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落松针覆盖对场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研究

枯落松针覆盖对场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凋落物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繁多,本试验以生产实践经验为依据,以不同树种枯落松针和其他常规覆盖物覆盖播种后苗床,对长白落叶松、红松以及水曲柳种子的场圃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试验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个区组,每个区组7种或9种处理。播种前对种子催芽,对土壤消毒。播后观测发芽数,测量苗高。出苗数确定后,每个处理定期定株测量苗高和地径。植物生长季中,测量土壤温度,测定覆盖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覆盖物下,土壤温度的差异显著(p<0.05)。河沙覆盖下的土壤温度最高,其次是0.5cm厚落叶松针叶和圃地土,即只有河沙和0.5cm厚落叶松针叶能提高土壤温度,其余几种覆盖物都降低土壤温度。松针覆盖能有效降低土壤温度;草帘下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圃地土;锯末下的土壤温度略低于圃地土。(2)覆盖物对长白落叶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种子萌发阶段,锯末、0.5cm厚落叶松针叶和1.5cm厚樟子松针叶效果优于圃地土;除了河沙,其余覆盖物均能促进早期苗高生长;齐苗后,1.5cm厚落叶松针叶覆盖效果最好。越早萌发的长白落叶松幼苗死亡率越高。覆盖过厚对种子萌发不利,对早期苗高影响不大,厚度太大或太小对齐苗后的苗高和地径生长不利。三种枯落针叶相比,樟子松枯落针叶对前期生长效果最好;齐苗后,落叶松枯落针叶效果最好。针叶会增大土壤酸度,提高养分有效性,其中落叶松枯落针叶效果更明显。(3)覆盖物对红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与圃地土相比,种子萌发阶段,除了草帘和5cm厚落叶松针叶,其余覆盖物的效果均较好;除了河沙,其余覆盖物均能促进早期苗高生长;齐苗后,3cm厚落叶松针叶覆盖下的效果最佳。越早萌发的红松幼苗存活率越高。覆盖过厚对种子萌发不利,对早期及齐苗后苗高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齐苗后的地径效果不佳。三种枯落针叶相比,落叶松枯落针叶对前期生长效果好;齐苗后,苗高和地径呈此消彼长的关系。(4)覆盖物对水曲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与圃地土相比,种子萌发阶段,除了河沙和草帘,其余覆盖物均优于圃地土;除了河沙,其余覆盖物均能促进早期苗高生长;齐苗后,除了3cm厚樟子松枯落针叶,其余覆盖物下的苗高和地径均优于圃地土。越早萌发的水曲柳幼苗死亡率越高。三种枯落针叶相比,樟子松和红松枯落针叶对前期生长效果好;齐苗后,落叶松枯落针叶效果最佳。(5)枯落针叶覆盖对三类树种种子的萌发都有促进作用;河沙对它们的早期苗高生长影响效果最差;齐苗后,中间厚度的落叶松枯落针叶对幼苗生长效果最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松针覆盖对种子萌发的意义
  • 1.2 覆盖物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 1.2.1 播种覆盖物的选择
  • 1.2.2 覆盖物厚度的研究
  • 1.2.3 覆盖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材料来源
  • 2.2.2 试验样地设计
  • 2.2.3 种子及样地处理
  • 2.2.4 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记录
  • 2.2.5 不同覆盖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覆盖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3.2 不同覆盖物对长白落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1 不同覆盖物对长白落叶松种子的萌发效应
  • 3.2.2 不同覆盖物对最早萌发的30株长白落叶松幼苗苗高的影响
  • 3.2.3 不同覆盖物对最早萌发的长白落叶松植株与齐苗后植株的死亡率比较
  • 3.2.4 不同覆盖物下长白落叶松齐苗后植株的生长情况
  • 3.2.5 不同覆盖物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
  • 3.2.6 讨论
  • 3.3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3.3.1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种子的萌发效应
  • 3.3.2 不同覆盖物对最早萌发的30株红松幼苗苗高的影响、
  • 3.3.3 不同覆盖物对最早萌发的红松植株与齐苗后植株的死亡率比较
  • 3.3.4 不同覆盖物下红松齐苗后植株的生长情况
  • 3.3.5 不同覆盖物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
  • 3.3.6 讨论
  • 3.4 不同覆盖物对水曲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3.4.1 不同覆盖物对水曲柳种子的萌发效应
  • 3.4.2 不同覆盖物对最早萌发的30株水曲柳幼苗苗高的影响
  • 3.4.3 不同覆盖物对最早萌发的水曲柳植株与齐苗后植株的死亡率比较
  • 3.4.4 不同覆盖物下水曲柳齐苗后植株的生长情况
  • 3.4.5 不同覆盖物下的土壤理化性质
  • 3.4.6 讨论
  • 3.5 不同覆盖物对三种林木种子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3.6.1 不同覆盖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3.6.2 不同覆盖物对长白落叶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3.6.3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3.6.4 不同覆盖物对水曲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3.6.5 不同覆盖物对三种林木种子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太原市油松针叶黄化发生原因分析[J]. 山西林业 2020(02)
    • [2].不同采集时间和不同干燥处理方法获取红松针叶抗氧化能力效果的差异[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12)
    • [3].黑松针叶束水培生根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 [4].松针叶制作高效饲料[J]. 农村新技术 2010(16)
    • [5].马尾松针叶生态储存柑橘的方法研究[J]. 科学启蒙 2020(Z2)
    • [6].松针叶制作高效禽畜饲料[J]. 农家之友 2010(10)
    • [7].松针叶粉可改善粗纤维鱼肉品质[J]. 湖南农业 2008(04)
    • [8].立地因子对红松针叶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5)
    • [9].盐酸-香草醛比色法测定油松针叶和树皮中原花青素的含量[J]. 山西林业科技 2010(04)
    • [10].柴松针叶束水培生根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02)
    • [11].南亚松针叶的挥发性物质化学成分[J]. 西部林业科学 2015(04)
    • [12].油松针叶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9)
    • [13].马尾松针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03)
    • [14].红松针叶形态地理变异的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2(03)
    • [15].云南松针叶的耐火性模型研建[J]. 林业资源管理 2009(06)
    • [16].风速对红松针叶床层两个重要失水时间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12)
    • [17].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 [18].不同林分类型油松针叶内生化物质的变化[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10)
    • [19].油松针叶束水培生根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3)
    • [20].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20)
    • [21].生长季油松针叶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变化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06)
    • [22].云南松针叶病害及其防治[J]. 致富天地 2012(08)
    • [23].深冬季节油松针叶过剩光能的耗散及光氧化防御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05)
    • [24].白皮松针叶枯黄原因调查分析与防治技术[J]. 北方园艺 2010(17)
    • [25].白皮松针叶枯黄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8)
    • [26].不同季节马尾松针叶热解的热红联用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11)
    • [27].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华山松针叶的矿质元素[J]. 广东化工 2011(01)
    • [28].落叶松针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8(08)
    • [29].黑松针叶提取物抗霉菌活性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09(08)
    • [30].CO_2浓度升高对落叶松针叶质膜过氧化物产量的影响[J]. 吉林林业科技 2017(02)

    标签:;  ;  ;  

    枯落松针覆盖对场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