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 ——基于财政收入集权和土地财政的视角

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 ——基于财政收入集权和土地财政的视角

论文摘要

由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相结合的“中国式分权”被认为是中国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财政分权让地方政府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而“政治集权”为中央引导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创造了条件。然而,上述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代价。其中一项便是地方公共品提供的扭曲:与基础设施投入的过度热情相比,中国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提供明显不足,而且区域分布失衡。本文基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上更为清晰地分析了“中国式分权”是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公共品提供结构的,并力图包含一些非常重要但已有研究关注较少新现象。首先,许多文献认为财政收入分权是导致地方政府忽视公共服务的重要原因,相应的政策含义便是财政收入集权和加大转移支付,这实际上符合近年来的政策实践: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同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转移支付。然而,本文认为,“中国式分权”所包括的财政收入分权、行政和财政支出责任高度下放以及由政治集权引发的政绩考核和晋升激励是互相嵌入的制度安排。它们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前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单独对一方面的修正,特别是分税制改革以来的财政收入集权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不能缓解这一问题。相应的实证研究支持上述观点,财政收入分享比例和财政自主权的下降强化了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或上级政府政策目标的力度,但对但对那些中央政府难以考核的公共服务部门,财政支出可能受到负面影响。事实上,在“向上负责”的政治体制下,中央或上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目标高度依赖于是否能够建立可量化指标,这使得政策目标很难覆盖难以评估教育等公共服务职能。因此,财政集权条件下地方政府对上级政府重视部门的高强度激励反而可能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这可能会加大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本文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品提供的关系。当前,通过垄断土地转让一级市场获取了大量财政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融资模式。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证明,在“以地生财”和“以地引资生税”两种机制的作用下,尽管掌控更多的土地资源放松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约束,但是也提高了经济性公共品的边际收益和非经济性公共品的机会成本,因此在均衡时地方政府会增加经济性公共品的投入,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并不一定是宽裕财政收入的受益者。利用全国283个地级市2003-2008年的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掌握更多的土地资源会显著降低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因此,要素市场改革和土地增值收益的规范管理是改善地方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提出问题;第2章分类梳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已有文献,并在相应处给出必要的评论;第3章对“中国式分权”的制度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第四章实证研究了财政收入集权能否增加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第五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了“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品提供的关系。最后一章是结论和政策含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本文主要内容概览
  • 1.3 研究思路图解
  • 1.4 对本文几个概念的说明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式分权"与公共品提供:文献综述
  • 2.1 财政分权理论的演进
  • 2.1.1 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
  • 2.1.2 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
  • 2.1.3 财政分权与公共品提供理论的新进展:民主决策过程及实证研究
  • 2.2 "中国式分权"的收益与代价
  • 2.2.1 中国的政治中央集权与政策执行模式
  • 2.2.2 "中国式分权"的收益: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奇迹"
  • 2.2.3 "中国式"分权的代价:政府多任务的激励扭曲
  • 2.3 "中国式分权"与公共品供给失衡
  • 2.3.1 公共品供给的失衡:地方政府的偏好替代
  • 2.3.2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 第三章 中国的财政体制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制度背景
  • 3.1 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的变迁
  • 3.2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的财政体制现状
  • 3.2.1 地方政府的财政融资结构
  • 3.2.2 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划分
  • 3.3 当前财政体制的弱点与缺陷
  • 3.3.1 转移支付体制不完善
  • 3.3.2 过多的地方政府层级结构和"扩权强县"改革
  • 3.3.3 财政分权与财政自主权:一个概念的辨析
  • 3.3.4 地方政府非税收收入的膨胀
  • 3.4 地方政府的治理体制
  • 3.5 结束语
  • 附录
  • 1 M型组织结构和U型组织结构
  • 2 财政承包制的具体制度安排
  • (1) "分灶吃饭"体制
  • (2) 财政包干体制
  • 3 "扩权强县"改革的制度背景
  • 第四章 财政收入集权增加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吗?——以河南省减免农业税为例
  • 4.1 引言
  • 4.2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和分税制改革的缺陷
  • 4.2.1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 4.2.2 分税制改革是一项"未完成的改革"
  • 4.3 研究思路和农业税改革背景
  • 4.3.1 研究基本思路
  • 4.3.2 农业税改革的过程
  • 4.4 计量模型和变量设计
  • 4.4.1 计量模型
  • 4.4.2 变量和指标设计
  • 4.5 实证结果
  • 4.5.1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 4.5.2 回归结果和解释
  • 4.5.3 稳健性检验
  • 4.6 实证结果的一个扩展:财政收入集权与地方政府支出结构
  • 3.7 结论
  • 附录
  • 1 双重差分方法介绍
  • 2 稳健性检验中动态面板方法介绍
  • 3 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 第五章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品提供
  • 5.1 引言
  • 5.2 "土地财政"的制度背景
  • 5.2.1 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 5.2.2 土地转让收入的迅速膨胀
  • 5.2.3 土地出让金的特点
  • 5.3 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
  • 5.3.1 理论模型
  • 5.3.2 对模型的讨论
  • 5.4 实证检验
  • 5.4.1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 5.4.2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 5.4.3 实证结果
  • 5.4.4 稳健性检验
  • 5.5 结论与政策启示
  • 附录
  • 第六章 结论、政策含义和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政策蕴含
  • 6.2.1 改革政治治理体制,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 6.2.2 调整财政收支关系,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 6.2.3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规范化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准扶贫与新型地方政府形塑[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历程、困境与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案例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4].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3)
    • [5].中央—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历史变迁与优化——基于地方政府行动策略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20(02)
    • [6].地方政府的财源选择和分权体制改革[J]. 企业观察家 2020(02)
    • [7].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创新与启示[J]. 中国政府采购 2020(09)
    • [8].论地方政府创新的改革缘起与推进机理[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风险的规避、转嫁与控制策略: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对比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10)
    • [10].制度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分析框架:制度环境、行动者、合作结构[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1].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8(S1)
    • [12].增长与创新的耦合: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演变的趋向[J]. 行政与法 2018(12)
    • [13].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定价市场化的分析[J]. 财政科学 2018(12)
    • [14].浅析地方政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职能[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02)
    • [15].地方政府如何面对安全与增长的两难冲突?——来自煤矿关闭的证据[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6].公正程序与公共原则:地方政府边界重划的三项主张[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17].甘肃省地方政府推动便民服务及“最多跑一次”改革调查[J]. 发展 2019(07)
    • [18].浅谈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14)
    • [19].为什么地方政府对放开汽车限购不积极[J]. 汽车纵横 2019(10)
    • [20].地方政府“创新悖论”的机制及警示[J]. 领导科学 2017(31)
    • [21].关于京津冀地方政府债协同监管的建议[J]. 经济与管理 2018(01)
    • [22].根治地方政府数据造假[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8(Z1)
    • [23].地方政府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作用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4].如何协调好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J]. 化工管理 2017(07)
    • [25].地方政府权力“瘦身”的障碍分析与破解对策[J]. 地方治理研究 2017(02)
    • [26].浅析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稳步推进[J]. 领导之友 2017(05)
    • [27].低碳试点城市与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一个初步的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09)
    • [28].李克强:地方政府要在年内对外公布涉企收费清单[J]. 中国应急管理 2017(05)
    • [29].地方政府督查问题探析[J]. 领导科学 2017(19)
    • [30].市场化、地方政府努力方向与产业结构升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标签:;  ;  ;  ;  ;  

    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 ——基于财政收入集权和土地财政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