 6.1.2 共同犯罪下的强奸罪司法认定
  • 6.2 法定身份犯——以受贿罪为个案的研究
  • 6.2.1 共同受贿犯罪概述
  • 6.2.2 共同犯罪下的受贿罪司法认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态[J]. 法制博览 2018(05)
    • [2].身份共同犯罪的定罪[J]. 西藏科技 2019(04)
    • [3].浅析共同犯罪的中止形态[J]. 法制博览 2018(10)
    • [4].从“共同犯罪”理论角度浅论电信诈骗的司法打击处理[J]. 法制博览 2018(15)
    • [5].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属共同犯罪之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7)
    • [6].论代替考试罪中的共同犯罪[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03)
    • [7].论共同犯罪理论的网络异化[J].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04)
    • [8].浅论四要件说关于共同犯罪理论的缺陷[J]. 法制博览 2019(10)
    • [9].共同犯罪成立范围在刑法学理上的展开[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0].以民事合同视角试解读共同犯罪理论[J]. 法制博览 2019(16)
    • [11].生态环境共同犯罪类型化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3)
    • [12].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探析——对姜某某等故意杀人案的分析[J]. 法制博览 2019(21)
    • [13].走私案件中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从犯认定问题[J]. 经济刑法 2018(00)
    • [14].评单一制正犯体系与我国共同犯罪体系的归属[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15].共同犯罪量刑畸重问题之改良——基于结果无价值立场的重新思考[J]. 行政与法 2018(02)
    • [16].设立共同犯罪的目的探究——兼论“行为共同说”的合理性[J]. 犯罪研究 2019(02)
    • [17].由一起失火案引起的对过失共同犯罪的思考[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4)
    • [18].片面共犯中行为人是否成立片面共犯[J]. 商品与质量 2012(S5)
    • [19].浅析单位犯罪的共同犯罪形式[J]. 法制与社会 2014(32)
    • [20].论共同过失犯罪[J]. 消费导刊 2008(12)
    • [21].承继共犯在不同场合中的认定[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30)
    • [22].由一则案例看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与构成[J]. 青春岁月 2013(07)
    • [23].共同犯罪中止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1(07)
    • [24].机能主义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再解释[J]. 法治社会 2019(05)
    • [25].论片面帮助犯的共犯性[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04)
    • [26].浅析共谋共同犯罪[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11)
    • [27].论对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J]. 法制博览 2018(10)
    • [28].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析[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 [29].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下共同犯罪认定的弊端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6)
    • [30].浅析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的认定[J]. 法制博览 2015(36)

    标签:;  ;  ;  

    共同犯罪视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