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爆炸金属丝制备纳米粉体的研究

电爆炸金属丝制备纳米粉体的研究

论文摘要

建立了一台用于纳米粉体制备的电爆炸金属丝装置,它可以在不打开放电腔体情况下,依次电爆炸8根金属丝,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提高能量注入速率,对电爆炸金属丝进行了电路模拟。对于具有高电导率和低升华能的金属(如铜),采用Tucker提出的金属丝电阻率解析模型。对于钛、锌等具有反常电阻率的金属,提出了在电路模拟过程中逐点采集电阻率的方法。电路模拟结果表明,提高能量注入速率的最佳方法是:在保持电容器初始储能不变条件下,提高充电电压的同时减小储能电容。为了理解金属蒸汽形成纳米粉体的物理过程,利用马赫—曾德激光干涉方法,研究了丝爆后金属蒸汽及等离子体的演化过程。电爆丝的典型物理图像是:残余丝芯及丝表面击穿形成的等离子体位于扰动区中央,高密度的中性气体壳层位于扰动区边缘。根据钛丝在10 kPa空气中电爆炸的干涉图,计算出等离子体区的平均电子密度为1×1018 cm-3,气体壳层的平均密度为6×10-4 g/cm-3。气体壳层的膨胀速度为1.4 km/s 1.7 km/s,远超过空气中的声速而形成激波。首次观察到电爆丝中金属蒸汽喷发的“热滞后”现象,“热滞后”时间随过热系数增大而减小。观察到“欠热”模式下金属蒸汽的多次喷发现象,由此提出二次加热机制,即焦耳加热和等离子体加热。铜丝电爆炸发展过程和钛丝有明显不同,即使在“欠热”模式下,电爆铜丝仅出现一次金属蒸汽喷发。利用电爆丝法制备了氮化钛、二氧化钛、铜氧化物和氧化锌的纳米粉体,其平均直径最小值依次为16.05 nm、13.86 nm、40.70 nm、50.18 nm。研究了众多实验条件对纳米粉体尺度的影响,提出了过热系数、气压和气温是3个本质性的影响因素,并用这3个因素解释了实验结果。过热系数并不能单独决定粉体尺寸,还必须考虑气压和注入等离子体的能量导致的气体温升。在“过热”状态下,增大过热系数往往导致粉体尺寸减小;在“欠热”状态下,过热系数往往不是影响粉体尺寸的主要因素。通常升高气压将使粉体尺寸增大,增大能量注入速率可以提高过热系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纳米科学技术
  • 1.1.1 纳米科技的发展历程
  • 1.1.2 纳米科技在中国的发展
  • 1.1.3 纳米材料
  • 1.1.4 纳米材料的性质
  • 1.1.5 纳米材料的应用
  • 1.1.6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 1.2 电爆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
  • 1.2.1 电爆金属丝现象及其应用的发展历程
  • 1.2.2 电爆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诊断分析方法
  • 2.1 电爆金属丝制备纳米粉体实验装置
  • 2.2 马赫—曾德激光干涉系统
  • 2.2.1 马赫—曾德干涉仪的测量原理
  • 2.2.2 脉冲激光器的选择
  • 2.2.3 激光器与电爆金属丝装置之间的同步
  • 2.2.4 相关的密度计算
  • 2.2.5 冲击波前后参数的计算
  • 2.3 纳米粉体的分析测试
  • 2.3.1 X 射线衍射仪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2.3.3 比表面积分析仪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金属丝电爆炸过程的电路模拟
  • 3.1 电路模型
  • 3.2 金属丝的电阻模型
  • 3.3 数值模拟方法
  • 3.4 电路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 3.5 电路参数对金属丝能量注入速率的影响
  • 3.5.1 外电路参数的影响
  • 3.5.2 金属丝参数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激光干涉法研究金属丝电爆炸的发展过程
  • 4.1 干涉图中移动条纹属性的确定
  • 4.2 钛丝电爆炸发展过程
  • 4.3 实验条件对金属丝电爆炸发展过程的影响
  • 4.3.1 空气气压对钛丝电爆炸发展过程的影响
  • 4.3.2 铜丝电爆炸的发展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爆炸金属丝纳米粉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 5.1 研究思路
  • 5.2 氮化钛纳米粉体的制备
  • 5.2.1 充电电压对氮化钛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
  • 5.2.2 氮气气压对氮化钛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
  • 5.3 二氧化钛纳米粉体的制备
  • 5.3.1 钛丝直径对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
  • 5.3.2 空气气压对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
  • 5.3.3 充电电压对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
  • 5.4 铜氧化物纳米粉体的制备
  • 5.4.1 充电电压对铜氧化物粉体制备的影响
  • 5.4.2 空气气压对铜氧化物粉体制备的影响
  • 5.4.3 能量注入速率对铜氧化物粉体制备的影响
  • 5.5 氧化锌纳米粉体的初步制备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未来5年全球氧化镁纳米粉体需求量将大幅增长[J]. 中国粉体工业 2013(03)
    • [2].纳米粉体处理设备[J]. 中国粉体工业 2008(02)
    • [3].陶瓷可饱和吸收体用Co:MgAl_2O_4纳米粉体的制备[J]. 陶瓷学报 2019(06)
    • [4].纳米粉体连续高压分散装置的特性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0(08)
    • [5].Sm:LuAG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光谱性能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6].催化反应制备碳化硅纳米粉体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09)
    • [7].掺钕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的合成与表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8].介质环境对铜丝电爆炸制备纳米粉体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5(07)
    • [9].以半胱氨酸和锌粉为前驱物大量制备硫化锌纳米粉体[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10].Y_2O_3:Eu~(3+)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1].爆炸合成纳米粉体及其团聚控制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12)
    • [12].降温型聚氨酯/纳米粉煤灰注浆材料的降温机理分析[J]. 煤炭学报 2019(S1)
    • [13].金属纳米粉体钝化设备和工艺研发[J]. 中国科技信息 2019(Z1)
    • [14].溶胶-沉淀一步法合成钛酸锶纳米粉体[J]. 安徽化工 2017(02)
    • [15].二硫化钨纳米粉体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J]. 摩擦学学报 2015(06)
    • [16].纳米粉在镁碳砖生产工艺中的应用[J]. 耐火材料 2014(06)
    • [17].共沉淀法制备Tm:YbSAG纳米粉体及其发光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5(08)
    • [18].煅烧铟锡氢氧化物和氯化钠混合粉末制备铟锡氧化物纳米粉体[J]. 中国科技论文 2013(12)
    • [19].球形Fe2O3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对聚乙烯的增强作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4)
    • [20].碳化铈水解氧化法制备CeO_2纳米粉[J]. 无机材料学报 2012(05)
    • [21].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在纳米粉体中的应用[J]. 山东化工 2012(05)
    • [22].纳米粉体在聚烯烃改性中的研究进展[J]. 上海塑料 2012(02)
    • [23].纳米粉体团聚解决方法及分散技术的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2(05)
    • [24].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研究现状[J]. 稀土 2011(01)
    • [25].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和应用前景[J]. 船电技术 2011(03)
    • [26].陈化过程中湿度、温度及时间对Nd:YAG纳米粉体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11(12)
    • [27].尖晶石纳米粉体的微晶结构与吸光特性[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 [28].新型溶胶-凝胶法制备铌酸锂钠钾纳米粉体[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1)
    • [29].纳米粉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2)
    • [30].N掺杂介孔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J]. 化工新型材料 2009(04)

    标签:;  ;  ;  ;  

    电爆炸金属丝制备纳米粉体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