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红杉林林窗特征及其对群落更新的影响研究

太白红杉林林窗特征及其对群落更新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秦岭的太白山,另外在光头山、柞水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也有少量分布,太白红杉是秦岭山区最上线的唯一乔木树种,是该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稳固山石、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窗干扰是森林群落中经常发生的重要的小规模干扰,它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得以长期维持的重要驱动力,而且对森林结构、循环和更新产生重要的影响。系统研究林窗干扰可为受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对秦岭太白红杉林林窗特征及其对群落更新的影响研究,揭示了不同海拔太白红杉林林窗的分布和形成特点及其对优势树种的更新的影响机理,为研究秦岭太白红杉林群落的自然更新及抚育和管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太白红杉集中分布的秦岭太白山地区按照上、中、下限各设置一个大小为100m×100m的样地,对每个样地内的林窗进行数量统计,调查每个林窗的特征指标以及其中的幼苗、幼树数量和特性指标:在林窗临近处做1个与林窗同样面积大小的样方,调查所有乔木树种(包括幼苗和幼树)的数量、高度、胸径、冠幅等特性指标,运用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太白红杉分布的下限和中部,以中小林窗为主,大林窗较少;而在上限区域,以大型林窗为主。在其分布的下限、中部和上限,林窗面积占样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4%、34.4%和30.4%,而扩展林窗的面积占样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2.6%、67.0%和54.6%。(2)太白红杉林的林窗形成主要是上层乔木发生折干、折枝、掘根风倒或枯立几种方式。随着海拔的升高,林窗的形成方式逐步由枯立为主转为以折干为主,林窗的形成方式逐步由单一方式转为多种林窗形成方式。(3)太白红杉林的林窗形成木数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其分布的下限、中部和上限,林窗形成木的数量平均数分别为1.4、2.3、3.1个。(4)太白红杉林林窗边界木的高度和胸径大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或减小,但边界木个体与林内的个体平均大小相一致。在太白红杉分布的下限、中部和上限,林窗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分别为6.15 m、4.9 m、3.3 m:平均胸径分别为18.0 cm、16.2 cm和14.8 cm。(5)在太白红杉林分布的下限,形成太白红杉+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混交林,群落中巴山冷杉有大量的幼苗和幼树,但太白红杉占据着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群落中林窗内太白红杉幼苗、幼树的存活率相对较高,而巴山冷杉长期处于幼苗、幼树阶段,只有出现干扰形成林窗后,巴山冷杉才可能长成为成树。(6)不同大小林窗内乔木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变化,反映了太白山亚高山带主要针叶树种的更新策略与林窗大小的关系。在太白红杉分布的下限和中部,太白红杉的更新密度在中等大小(100~150 m2)的林窗内最大;而在分布的上限,小林窗(<50 m2)有利于太白红杉的更新,可能由于林窗内昼夜温差太大,不利于乔木幼苗的生存,而一些灌木在林窗内大量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太白红杉的更新。巴山冷杉更新密度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呈现出单调递减趋势。可能较大的林窗有更强烈的光照,不利于耐阴植株巴山冷杉的生长。(7)林窗内太白红杉的更新密度明显高于林冠下的更新密度。而巴山冷杉在林窗和林内的更新密度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未来上层优势树种组成的差异,林窗和林内幼苗更新及组成的差异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林窗在推动森林更新及维持森林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林窗的概念
  • 1.2 林窗的特征
  • 1.3 林窗干扰与森林动态的关系
  • 1.3.1 林窗形成特殊小生境
  • 1.3.2 林窗对植物入侵、定居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1.3.3 林窗干扰与更新
  • 1.3.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案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3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 2.4 林窗面积的计算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林窗的特征研究
  • 3.1.1 实际林窗大小结构
  • 3.1.2 扩展林窗大小结构
  • 3.1.3 林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比值
  • 3.2 林窗形成木的特征
  • 3.2.1 林窗形成方式
  • 3.2.2 林窗形成木的数量
  • 3.2.3 林窗形成木的种类
  • 3.2.4 形成木的高度结构
  • 3.2.5 形成木的腐烂等级
  • 3.3 林窗边界木特征
  • 3.3.1 边界木的高度结构
  • 3.3.2 边界木的胸径结构
  • 3.3.3 边界木的物种组成
  • 3.4 林窗大小结构
  • 3.4.1 不同海拔林窗的大小结构
  • 3.4.2 不同海拔林窗的形成方式
  • 3.5 林窗对优势树种更新的影响
  • 3.5.1 不同海拔林窗内太白红杉林更新的高度级状况
  • 3.5.2 不同海拔不同大小林窗内的更新密度
  • 3.5.3 不同海拔林窗内与林冠下的更新差异
  • 3.5.4 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的更新策略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J]. 生物多样性 2019(03)
    • [2].浅议林窗的特征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山西林业科技 2017(04)
    • [3].林窗大小对马尾松人工林更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6)
    • [4].林窗大小对油松实生苗地上部分构型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3)
    • [5].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窗分布格局及其成因[J]. 生物多样性 2017(04)
    • [6].林窗尺度对侧柏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7].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窗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 [8].林窗大小对杉木林内南方红豆杉生长与形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0)
    • [9].特呈岛退化红树林林窗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10].采伐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期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2)
    • [11].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大小对两种凋落叶难降解物质含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8)
    • [12].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窗对土壤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16)
    • [13].辽东山区不同坡向林窗内光照特征对比分析[J]. 吉林农业 2019(03)
    • [14].林窗对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林下更新特征的影响[J].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4)
    • [15].林窗尺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短期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03)
    • [16].采伐林窗对白云山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早期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 [17].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大小对四种凋落叶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02)
    • [18].长江上游马尾松人工林采伐林窗对土壤磷含量的初期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4(03)
    • [19].湛江高桥红树林高潮带林窗特征的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14(02)
    • [20].闽楠林窗更新的立地因子效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1)
    • [21].天童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地形分布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3)
    • [22].霍山北平林区灌丛自然林窗特征调查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 [23].雷州半岛高桥红树林内带林窗特征分析——以湛江市廉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小区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 2012(05)
    • [24].林窗几何特征的测定方法[J]. 生态学报 2010(07)
    • [25].林窗内光照强度的测量方法[J]. 生态学报 2009(09)
    • [26].川西南山地云南松林窗更新特征[J]. 林业科学 2008(09)
    • [27].林窗大小对2种针叶林更新效果的初步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10)
    • [28].林窗大小对马尾松林下3种更新草本植物N、P化学计量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06)
    • [29].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枝早期分解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1)
    • [30].天然林林窗与自然更新研究进展[J]. 西部林业科学 2018(04)

    标签:;  ;  ;  ;  

    太白红杉林林窗特征及其对群落更新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