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语文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蒙城一中高明岭

【中图分类号】G122.86【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46-01

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生物教学中最常运用的讲述法就是以它为基础。同时语文科学中的古代诗词、成语、谚语、歇后语及迷语等,都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语文中的许多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在生物的教学中均具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能将生物中一些深奥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和简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现分述如下:

一、诗词的应用

在我国浩瀚的古诗词中,有许多与生物学内容有关的诗句。在生物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不仅能活跃气氛、加深理解,而且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温度是影响高山植物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再如讲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我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说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讲解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时,可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二、成语的应用

成语是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或做导言,或做实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精髓,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用“叶落归根”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说明条件反射、“一分为二”说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华而不实”说明植物体缺少元素硼而出现的现象(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开花,却不能受粉,很难形成种子)“时隐时现”说明连续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形态的变化。用“不劳而获”说明寄生对寄生者有利,用“恩将仇报”说明寄生对寄主有害等等。概括性强、寓意深刻。

三、谚语的应用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能反映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课堂中适当选择运用,能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表示生物的竞争关系,“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表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语强调了植物生长过程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肥代谢对生物的影响,通过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来提高光合作用增加产量的重要性。“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强调了生物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等等。

四、歇后语的应用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诙谐而形象的语言形式。挖掘歇后语中的生物学知识,将其用于生物学教学,或作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能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吃着梅子问酸甜—明知故问”(应激性、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应激性、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蛇吞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食物链:鼠一蛇一鹰)、“硬要麻雀生鹅蛋”—蛮不讲理(遗传)、“掐了头的树苗—节外生枝”(顶端优势)。

五、迷语的应用

谜语是中国一项传统文化。把生物主要特征或本质规律概括起来,形成生物学谜语,或收集民间相关生物学谜语,在课堂中抓住契机,适时应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一脉相承”(打一生物名词)理解遗传现象,再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让学生从种子的节构猜出“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果皮”、“种皮”、“种子”,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记忆深刻。从而不易混淆“果皮”和“种皮”两个概念。

六、谐音语的应用

巧用谐音语言将一些生物知识浓缩,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诙谐幽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和记忆。既压缩了记忆的容量,又富有情趣,这样记忆快、印象深。如对于人体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可总结成:(必需)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携: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淡:蛋氨酸即甲硫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这样学生记起来就比较容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而且学生在运用的同时也学会了自己尝试用谐音去记忆的方法,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雅称的应用

雅称指自然界或科学中存在的生物、结构、物质和现象等,人们根据其功能、规律的特点授予恰当、贴切、形象的别称。在生物学教学中,也可根据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和功能授予其形象的称号。如:把血液中三种血细胞比做“三支船队”:白细胞是“白色护卫队”,红细胞是“红色运输队”,血小板是“防洪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三种细胞的功能。在如:细胞核是“细胞的司令部”、细胞膜是“边防守卫军”、干细胞是“潜在的组织器官”、抗体是“特种护卫队”、癌细胞是“脱缰之马”、ATP是“能量货币”、大脑是“人体司令部”等等,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

八、顺口溜的应用

生物学知识很多,有些知识点零散难记,抓住其知识重点,可以编成具有一定的音韵和节奏感的顺口溜,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来抓住其知识重点,既可缩小大脑的记忆负担,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如几种无机盐缺乏症:“钙、磷不够疏松症,小儿还患佝偻病;成人缺碘甲状肿,幼儿必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生殖发育要缓行;血红蛋白铁组成,缺少就患贫血症”。这样把几种常见无机盐缺乏症归纳在一起,利用押韵特点,使无机盐与相应缺乏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持久的联系。

标签:;  ;  ;  

略谈语文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